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探索型问题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题特征分析
  开放探索型问题指条件不完善、结论不明确、解法无限制的一类试题.其特点是:① 条件的不确定性;② 结构的多样性;③ 思维的多样性;④ 解答的层次性;⑤ 过程的探究性;⑥ 知识的综合性.
  解题方法指导
  由于开放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切入.
  (2) 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3) 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唯一确定,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讨论.
  (4) 类比猜想法: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方法.
  热点问题解析
  一、 结论的开放与探索
  例1 (2011·江西)已知抛物线y=-(x-m)2+1与x轴的交点为A,B(B在A的右边),与y轴的交点为C.
  (1) 写出m=1时与抛物线有关的3个正确结论;
  (2) 当点B在原点的右边,点C在原点的下方时,是否存在△BOC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请你提出一个对任意的m值都能成立的正确命题(说明:根据提出问题的水平层次,得分略有差异).
  【分析】(1) 将m=1代入y=-(x-m)2+1化简;(2) 令y=0时得出(x-m)2=1得A,B的坐标.令x=0时得出OC=m2-1,求出m的实际值;(3) 根据m值的不同分情况解答.
  【解析】解:(1) 当m=1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正确的结论有:①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② 开口向下;③ 顶点为(1,1);④ 抛物线经过原点;⑤ 与x轴另一个交点是(2,0);⑥ 对称轴为x=1;
  (2) 存在.当y=0时,-(x-m)2+1=0,即有(x-m)2=1. ∴ x1=m-1,x2=m+1.∵点B在点的右边,∴A(m-1,0),B(m+1,0).∵点B在原点右边,∴OB=m+1.
  ∵当x=0时,y=-m2+1,点C在原点下方,∴OC=m2-1.当m2-1=m+1时,m=2或m=-1(因为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m>0,所以不合要求,舍去),∴存在△BOC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此时m=2.
  (3) 如:①对任意的m,抛物线y=-(x-m)2+1的顶点都在直线y=1上;② 对任意的m,抛物线y=-(x-m)2+1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是一个定值;③ 对任意的m,抛物线y=-(x-m)2+1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2.
  【点评】这类题目是在给定条件下,探索相应对象是否存在.本题综合考查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此类函数开放题,具有发散性,其基本解题方法:假设存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拓展问题 已知二次函数y=a(x2-6x+8),(a>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
  (1) 如图2,连接AC,将△OAC沿直线AC翻折,若点O的对应点O′,恰好落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实数a的值;
  (2) 如图3,在正方形EFGH中,点E、F的坐标分别是(4,4)、(4,3),边HG位于边EF的右侧.小林同学经过探索后发现了一个正确的命题:若点P是边EH或边HG上的任意一点,则四条线段PA、PB、PC、PD不能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刚才的结论是否也成立?请你积极探索,并写出探索过程;
  (3) 如图3,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设点P的纵坐标l是大于3的常数,试问:是否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四条线段P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 (即这四条线段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二、 解题方法的开放与探索
  例2 (2008·江苏南京)如图4,已知⊙O的半径为6 cm,射线PM经过点O,OP=10 cm,射线PN与⊙O相切于点Q.A,B两点同时从点P出发,点A以5 cm/s的速度沿射线PM方向运动,点B以4 cm/s的速度沿射线PN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 求PQ的长;
  (2) 当t为何值时,直线AB与⊙O相切?
  【分析】第(2) 小题是一道条件探索性问题.其解法是“执果索因”,要得到直线AB与⊙O相切,即要分类讨论,但就其解题策略来说也属于解题方法的开放与探究问题.
  ∴四边形OCBQ为矩形.∴BQ=OC=6.
  ① 当AB运动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
  BQ=PQ-PB=8-4t=6.解得t=0.5(s).
  ② 当AB运动到如图6所示的位置时,
  BQ=PB-PQ=4t-8=6.解得t=3.5(s).
  所以,当t为0.5 s或3.5 s时直线AB与⊙O相切.
  【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矩形的判定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综合性较强,注意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这类题目常以几何图形为背景,设置探索几何量间的关系或点、线位置关系,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解题能力.
  拓展问题 如图7,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B(5,0),动点P从B点出发沿BO向终点O运动,动点Q从A点出发沿AB向终点B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 s.
  (1) Q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 当x为何值时,△APQ是一个以A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3) 记PQ的中点为G.请你探求点G随点P、Q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及理由.
  【参考答案】
  (3) 点G随点P、Q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线段MN.
其他文献
试题特征分析  阅读理解型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考题之一,其命题形式灵活,取材广泛,一般是提供有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同学们先阅读,然后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近几年中考阅读理解型问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含量都较大,构思新颖别致,题样比较多变.有时是将高中的知识点进行改编,有时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出让的任何一次改革创新,都会令整个城市颤动。  2013年12月20日,深圳历史上第一块农村集体用地成功拍卖,1.16亿元收益直接由村集体和政府分享,以往农村集体用地必须经国有化后才能出让的方式被打破,此举引发全国关注。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向深层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权即将期满等背景下,我国土地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18亿亩耕地红线、13亿人口粮安全、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等又警示我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使得用电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这就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决
试题特征分析  所谓图表信息型问题,就是将实际问题以图形、图象、表格及一定的文字说明等形式呈现,通过观察、整理、分析等手段获取其中隐含的解题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题型.这类问题立意新颖、形式多样、背景广泛,蕴含丰富的知识,其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识表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解题方法指导  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地读图(表),把握大体方向,重视其中图象或数据变化,抓住关键信息,关注标注
FHL(four and half LIM domains)是LIM-only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FHL家族包括FHL1~FHL5共5个成员,它们具有组织特异性。研究发现,FHL参与转录调节、信号转导、凋亡等,是细胞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学生用品生产国,目前不断朝着产业集中、内需扩大、消费升级等方向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用品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对我国学生用品行业及
试题特征分析  此类问题通常是以几何图形题的方式呈现,结合了图形的变换、全等与相似等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推断.(1) 需要进行画图或实验操作,了解问题的大致范围或内容.(2) 目标常常是有指向性的,但结论需要经过探索确定.(3) 整题的解答常常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结果.  各地中考中常将此类题目作为压轴题呈现.题目大多是在课本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动态性的变化拓展
摘要: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舆论监督方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对传统舆论监督方式而言,网络舆论监督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速度快、监督力度大和监督隐蔽性强等特点。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从最终目标来说,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感性和司法审判的理性要求又使得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必须正确处理
中税协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4年——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注税行业新时期的改革发展绘制了新蓝图。这个《规划》
青瓷之美,两宋为最。在索宗剑先生看来:“宋瓷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概念,在于它的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它上与唐之鲜艳、下与明清之俗丽都迥然不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以与河姆渡文化关联较为密切的原始青瓷为例, 起源于商朝,之后,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及北宋,均有遗址发现,皆被考古证实,其艺术成就令世人瞩目。公元851年, 阿拉伯商人苏雷在中国游记中极力赞扬中国青瓷,英文将“中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