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即:运用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以情激趣;注意反复朗读,读中感知,以读升趣;发挥主体作用,设计活动,以行导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发挥兴趣的动力作用、定型作用、补偿作用,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迅速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以情激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会不断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讲授《白杨》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自绘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图画,并在讲授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看图进一步加深对一望无际、自然气候十分恶劣的大戈壁的感性认识,达到以境引人的目的,并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赞扬白杨树那种不畏严寒、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作好铺垫。当讲到大戈壁铁路沿线出现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时,教师适机将课前剪好的一行白杨树贴于图中,这样图文结合,前后情境对照,白杨树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学生对白杨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白杨树那高大挺秀的身姿也就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里。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当讲到大白杨树身旁有几棵小白杨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教师在大白杨树图片两旁再贴上几幅事先剪好的小白杨树的图片。这样前后对比,大小相映,不仅使学生的情感与整个画面有机相融,也增添了教学手段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在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的思想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升华,思维跟着画面的反复叠加而逐渐清晰,感情也随着画面主题的日益鲜明而不断强烈。可以说,学生的这些心理递变都离不开教师所预先设置的情境。教师借境寓情,以情激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点(白杨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提高其教学效率。
  
  二、注意反复朗读,读中感知,以读升趣
  
  朗读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为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讲了三次“好”话,这是全文的难点,这三句话的朗读训练,则是完成这一难点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就应该在引导、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读出狐狸虚情的问候、假意的赞美、违心的请求,使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到文章是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狐狸的狡猾和虚情假意的。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一段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教师通过媒体屏幕,把学生“带入”富饶的西沙群岛。岛上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加之媒体屏幕画面的播放更能激励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想象引读,正确处理文中舒缓、赞美、愉悦等不同的语气变化,抓住关键字眼,突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可爱与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性、条理性,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又如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意境一段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也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在这境界中,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这样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三、发挥主体作用,设计活动,以行导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竞争参与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学生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詹天佑》一课中,“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很难理解。因此,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如果要求学生先画图,然后再顺势引导,效果就肯定会好。因为一提到画图,学生的积极性会马上被调动起来,思维就进入了整装待发的准备状态。根据课文提示,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较规范的示意图。这时,教师要借图置疑,因图而导:詹天佑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开挖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对“中部凿井法”的优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可提问:有的学生画了很多井,你们想过没有,会不会出现接不上头的情况?为什么?学生经过多次阅读,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即因为詹天佑经过了细致的勘测。这样,詹天佑严谨的工作精神便凸现出来。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在关于“人”字形线路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当火车的方法。让两个学生做车头,五个学生做车厢,表演在“人”字形线路上的推、拉和行进的方向。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都会争着来做这个游戏。这样的课堂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再加之教师灵活提问、适机引导,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浓厚,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情绪也越来越高涨。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自觉将课文内容前后联系起来,从而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课文的脉络。当然,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针对课文的特点,采用续写、补充情节等以练促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乐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在兴趣的催化下,学生的潜能会被充分发掘出来,从而为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他文献
“一·二八”事变引起了金融恐慌,各业周转不灵,公债的价格暴落,公债交易所至于停市。各地靠公债投机为业务的银行纷纷倒闭。乐华的父亲所服务的H市某银行也是其中之一。乐华随父亲回H市后不久,父亲就失业了。  乐华本学期的学费是从母亲有限的储蓄项下支出的。母亲把那笔钱交给乐华时曾说:如果你父亲在H地方一时找不到职业,下半年也许非搬回乡间去不可,你也许不能再进第一中学了。这学期要格外用功啊。”  国难与家难
摘要:金属基复合材料综合了作为基体的金属结构材料和增强物两者的优点,具有高的强度性能和弹性模量、良好的疲劳性能等特点。由于制作工艺相对容易,和价格低廉,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体现出了广泛的商业价值,金属基复合材料首先在航天和航空上得到应用,随着其价格的不断降低,它们在汽车、电子、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为此全球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正多层次大面积地展开。笔者阅读了大量相关文
目的探讨额颞大骨瓣治疗高血压特重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额颞大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14例(占33%),ADL5级3例(占7%),ADL4级3例(占7%),ADL3级16例(占38%),ADL2级6例(占14%).结论额颞大骨瓣治疗高血压特重型壳核出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提高中残和轻残病人比例(占52%),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本组植物生存及重残病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扎实有效”研究◆  编者按: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扎实有效?本刊在此呈现南京师范大学李星云教授及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及实践,希望能促成更多的人士参与思考、实践,并能从中得到收获。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之时,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