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分析翻译的作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人类学在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一种特殊的工具——翻译。这种翻译不只是文本翻译,而是一种涉及跨文化翻译的问题。翻译在文化人类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研究,翻译的效果决定了对另一种文化认识与理解的程度。因此,翻译的作用更为突显,与此同时,对译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翻译;作用
  文化人类学是以“ 文化” 这一关键性概念为主线发展出来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1]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 所有这些可见的实际行为都不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文化人类学家关心的是隐藏于这些可见行为背后的抽象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 [2]
  当然,文化人类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对于翻译有着相当大的依赖。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文化人类学本身就是翻译科学,而且是跨文化的翻译学。阿萨德指出,翻译是民族志学者所做的众多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理解陌生民族的信仰与实践。跨文化翻译的核心问题始终贯穿着文化人类学和人种学各种理论方向的始终,它已经超出了语言翻译的范畴,这是与语言层面翻译研究的最大不同。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翻译是一种社会实践行为,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按照不同的社会文化关联性揭示了意义的多样性。文本层面的翻译研究在这里也获得了扩充其研究范围的基础。显而易见,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翻译工程,没有文化分析、文化人类学研究无从谈起。 [3] 随着翻译作用的愈来愈明显, “ 在新的世界形势下, 人类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4] 正因如此, 翻译在文化比较方面的作用才不可低估,我们更要充分地意识到翻译的重要作用。
  一、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许多新的学术思想, 新的科学知识, 都是通过翻译而使之在异国土地上得到传播和发扬的。我们要通过翻译, 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本民族, 理解本民族。而本民族文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 更应以翻译为引导在世界文化中找回自信和应有的地位。让本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虽然不同的地域与传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氛围, 不同的文化氛围左右人们的生活,会成为不同民族交往的障碍,而翻译则是跨越这种障碍的最好工具。因此,翻译绝不能做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语言转换, 而应该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文中的所有文化色彩,否则有碍于民族之间的了解。为了世界更加和谐地发展,翻译必须淋漓尽致地传递文化, 翻译是实现世界文化战略的根本途径。 [5]翻译因人类的交际需要而生。因为有了翻译, 人类社会才从相互阻隔走向相互交往,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狭隘走向开阔。如:藏区公认的第一位佛经翻译师吞米桑布扎,暂且不论时间的早晚,单从他的贡献来看。他开辟了翻译佛经的先河,组织并翻译的《宝云经》等21种显密经典是第一批藏译佛经版本, [6] 他为后来佛教在藏区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这些翻译的转播其他国家的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沟通和适应的过程。正因为有了这种沟通人类心灵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才有了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断言翻译的作用在促进世界的进步上是巨大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不同地域的人们, 不同民族的人们要互相沟通, 进行交流, 翻译也便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为一种社会力量,几乎就是在文明开始向前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产生作用了。季羡林在《中国翻译词典》的序言中说:“ 只要语言文字不同, 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 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 翻译都是必要的。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 文化就难以交流, 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可见翻译的作用是多么重大。正因为如此, 翻译就是为了人类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 所以寻求思想的沟通, 促进文化的交流, 就是翻译的目的或任务之所在。翻译是与民族的交往共生、与文化的互动同在的。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 文学作品之超越国界, 通过翻译又超越语种, 进而越过地域和历史形成的某些特定的社会习俗和人际关系, 要求译者要能够从某种语言的创作中, 发掘到该种语言的社会的独特的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语境中。这种文化的互相促进、交流和渗透就是翻译带来的成果, 也是翻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7]
  二、对译者水平的要求
  文化人类学的翻译观强调译者作为跨文化文本的翻译主体, 译者应具有兼容文化他者的视野与情怀, 其不仅应具有地方性知识, 而且也应具有体验性知识, 并认为存异既是生物存在的生态前提,更是人类文化存在的生态前提。而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也给文化人类学的翻译观以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标志着20世纪文学研究的新的轮回。它对翻译的启示是译者必须具有宽阔的文学的文化视野 。[8]每一种文化都同特定民族有着特殊的历史血缘关系, 并不是外来的东西所能随意改变或代替的。翻译中以此代彼、以我代人, 在多数情况下适应不通, 甚至有碍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在文化交流中处理翻译问题关键所在是相互尊重, 既尊重别人的历史, 又尊重别人的民族感情, 而归根到底, 也是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 尊重自己的读者。相信他们对原文的文化信息具有必要的理解力和鉴别力。
  某些语言的深层内涵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常常呈现对峙状态, 译文如顾及读者接受习惯, 原文特定的内涵要受损失。保持原文风貌, 又与对方的思维或观念相悖。对此, 处于两种文化背景挤压下的译者, 可酌情采用不同视角, 不拘一法,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采用变通的手段, 进行翻译的再度创造。这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 既不拘泥于原作, 又不抛弃原作, 而是在双语转换时, 慎重处理好“ 忠实” 与“ 再创作” 的辩证关系。完成深层次方面的文化交流。因此, 深入了解文化交流和翻译的关系, 精通所要交流的语言与文化。至于文化差异的可译性多高, 完全取决于译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底, 取决于译者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是移植, 还是代替;是意译, 还是注译, 都取决于总的效果, 使人们通过上下文, 猜词悟意, 把握文章的真正涵义。而翻译文化差异的关键, 在于透彻地理解。只有彻底理解, 才能译出既保持异国情调, 又为读者所接受的, 最自然、最接近原作的译文。
  结 语
