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编者按: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2012年教师节前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活动面向全国846万扎根乡村的普通教师,通过寻找、发掘、宣传他们中间的典型代表,展现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农村教育、支持和帮扶乡村教师及农村学校,为我国农村教
一、回放:中国“最美女教师”  时间:2012年5月8日晚8点  地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因十九中学装修,故初三学生暂借四中校舍开课)  人物:张丽莉,女,1983年生,大学本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06年从大庆师范学院毕业后,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临时任教。  事件发生:  5月8日晚,晚课放学时,人群密集,张丽莉在疏导学生过程中,发现车辆撞向学生,危急情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遗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千差万别,有的行为敏捷,一点就通;有的却反应迟钝,一窍不通。在教学中我们将后者类型的学生称为“潜能待开发生”,怎样转化“潜能待开发生”,如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们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在教学当中应当如何关注他们的学习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科基地的申请成功,期望形成鲜明的学科建设,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校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进行了分层小班制,但经过两个月的教学体验,我感受到了分层小班教学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些地方,在此提出来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分层小班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出“南方特色”且越来越完美。  关键词:分层小班制;实施背景;实施现状;实施建议  一、分层小班教学制的
1.个案基本情况  学生肖湘(化名),男,班级:六(3)班,在班上担任中队委员,平时表现优秀,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2.问题的发现  一天中午,我有事到教室去,看到了令人奇怪的一幕:我班的肖湘同学正把揉成一团的考试卷,掐成一团一团不停地往嘴里吃。任凭我怎么劝说,他总是不听,反而越说吃得越起劲。  3.问题的诊断  我首先找他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然后马上与他父母取得了联系。他父母告诉我:这孩子因为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活动。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不仅能有效地打造高效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形成学习小组  首先是科学分组。学习小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小组还可以起一
课改优质课总决赛观摩课拉开帷幕,来自各校一等奖的同行们大展风采。他们以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教学风格,完美的课堂教学,扣人心弦的教学环节让大家赞叹。我观摩课堂教学时有异彩纷呈的感觉,这让我思考起数学课堂的“真金”所在。  一、精彩的课堂源于“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数学知识得以生活化,生活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才能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面对资源素材的匮乏、学校硬件的不足、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困难,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性活动,同时又不失其语文性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方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班级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学校教学环境的维护、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本人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的班级文化的建设经验,与广大教学同仁共享。  关键词:润物无声;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