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受重视程度,分析了此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和在高校中的需求,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制定了将《会计基础》作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的教学计划,从教学目标及内容、课程考核方法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较系统的研究了此课程的教授和考核方式,为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基础》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提出了系统的设计体系。
[关键词]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基础;公共选修课;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78040引言
卡尔·马克思曾说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东莞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居民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与活络的经济头脑。这一特点使得“会计学”这一原本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和各行各业的关注和重视,这门学科已逐步由专业性学科转变为经商者乃至普通民众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1开设《会计基础》全院公选课的必要性
东莞特有且浓郁的经济氛围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对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尤其感兴趣,一些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希望能够学习一些会计相关的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大高校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会计类的相关课程,其他学科的学生就很难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的财务知识,而各大高校的“选修课”为这类学生学习会计类的相关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选修课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百家讲台。据统计,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例占全院报考人数的10%以上。所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制定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时,把《会计基础》作为了全院公选课供学生选修,该课程自开设起,每年中文、艺术、计算机、软件工程、机械制造、建筑、土木工程与城乡规划等专业均有学生参与该课程的选修学习,并且选修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
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与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需求,让各类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到适合其发展的知识内容成为了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
笔者曾经参与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等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基层教学经验,在会计专业基础性学习方面:面向会计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初级会计学》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生产会计信息的能力;面向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侧重于把学生培养成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人才。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不同于以上两点的供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会计基础》课程。首先,从学生的需求来看,主要目的是想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使之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便于自己个人或家庭理财,并且在和会计学有交叉的工作中,与同行业其他从业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鉴于此,应该让《会计基础》课程像外语、计算机一样,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会计基础》在学院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应该界定为:“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了解会计信息的基本含义和它们产生的基本程序,掌握基础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
第6期张灿灿会计基础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
教学研究2015
在教学内容的界定方面,主要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考量。
1) 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都就读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统计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给老师确定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选修课的时间相对有限,一学期约32个学时,要根据有限的课时对重点教授的内容进行选择,否则内容过多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内容范围过窄又很难将这门课系统的教授给学生,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通过易用性和重要性等方面考量,笔者认为《会计基础》全院公选课应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知识、财务分析知识和家庭(个人)理财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2.1会计基础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中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信息流动的过程,理解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并具备一定的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阅读能力。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六大要素、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与账簿、会计核算程序、财产清查和财务报告。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每一部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基础为主,研究拔高为辅,意在为本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时安排16个学时左右,具体内容如下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会计账户”章节三个课时的学习中,解释所有会计科目是因为本门课程只涉及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很多科目都不会涉及到,而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后续的《财务会计》等课程,而会计报表会涉及到很多较为复杂的会计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等,为避免学生查看财务报表时出现疑问,必须将会计学体系中,所有科目的内容、作用、关联讲述清楚。
2.2财务分析知识
由于学生只掌握了会计的基础知识,所以本部分只介绍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为更好的深入浅出、贴合实际,本章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根据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计算简单的财务指标,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所包含的涵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报表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规避投资风险。
本章学习时间拟定为6学时,在教学中主要针对比较常见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大能力指标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具体方法如下:通过研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指标,分析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通过研究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营运能力;通过研究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1]。
[关键词]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基础;公共选修课;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78040引言
卡尔·马克思曾说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东莞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居民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与活络的经济头脑。这一特点使得“会计学”这一原本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和各行各业的关注和重视,这门学科已逐步由专业性学科转变为经商者乃至普通民众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1开设《会计基础》全院公选课的必要性
东莞特有且浓郁的经济氛围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对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尤其感兴趣,一些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希望能够学习一些会计相关的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大高校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会计类的相关课程,其他学科的学生就很难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的财务知识,而各大高校的“选修课”为这类学生学习会计类的相关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选修课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百家讲台。据统计,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例占全院报考人数的10%以上。所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制定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时,把《会计基础》作为了全院公选课供学生选修,该课程自开设起,每年中文、艺术、计算机、软件工程、机械制造、建筑、土木工程与城乡规划等专业均有学生参与该课程的选修学习,并且选修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
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与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需求,让各类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到适合其发展的知识内容成为了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
笔者曾经参与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等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基层教学经验,在会计专业基础性学习方面:面向会计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初级会计学》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生产会计信息的能力;面向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侧重于把学生培养成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人才。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不同于以上两点的供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会计基础》课程。首先,从学生的需求来看,主要目的是想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使之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便于自己个人或家庭理财,并且在和会计学有交叉的工作中,与同行业其他从业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鉴于此,应该让《会计基础》课程像外语、计算机一样,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会计基础》在学院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应该界定为:“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了解会计信息的基本含义和它们产生的基本程序,掌握基础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
第6期张灿灿会计基础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
教学研究2015
在教学内容的界定方面,主要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考量。
1) 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都就读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统计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给老师确定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选修课的时间相对有限,一学期约32个学时,要根据有限的课时对重点教授的内容进行选择,否则内容过多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内容范围过窄又很难将这门课系统的教授给学生,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通过易用性和重要性等方面考量,笔者认为《会计基础》全院公选课应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知识、财务分析知识和家庭(个人)理财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2.1会计基础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中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信息流动的过程,理解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并具备一定的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阅读能力。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六大要素、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与账簿、会计核算程序、财产清查和财务报告。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每一部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基础为主,研究拔高为辅,意在为本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时安排16个学时左右,具体内容如下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会计账户”章节三个课时的学习中,解释所有会计科目是因为本门课程只涉及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很多科目都不会涉及到,而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后续的《财务会计》等课程,而会计报表会涉及到很多较为复杂的会计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等,为避免学生查看财务报表时出现疑问,必须将会计学体系中,所有科目的内容、作用、关联讲述清楚。
2.2财务分析知识
由于学生只掌握了会计的基础知识,所以本部分只介绍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为更好的深入浅出、贴合实际,本章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根据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计算简单的财务指标,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所包含的涵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报表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规避投资风险。
本章学习时间拟定为6学时,在教学中主要针对比较常见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大能力指标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具体方法如下:通过研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指标,分析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通过研究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营运能力;通过研究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