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wuyao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及实验教学工作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实验教学正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作为“软资源”的中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一、实验教师及实验教学管理者的专业化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稳定、业务水平、责任心、进取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实验教学、教育装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中学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差异很大,现在仍有一部分学校对实验教师的保障仅仅体现在数量和岗位上。可以想象:把不能胜任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安排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工作如何正常运行?实验教学要正常运行,实验教师及管理者就必须专业化。实验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是学历的合格,还应包括发展中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科研水平。实验教师专业化成长正在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专业精神发展,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所以,对实验教师岗位,除了严把进人关,还要重视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师培训机制。
  二、实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实验教学的内力
  实验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开出率,还要研究怎样高效、科学地提高开出率和开出质量,更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拓展实验硬件的功能。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必然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情况也在变化,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需要及时调整。实验教师只有加强教学科研,才能使学校的实验教学走在前列。
  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低耗”,实验教学的发展应通过降低损耗来提高效率。实验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来反思教育行为,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才能改变 “耗时、耗量、耗精力”的“低效”状况。
  三、实验教师的团队精神能增强实验教学的活力
  实验教师不能封闭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闭门造车。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实验教学的相关教学研究组织,带动学校的校本研修。学校要充分利用教研组、备课组、各科实验教学研究组织,依靠团队力量,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的研究中,校本研修是其主要内容。校本研修可以包括对一个具体实验的药品、器材、材料、实验对象、条件、手段、步骤等的改进,也可以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方法的调整,当然还可以包括实验课题的开发和研究等等。所有这些校本研修都应该通过一定的组织分工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课题研究本身也就是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实验教学要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必须成立实验教学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形成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
  通过参与团队合作,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使参加的实验教师都有进步并得到快乐,还可以增强实验教师的成就感,产生新的动力。实现“任务驱动研修,研修促进发展,发展完成任务”的良性循环。
  四、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实验教学的驱动力
  管理出效益。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才观。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使教师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并幸福地工作或学习。
  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必须始终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关心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思想困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还应当充分尊重教师的美好愿望,积极创造条件,从其专业发展、教研成果、社会工作、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为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使教师有盼头、有奔头、有干头。
  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面向未来、侧重于促进教师实验发展的有效评价机制。评价可从常规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研究(包括课题研究、实验改进、制度建设、自主实验设计、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既要有效果评价,又要有过程评价;既要考虑学校实验教学的整体发展,还要考虑对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求;既要有对实验教学本身的考评,又要有实验教学对升学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的考评;既要与一般的教学评价挂钩,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评价要尽量采用量化的办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理顺各种逻辑关系,科学划定各种项目的权重,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客观,对教师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2l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以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为主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电教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
目的:观察玉玄针磁疗对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一规定无疑确立了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但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处于自发、尴尬的状态。    一、重视语文课本
对“解题思路”进行的评价,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若干解题思路进行剖析、比较而作出判断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对解题思维的评价能力和习惯,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通过评价,不仅使学生多学到了一种解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站在评价水平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优化思维过程,提高思维品质. 所以,加强解题思路的评价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评价
清晨树叶泛着明媚的秋阳我对夏风的记忆渐渐模糊曾经辉煌的黄叶洒落了一地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语文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文明之美;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具有生活之美;她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具有艺术与教育之美。美在于感受,在于感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所感悟;要在比较中欣赏,使他们感悟理解语文;要在实践中经历,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感悟得到深化,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如生命之水般不可或缺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外界任何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海事科学发展,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中国海事,现就加强全国海事系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简称“三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