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Quest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WebQuest教学模式及将这一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整合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尝试,以提高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WebQuest教学模式 探究式 自主学习能力
  一、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的字面含义是网络调查。WebQuest教学模式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于1995年提出,是一种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它将专题研习与资讯科技整合运用,即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材料、方案或技术等。WebQuest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不应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也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WebQuest模式在本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得到我国教育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个完整的WebQuest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前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和结论(Conclusion)六个部分。也就是说,WebQuest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对网络信息进行获取、筛选、比较和运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二、WebQuest整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基本上属于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往往是在老师讲授后,通过复习和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的地位始终是主导,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禁锢,形成习惯性思维定势,缺乏自主和创新。
  WebQuest模式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这种理念可以使师生之间实现充分有效的互动。同时,它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相整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学双方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终生学习能力提供更优化的外在条件。在WebQuest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关注。
  WebQuest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知识获取者。教师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提供最合理有效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创设最佳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角色分配始终贯穿于WebQuest的六个部分中。
  三、基于WebQuest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简单地说,基于WebQuest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授课计划及实施,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依据此目标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论坛、各种社交软件、Email等形式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传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经过亲身探索钻研,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学习成果的展示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基于WebQuest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教师方面,首先查找相关领域的网络资源并进行甄选;再次确定三至四个备用主题供学生选择;最后设计好任务执行的步骤及评价标准。学生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在供选择的主题范围内,根据各自小组的兴趣,确定一个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然后利用网络工具,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形式进行资料收集,找出能为己所用的资料,即实施发现、归纳、推理、创新的思维过程,完成探究式学习;接下来各组成员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和重组,集思广益,a以最佳表现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对学习过程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实现WebQuest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否取得了最优的学习效果。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硬件设备等学习环境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如精神鼓励和关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使学习环境有利于网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出网络探究式学习即“资料收集”并“原样复述”的误区。
  参考文献:
  [1]蔡少莲.WEBQUEST在网络教学中的探讨.外语电化教学,2005.6.
  [2]曾秋霞.WebQuest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国外资,2013.6.
  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改革专项2014年度重点课题B《培养基于WebQuest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研究成果,编号WYZD14069。
其他文献
今年9月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创办电视公司30周年。3年前,该公司开始向国际市场挺进,到今年6月已有60个国家播放带有国家地理名称的节目。这说明地理电视公司的发展是十分迅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提倡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探究,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素养,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加强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关键词: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技能,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和别人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维,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基础。现代教学非常重视学生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倡导快乐学习、趣味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手段,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开放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动力,引导学生
摘 要: 没有问题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要发挥学习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导向、调控和反馈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打破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的怪圈,是我们时刻要考虑的问题。作者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就新授课的“目标导学”环节如何灵活揭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目标 有效性 具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面临许多社会上、经济上的挑战。英语专业教学不应仅仅考虑市场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将其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追寻人文精神。本文对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做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人文素质 高校英语教学 渗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正确引导,科学引领,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关于打造高效课堂,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
摘 要: 小学教育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小学生的学习就是为社会注入新活力,随着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学生的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小抓起,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数学发展和
党中央提出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围绕加快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推行秸秆养畜,为适应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