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途径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课程与中职语文课程的相互结合可以在原有的培育基础上,使学生从文化课程学习的角度上认识德育品质与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在学生的素质培养、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与行为规范教育等方面,主要面向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为使现阶段人才素质培养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师与学校方面的教学管理人员,应重视语文课程通过思政教育的模式开展教学,以此使学生可以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思想导向与素养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思政教育;素养
  一、引言
  语文学科所包含的课文类型与理论特点等,较为侧重学生的人文理念培养、语文素养培养以及情感共鸣层面上的情感教育。在当代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同文化课程的开展主题、方向与素质内容导入都存在一定差异性。从语文课程的性质上解读思政教育,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中,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下所蕴含的品格精神、价值观念等,中职学校在以往的教育发展工作中,较为重视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培养,但随着当代对人才要求的增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再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人才的唯一标准,反观思政教育中道德法律意识、思想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等,正是当代人才需求变迁所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思政教育的相关概述
  思政教育主要面向学生的思想层面、内在素养层面教育,在当代的教学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中,思政教育属于当代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而言,一方面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另一方面需要在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讲解过程中,使学生可以深入素养层面的学习,并逐步意识到个人素养成长、法律道德观念与思想价值观念树立的重要性。从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角度上看,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依托不同课程的理论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当前的课程理论内容学习中,可以在树立较好学习观念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较好的道德素养观念。[1]
  三、相关教学思路与对策分析
  (一)创建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
  语文课程教育在当前的开展过程中,可基于“课程思政”化的指导思想构建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具有教化学生观念与思想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基于当前思政教學的基本需求,将其内容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由此使学生能够在复合型的理论内容中进行学习。文化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教育指导,还应从理论模块、实践模块以及自由创作模块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在授课模式上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在当前的课程内容学习中领悟时代精神与道德品质内涵等。此外,在教学评价模式上也需要进行一定转变与优化,在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上,既需要基于文化课程理论内容考核,也需要结合的学生个人思维与道德素养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向考核,并将其学习成绩、理论实践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纳入当前的教学评价标准上。
  (二)加强学生的项目布置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可以运用并实现现代化教学情境的引入。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支持下,教师可运用教学设备开展特定学生群体的教学工作,比如,通过网上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单独教学或者小群体教学,使教学工作能够发挥针对性的作用。随后再根据课程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基本教学情况制定学习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项目学习与实践中,获得较好的专业指导与理论学习。“课程思政”方面的工作也可通过该种模式进行渗透,学生的学习项目的类型需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思政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结合现代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时代思想与新时期正确的政治理念,在项目的内容布置上融入思想导向性内容,如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思想内涵等。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属于文化交融、内在素养、精神品格教育等内容的整合,在课程内容与学习项目的设置与分配上,需要融入时代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在进行学习项目研究中能够获得较好启发。[2]
  (三)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文化课程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其能够具备较好的教学观念时,也能掌握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对学生而言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示范作用,语文教师在课程专业内容的示范与讲解上,还需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与思想价值观念等读学生进行教育,确保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能够树立较好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
  结语
  综上,随着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风向转变,以及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而言,需要在文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接受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法律意识与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以此在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具备较好的个人素养,以面对日后的社会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茜.关于职业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
  [2]张晓.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途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86.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自护行为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214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水平、自护行为的执行情况和生活质量;并采用专家授课、多媒体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培训等集体指导方法和个体针对性指导相结合方式,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半年.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护行为能力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 在临床护理教师选拔中运用双因素理论的方法 ,选拔更优秀的带教教师.方法 采用综合考评及选拔承诺福利的方法 ,其中综合考评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授课能力考核及他人评价;综合考评作为激励因素,而选拔后的福利待遇作为保健因素.结果 临床教师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师选拔中运用双因素理论的方法 ,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优秀
呼吸衰竭是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氧疗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合理氧疗能够改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纠正呼吸衰竭,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氧疗方法 涉及多方面多环节,护理人员是氧疗的主要实施者,应予高度重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培养技术性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自身的特征。语文学科作为中职院校中的基础学科,对培养中职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形势教育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效更新自身语文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创新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
目的 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术后苏醒期出现谵妄的现象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收集252例患者MECT治疗1916例次的资料,对苏醒期出现谵妄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MECT治疗患者发生谵妄共215例次,发生率为11.2%;自主呼吸恢复5 min内出现谵妄98例次,占45.6%;MECT治疗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与机体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结论 MECT治
临床工作中,由于长期大量静脉输液;持续微量泵入药物;输入药物刺激性强;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或固定欠妥;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易造成液体外渗而引发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针对此类情况,常常用到硫酸镁湿敷、土豆片外敷等方法来缓解症状,治疗静脉炎.然而外用过程中,会遇到敷料滑落、污染农被、药物挥发快等问题.我科改良使用一次性薄膜手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2017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及2018年“新时代高等教育40条”都提出要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以以“中职《1+X网店运营推广》初级”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研究内容,以通过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让中职《1+X网店运营推广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学历教育出勤率低的现状和原因.为提高学历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自设问卷的形式,对密云县193名参加学历教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出勤率不高,平均得分(33.29±5.14)分;高凶组、中因组、低因组3组影响医务人员出勤率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出勤率偏低,应采取措施克服工-家-学的矛盾,提高出勤率,进而提高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饮食知识宣教,以提高患者长期规律饮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及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年龄、病程、家庭支持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病程患者进行饮食知识教育,提高依从性,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CN11—5682/R、ISSN1674-2907)于2008年1月18日正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本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承办、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社出版,是护理学科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主要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工作者、高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中与护理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人员及护理专业学生为主要的读者、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