把初中语文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要做好三样事情:识字、阅读和写作。语文是语言工具,首先要认识字,才能进行阅读,进而开始写作。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自主阅读,自主写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习主动权 教学方法
  如何把初中语文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概括起来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关键是做好学生的自学事宜;突破写作难关。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前提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语言工具,语文教学不能只看成绩,更不能忽略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要根据教材特点,明确教学重难点;告诉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及通过什么方式达成。怎样培养这些能力?笔者依据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识字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往往会延续自己在小学时期形成的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老师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拐杖”。初中语文教学要走出这个误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教会学生自学汉字的方法: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学生识字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看书、作文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初中生要培养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语文老师必须根据题材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挖掘课文的应有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
  比如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反复阅读、研究、思考,归纳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必须清楚、明白。②记叙过程中的重要场面、中心话语必须写具体、生动。语文老师在教学记叙文时,要主动揭示这些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不会写作,要么语言枯涩,要么情景简单;要么洋洋洒洒上千言,离题却有近万里;要么是内容空洞,缺乏生命力。初中语文老师要做到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写日记开始,逐渐增加字数和文采,学会谋篇布局,做到语句通畅,通篇成为一个整体,符合文学题材的要求,有点睛之笔和精彩的文段。
  二、语文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关键
  初中语文学习能力是从实践中不断积累、提高得来的。无论是识字、阅读,还是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都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勤于实践,能力必强。初中生的“实践”就是“自主学习”,即“自学”。因此,初中语文老师不要试图做学生的“拐杖”,也不要把自己退化成学生的“保姆”。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语文老师不搞“满堂灌”,不做“填鸭人”,不做课堂“霸主”;课后语文老师不挤占学生消化、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时间;全天候、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具体有以下做法:
  ①读文章,点出生字,查找字典,认出字义,端正书写。
  ②阅读文章,认真思考;划分层段,写出文章的大意。
  ③阅读文章,划出文章中重点的字、词、句、段,释疑解难,写出文章中心思想。
  ④阅读文章,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是全文,记忆好的句、节、段,创造性地讲述课文内容;最后学以致用,借鉴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写出类似的习作。
  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而形成了学思结合、读写相连的良好学风。
  三、把语文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到实处是突破写作难关
  写作要用到字、词、句、段,甚至是节、章、篇,既要涉及题材,又要注重谋篇布局,还要兼顾文采,即遣词造句,是对识字的综合训练,也是对阅读的综合检验。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比较难的环节,常常是教师感到难,学生感到更难,如何突破这一难关,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突破写作难点,学生要多读、勤练,老师要勤批改、多指导。
  (一)学生多读、勤练。多读就是多多阅读。多阅读书本,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文学涵养,又可丰富学生的词汇、文采,增强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增大阅读量,进行海量阅读,做到课堂多读几遍课文,课后多读一些文章。
  勤练就是要学生多动笔,动脑动手。无论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后阅读,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进行思考或讨论,要读而后有所得、所思、所想,并把自己的感想、启迪写出来,可以是日记形式,也可以是小作文或小论文的形式,多动笔写一写所见所闻所思,时间久了写作就不成问题,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更浓厚,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语文学习效果就更好。
  (二)教师要勤批改、多指导。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能否持续,效果能否长久,要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勤批改,可以是当面批改,也可以是评语式批改,还可以是批改后评讲。总之,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语文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真正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2015(2).
  [2]语文教学参考.2015(3).
其他文献
听课和评课对于促进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英语新教师教学全过程。崔允漷等学者指出目前中学内传统听评课依然存在。听评课过程中存在着“去专业化
为了规范世界各国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化并促进各国政府采购贸易市场开放,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贸易法委员会”)于1994年正式发布了以政府公共采购为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利用一切网络、手机等各种新的工作载体新媒体,努力拓展工作途径
期刊
摘 要: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从学生的个性要求出发,培养符合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本文结合因材施教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国梦;因材施教;困境问题;分层教学;能力发展;个性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不仅是为师生提供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而且是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出“净化”、注重“绿化”、讲究“美化”、坚持“优化”,力求把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陶冶情操功能  优雅的环境有着陶冶师生情操的功能,它给人一种享受,使人心旷神怡,从而以境滋情,由情生爱,在潜移
期刊
语文教学不吸引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抓住“美”的教育、“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美的教育强调感受、感悟,让学生从美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美的人、事、物、情、理、景,去感受、去热爱、去效仿。美的教育就像一座桥,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学会让语文课拥有“美”和“美感”。  一、呈现美,让教学语言有味  《说文解字》说:“羊大为美。”中国古代的诗评家以“滋味”论诗的美感
期刊
徐志堂是我班一名男生.一节语文课,我当堂把他的玩具收了.他反映很激烈;不等我把玩具放到讲台上,就拿出我刚奖励给他的一张绿卡撕碎,还不解恨似的用力甩在地上,双脚狠狠地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