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沿着“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步骤进行。可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大量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偏颇的现象,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和思考。笔者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做几点思考。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具有针对性
  片段1:某教师讲授“年、月、日”新知识时,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教师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似乎研究氛围异常浓厚。学生虽然知道了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但还是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教师创设情境往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提出某个数学问题,或为解决某个知识的重难点作认知上的铺垫。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创设往往会脱离学生实际,不自觉地拔高要求,片段1的问题情境虽然富有挑战性,但是新课伊始,学生没有对年历的观察作为基础,没有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概念的积累,怎么能一下子就回答为什么呢?学生个个紧缩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哪来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并在年歷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然后观察年历说说发现了什么。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样的问题放到“生日快乐”的实践活动中教学,既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年、月、日知识,又启发他们思考判断,显然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有效的。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讲究实效性
  片段2:某教师讲授“10的分与合”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情境。教师请了10名学生戴上标有不同数(1~10)的动物头像帽,然后部分学生发了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卡片上的数与动物头像帽上的数合起来是10。
  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片段2创设的数学情境只是少数人参与,问题的教学容量小,虽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总的作用不大。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应该考虑对象和效果。
  第一,游戏性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它的活动性、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建构知识,但不能只为了新奇。
  第二,故事情境是学生喜欢的,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教师应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能只注意故事情节,淡化了其中的“数学味”。
  第三,活动化情境要有体验性。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要不要注重科学性
  片段3:某教师讲授“倒数”时,创设了某人进行体育锻炼时倒立的情境。教师指出:生活中人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立,你也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于是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倒立的现象(受教师例子的暗示直接迁移)。随后教师又问:倒数是什么?猜猜看。学生齐答:将数倒过来。怎么倒过来?学生说: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9倒过来是6,6倒过来是9。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却把“生活原型”的引入当作是一种时髦,如此引入新课,可以说与数学内容格格不入,教师只在“倒”字上下工夫,情境运用只是解决了“倒”,而忽略了“倒数”的本质含义,这样的生活原型只能对学生起到误导作用,干扰了正确知识的建立。
  生活化的情境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讲究科学性。情境创设一定要优选素材,进行数学加工,为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服务。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弥补教材的不足,但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其他文献
通过对北京市某公立初中一位民工子弟学习困难生的课堂观察和访谈,试图了解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后的课堂表现、学习变化和学习前景。结果发现:(1)民工子弟学困生在课堂中基
遵循完整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系统开发原则,系统采用VS.NET开发平台,利用微软最新的Silverlight技术以及其核心的DeepZoom图像处理技术,以电子海图为基础,设计实现了全新的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平台。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南通市海洋与渔业信息系统中,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在自然界,昆虫的眼睛结构别具一格,它们的每只眼睛几乎都是由成千上万只六边形的小眼睛紧密排列组合而成,每只小眼睛又自成体系,各自具有屈光系统和感觉细胞,而且都有视力,这
兰州公交(BRT)1路线经过前期建设、车辆购置、模拟站台停车训练、联合调试等环节后,将于12月28日试运行。快速公交1路线全程12.3公里,一期工程9.1公里,共15个停靠站。随着快速公交试
云南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山高谷深,环境复杂,交通困难,民族众多,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卫生文化知识缺乏,卫生状况差,很难做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是目前云南血吸虫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是青霉属中唯一的温度敏感的双相型真菌[1,2].它引起的感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此病主要
2月8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古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在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省委常委、秘书长杨东奇,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哈尔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嘉兴,市交
愉悦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利用有趣的教学材料,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中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并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    一、贯彻愉悦性原则的必要性    1 现代教育观念的要求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独特和发展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10月23日-26日,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教育学)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开幕式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文理医科处处长黄宝印、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和教育
教育起源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问题,而人类起源是教育起源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科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发展出脑子明显较大的一个物种——“直立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