  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比较其实就是翻译过程。翻译对于语言改造的作用在历史的进程中得以不断凸现。正是因为翻译, 也才使“ 原作” 有了到“ 异域” 的机会, 得以在另一种文化中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所以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更是两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的另一种继承甚至发展。如印度佛教文化在传入藏区以后,与当地文化结合。不仅仅是得以继承,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丰富和发展,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翻译不仅有它的社会价值, 也有它的语言价值和文化价值。翻译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许多新的学术思想, 新的科学知识, 都是通过翻译而使之在异国土地上得到传播和发扬的。我们要通过翻译, 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民族, 理解本民族文化。而本民族文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 更应以翻译为引导在世界文化中找回自信和应有的地位。让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泰勒( EdwadrTaylor)《原始文化: 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的发展研究》.1871年
  [2]赵蓉晖、刘辉《文化人类学理论与语言学问题初探》.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3]谢宁《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与跨文化翻译理论的反思》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第4 期
  [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哈佛大学
  [5]谭蓉蓉《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文学语言学研究).2012年第33期
  [6]侃本《汉藏佛经翻译比较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第17页
  [7]曾沉《翻译的作用与意义》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话与周口方言中的四声调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若学生能掌握住这个关系,那么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效率,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周口人之所以说话比较生硬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调值;四声;周口方言;普通话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彼此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一种交流工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方方言繁杂,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的语言进行交谈极为不便。而普通话作为我国
期刊
【摘要】:“中国梦”是随着经济深入发展适时提出的,振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个人梦想、民族梦想的结合统一;需要传统文化作为核心和纽带。民族的伟大是文化的伟大。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需要融入经济建设中。  【关键词】:“中国梦”;“个体梦”;传统文化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种种遭遇和磨难以及近几十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际间经济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日趋频繁。在交流中仅打破了语言障碍只迈出了一小步。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又给国际交流带来了新挑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问题,甚至引起冲突。要想避免冲突,我们需要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中英语言禁忌作为研究主题,从中英两种语言着手对这一文化现象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从主体、客体、产生机制、应对要求等方面阐述了舆情与舆论的差异,并分析了舆情与民意的不同,探讨了舆情与网络舆情的关系。  【关键词】:舆情;基本概念;辨析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9月,全国仅手机上网用户就达9.01亿,每天都有大量的网民通过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途径获取时政新闻,并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舆情。要实现有效应对网络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其社会认同度仍然很低。究其原因,文化环境中的观念文化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要想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就需要优化观念文化环境,转变、改变观念文化环境中传统群众工作的价值观念和实践方式。从而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加快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关键词】:文化环境;社会工作;社会认同度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特
期刊
【摘要】:网络语言自出现之日起就因其简洁、形象的特点而深受网民们的推崇。如今的网络语言更是成为了人际交流语言的一部分。该文拟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试图对符号学的不同界定进行解释,进而分析网络语言符号的演变规律,通过分析,该文发现网络语言的演变规律主要体现在形式表达和内容表达两方面。  【关键词】:网络语言;符号学;演变规律  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正是通过这种系统来传达概念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因此,传统表观上的文化建筑风格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当今追求多元化的审美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被进一步提升到一个新的重视程度。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只有在满足人们审美观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具有时代气息与生命活力,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加优秀,更加符合人意的文化建筑。所以,本文从审美心理出发,从审美心理角度来进一步探讨我国
期刊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坚持文化强县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主要分析了建设文化强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文化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文化;推动作用;研究  玛曲县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生态翻译学研究和译作分析开辟了新的道路。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译者应该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本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出发,对《春怨》的英译本进行比较与评析,探讨译本的美与缺,寻求最佳译作。  【关键词】:生态翻译;适应选择;《春怨》译本  一.引言  2006年,胡庚申教授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依据,正式提出
期刊
【Summary】:Traditional and modern design integr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generation of village communities reflected it is obvious,This is the attitude of the designer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o 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