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应力避五大硬伤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几乎占了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得作文者得高分”。笔者根据多年高考阅卷经验,为大家总结了高考作文应力避的五大硬伤。
  硬伤一:审题偏差
  不少考生总怕作文时间不够,审题和构思未投入足够的时间,匆匆扫一眼材料就仓促动笔。其实,审题一旦有偏差,往往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高考作文最忌讳的是写到中途又想另起炉灶,所以,在审题过程中,考生不能图快,而要求稳求准。
  审题时,考生要逐字逐句看清楚,找出关键字词,仔细分析题意,揣摩命题意图,弄清楚哪些内容受限制,哪些内容不受限制,在限制中充分想象,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硬伤二:入题太慢
  高考作文因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考生在下笔时一定要注意快速入题。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让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突出。另外,高考作文最好不要写得太过含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角度小一点,集中火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发掘深一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记叙文的线索要清楚,事件要集中,不“漫天撒网”,不“横生枝节”。
  笔者在阅卷时,经常看到许多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是落笔时爱兜圈子,拐弯抹角,让人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有的是把大段的原材料照搬过来;有的是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一开篇就摆材料,古今中外,东拉西扯,开篇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写到关键内容处只好蜻蜓点水。这些自然是导致失分的硬伤。
  硬伤三:结尾潦草
  文章结尾应做到精巧自然,富有哲理,读来让人余兴未尽、玩味无穷。有些考生的作文如同脱缰的野马,放得太开,最后来不及收束,只好用一句话硬性结尾,或者点上一串省略号,或者干脆空在那里。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阅卷老师作为未完篇处理,得分自然受影响。
  硬伤四:卷面刺眼
  高考作文卷面整洁很重要。卷面杂乱无章,书写不規范,字迹潦草,会影响阅卷老师看卷、评卷。平时在作文训练中,考生就要特别注意保持卷面整洁,努力做到字迹端正清楚,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要避免一“逗”到底。另外,要尽量避免写“三大段”作文,一般写成五段、六段为好。
  硬伤五:字数失控
  高考作文一般都有不少于800字的规定。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 ,每少50字扣1分。看似扣分不多,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会被阅卷老师认为内容单薄,进而影响文章在其他方面的得分。二是字数太多,格子不够用,只好写到卷面的空白处。现在是网上阅卷,超出作文所给格子范围的文字,电脑无法扫描,考生写了也白写。鉴于此,考生要控制好作文的篇幅,写略高于800字的文章最适宜。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的选材一般有三条标准。一是材料要准确、典型。对议论文而言,材料要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对记叙文而言,材料就是
期刊
当同学们拿到这本《2018年高考作文增分锦囊》的时候,离2018年的高考只剩下20天左右的时间了。每年到了这个时间段,都会有很多同学绝望地认为自己的高考成绩已没有提高的可能
笔者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发现最近几年的低分作文主要有这样一些弊病:内容上,假、大、空;情节上,胡编乱造;情感上,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些作文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要解决以上问题,考生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写出大格局,让文章洋溢着对国家、民族的拳拳之心  以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材料作文为例,如果考生选择“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就应该体现一个高
时政作文是就作文的选材内容而言的。所谓“时政”,就是“时事政治”,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纵观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从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中国关键词”材料作文、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命题作文,到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作文、全国新
亲爱的高三学子们:  还有15天左右,你们就要走向2018年高考的考场了,在你们考试结束大概一周后,各地的语文老师也将开始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吗?这些老师,特别是作文阅卷老师,将连续六七天,每天对着电脑工作七八个小時。有时因为进度太慢,晚上还要加班,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科目的阅卷老师们谈笑风声地离开考场,而自己还要在电脑前苦苦挣扎。  所以说,高考作文阅卷并不是
今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试题,继续秉持文体开放之风,有利于展示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文采,与新高考扩大学生选择权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因为题目的话题是考生接触较少、平时不太注意思辨的“浙江精神”,考生缺乏类似的生活素材和思想积淀,所以考题虽具有浙江区域特色,但考生中能思辨写作的并不多,导致作文较难出彩;而那些平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考生,则优势明显。  在实际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考生对题目内涵的理解也有一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一
一篇作文能否在高考考场上获得高分,其实只取决于一类人——阅卷老师。所以,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好恶,以及他们提出的高考作文备考建议,对同学们写出高分作文极具参考价值。所以
不久前,《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正式公布,与去年相比,在写作的要求上只有一字之变,那就是将“用词贴切”改为了“用语贴切”.这一改变有何考量?难以蠡测.不过按常理推测,这应
作文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它是考生展示才情和胸襟的舞台,更是考生眼界高低、思维深浅的试验田。然而在评阅高考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的文章立意肤浅,提炼的观点没有深度,议论时也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文章都缺乏思辨性。  要想作文具有思辨性,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深入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要介绍四种能够提升作文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