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兼美、秀外慧中才是好作文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在高考考场上完成作文,总是期待着阅卷老师能够给一个高分。唐人朱庆馀詩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考生的心理,古今同出一辙。
  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够让阅卷老师喜欢呢?要知道,同学们的作文面对的可是不知批阅了多少高考作文的语文老师,炎热的六月,连续十几天老师们都在阅同一个题目的作文,这篇作文又关系着考生的命运,其中的紧张、枯燥可想而知。我曾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好的作文应该是文质兼美、秀外慧中的。
  好的作文要能让阅卷老师在枯燥的阅卷工作中眼前一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个好题目。我认为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表明观点,二是有文采。二者不可偏废。比如“正视挑错,成就谦谦君子之风”这个题目表明了观点“正视挑错”,又加上“成就谦谦君子之风”,颇有文采,且新颖,能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果只是以“正视挑错”四个字为题目就显得太过平常了。
  此外,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作文段落的划分。分段不宜过多,过多会让文章显得零碎;分段也不宜过少,每一个段落太长的话,会影响阅卷老师的阅读速度,增加枯燥感。同时,各段的长度最好要有差别,错落有致一些,不要都是差不多的字数,这样会显得很单调。而自己认为写得非常精彩的、有哲理的语句可以单独成段。这就好比一个美丽的姑娘,让她站在茫茫人海中,也许会泯然众人矣;但如果换上漂亮的时装站在T台上,自然会风情万种、明艳动人了。当然,考场作文的书写问题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字如其人的道理。
  高考作文要体现同学们的思想,参加高考的学生应该是快要成年或已经成年的人了,高考作文要体现一个即将成熟的生命对社会、人生的比较深刻的思考。因此,同学们文章的格局一定要大些。有的同学在文章中流露出拜金主义或贪图享乐的思想,自然不会得高分。建议同学们多背诵一些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的名言,了解一下他们的事迹,这些在高考时作为作文素材是很好的。比如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引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须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有了这段引用,文章的格局一下子就高了许多。建议同学们尽量少用一些明星的事迹作为正面的写作素材,因为这样的素材会体现出大家较低的审美品位,而很难体现较高的语文素养,要知道,语文老师都是喜欢阅读优秀书籍的同学的。
  高考作文要体现思想,这并不是让同学们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更重要的,高考作文还要体现出同学们的真性情和独到的见解。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选好角度,力求写深写透。
  临近高考了,好好准备吧,你一定行!
其他文献
今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试题,继续秉持文体开放之风,有利于展示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文采,与新高考扩大学生选择权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因为题目的话题是考生接触较少、平时不太注意思辨的“浙江精神”,考生缺乏类似的生活素材和思想积淀,所以考题虽具有浙江区域特色,但考生中能思辨写作的并不多,导致作文较难出彩;而那些平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考生,则优势明显。  在实际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考生对题目内涵的理解也有一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一
一篇作文能否在高考考场上获得高分,其实只取决于一类人——阅卷老师。所以,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好恶,以及他们提出的高考作文备考建议,对同学们写出高分作文极具参考价值。所以
不久前,《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正式公布,与去年相比,在写作的要求上只有一字之变,那就是将“用词贴切”改为了“用语贴切”.这一改变有何考量?难以蠡测.不过按常理推测,这应
作文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它是考生展示才情和胸襟的舞台,更是考生眼界高低、思维深浅的试验田。然而在评阅高考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的文章立意肤浅,提炼的观点没有深度,议论时也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文章都缺乏思辨性。  要想作文具有思辨性,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深入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要介绍四种能够提升作文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
高考作文几乎占了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得作文者得高分”。笔者根据多年高考阅卷经验,为大家总结了高考作文应力避的五大硬伤。  硬伤一:审题偏差  不少考生总怕作文时间不够,审题和构思未投入足够的时间,匆匆扫一眼材料就仓促动笔。其实,审题一旦有偏差,往往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高考作文最忌讳的是写到中途又想另起炉灶,所以,在审题过程中,考生不能图快,而要求稳求准
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评论高考的喧嚣与热闹也渐渐淡去。然而,对于2019届的高三考生而言,思考和回望过去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却很有必要。2018年高考共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
高考成败看语文,语文成败看作文,作文成败看"王牌"。对于作文,我们阅卷老师的共同看法是:手握三张"王牌",作文高分无忧。
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的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会上,温总理指出教育是一项
相比初中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为理性,更加擅长思辨,所以在高考作文中,以理服人的议论文更能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也更容易赢得阅卷者的青睐。而在议论文写作中,确定中心论点之后,如何细分分论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什么要细分分论点呢?首先,分论点的出现能使中心论点得到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充分论证,从而使得中心论点更为突出明确。其次,分论点的出现能有效防止文章跑题、偏题,即使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