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学生普遍对高中政治课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对政治科存在偏见,认为政治科是副科;二是思想政治课总被社会上的人认为是“考前背多分”,助长了学生对政治课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三是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六年了,但是应当承认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还是“一言堂”、“满堂灌”,根本没有学生说话的余地。
那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搞好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喜欢上高中政治课呢?我认为,出路就在于更新教学观念,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变成一种轻松、愉快、情趣盎然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高中政治课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那政治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呢?首先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大方的衣着等;其次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是良师,课后是朋友,要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
二、要让学生做好学案
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习兴趣的产生密不可分,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计学案,给一条明确思路,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喜欢上政治课。
三、新课的导入要让学生有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新课导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身边的现象、现实生活经常出现的现象、时事新闻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喜欢上政治课。
四、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我上课的经验及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如下方法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1 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现象,产生一些诸如好奇、兴奋等情感,这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然后在一定的情境中设疑,让学生思考,再通过学生的动口、动脑或动手,相互启发,获取新知;最后由教师作出评析、总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
如我在讲授《经济生活》的“支票”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运用了该法。具体操作如下:
情境创设:用多媒体展示制作的一个Flash动画: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农民小强第一年进城打工,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地干活,终于盼来了年底发工资的日子。可是却没拿到现钞,用人单位只给了一张“白条”,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有小强一年工资的数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现金支票)。公司告诉小强,凭着这张纸到银行就能换成人民币。小强一看,急了,“得了爷们,别蒙我!怎么着,城里还流行打白条?”于是,公司会计室陷入了一片混乱……
问题1:小强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不是白条?为什么?
问题2:请你告诉小强如何把这张票据换成现金。
问题3:与这张票据类似的,同属于支票的另一种类型的票据是什么?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总结。
2 探究式讨论学习法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的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这一知识点时,我就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法。具体如下:
看材料回答问题:
招聘会现场:我是珠三角某大型企业的人事主管。这一次,我们非常荣幸到这里来招聘,我们一共有6个岗位可供大家选择。
探究问题:
(1)假如同学们在招聘会现场,你想应聘什么职位?
(2)这些职业,是应该被分配还是由你们自己选择?(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择业观)
(3)我们来看一看,市场部经理这个职业一共就招1人,而我们却有这么多的同学想应聘。我都有点为难了,那你们能不能帮帮忙,为我的招聘设计一个标准呢?我们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呢?(引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观,激发一种忧患意识)
(4)我们的车间工人、清洁工还有搬运工招这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几个同学愿意竞聘呢?(在两种观念的对抗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
(5)刚才,我们还有很多同学没有举手参加应聘,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树立多种方式的就业观)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总结。
3 辩论式教学法
《经济生活》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一个观点,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辩论式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辩论中学生根据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围绕论题阐述观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多向性思维,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锻炼灵活的反应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使学生的理性认识更进一步。
如在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运用了辩论式教学法,具体步骤是:确定论题:《艰苦奋斗会不会限制消费》;确定辩手:正方—一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反方——艰苦奋斗不会限制消费;确定辩论的注意点;最后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是否充足,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哪一方获胜,同时,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调查研究性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此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经济生活》中“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知识点时,为使学生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我组织了学生组成专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研究高中学生的“名牌观”状况。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掌握了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政治教师注意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课变成一种轻松、愉快、情趣盎然的教育教学,让政治课活起来,学生就一定会喜欢上高中政治课的。
那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搞好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喜欢上高中政治课呢?我认为,出路就在于更新教学观念,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变成一种轻松、愉快、情趣盎然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高中政治课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那政治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呢?首先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大方的衣着等;其次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是良师,课后是朋友,要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谈心。
二、要让学生做好学案
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习兴趣的产生密不可分,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计学案,给一条明确思路,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喜欢上政治课。
三、新课的导入要让学生有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新课导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身边的现象、现实生活经常出现的现象、时事新闻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喜欢上政治课。
四、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我上课的经验及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如下方法能使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1 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现象,产生一些诸如好奇、兴奋等情感,这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然后在一定的情境中设疑,让学生思考,再通过学生的动口、动脑或动手,相互启发,获取新知;最后由教师作出评析、总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
如我在讲授《经济生活》的“支票”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运用了该法。具体操作如下:
情境创设:用多媒体展示制作的一个Flash动画: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农民小强第一年进城打工,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地干活,终于盼来了年底发工资的日子。可是却没拿到现钞,用人单位只给了一张“白条”,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有小强一年工资的数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现金支票)。公司告诉小强,凭着这张纸到银行就能换成人民币。小强一看,急了,“得了爷们,别蒙我!怎么着,城里还流行打白条?”于是,公司会计室陷入了一片混乱……
问题1:小强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不是白条?为什么?
问题2:请你告诉小强如何把这张票据换成现金。
问题3:与这张票据类似的,同属于支票的另一种类型的票据是什么?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总结。
2 探究式讨论学习法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的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这一知识点时,我就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法。具体如下:
看材料回答问题:
招聘会现场:我是珠三角某大型企业的人事主管。这一次,我们非常荣幸到这里来招聘,我们一共有6个岗位可供大家选择。
探究问题:
(1)假如同学们在招聘会现场,你想应聘什么职位?
(2)这些职业,是应该被分配还是由你们自己选择?(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择业观)
(3)我们来看一看,市场部经理这个职业一共就招1人,而我们却有这么多的同学想应聘。我都有点为难了,那你们能不能帮帮忙,为我的招聘设计一个标准呢?我们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呢?(引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观,激发一种忧患意识)
(4)我们的车间工人、清洁工还有搬运工招这么多人,为什么只有几个同学愿意竞聘呢?(在两种观念的对抗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
(5)刚才,我们还有很多同学没有举手参加应聘,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树立多种方式的就业观)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总结。
3 辩论式教学法
《经济生活》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一个观点,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辩论式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辩论中学生根据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围绕论题阐述观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多向性思维,培养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锻炼灵活的反应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使学生的理性认识更进一步。
如在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运用了辩论式教学法,具体步骤是:确定论题:《艰苦奋斗会不会限制消费》;确定辩手:正方—一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反方——艰苦奋斗不会限制消费;确定辩论的注意点;最后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是否充足,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哪一方获胜,同时,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调查研究性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此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经济生活》中“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知识点时,为使学生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我组织了学生组成专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研究高中学生的“名牌观”状况。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掌握了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政治教师注意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课变成一种轻松、愉快、情趣盎然的教育教学,让政治课活起来,学生就一定会喜欢上高中政治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