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管理过程的内在机制探讨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是李德昌先生的一本新著。根据对信息人假设的观点,信息人的信息需求表现在货币、权力、知识、情感、艺术和虚拟抽象等六个维度上。在信息社会的开放系统中,势=差别€琢担芾淼谋局始床喙芾硇畔ⅲ旄抗芾硎啤=逃墓丶谟谕ü窍咝浴⒓夹徒逃嘟逃畔⒘浚旄拷逃畔⑹啤4葱率窍低承畔⑹拼锏姐兄凳狈⑸姆瞧胶庀啾浜头窍咝苑植怼?
  [关键词] 信息人;势科学;对称化管理;集约型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009-03
  势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究竟哪些对象更明显、更符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与检验?这都需要探索和研究。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偶然机会得到西安交大李德昌老师的专著《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因为之前已读过李德昌老师的著作《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和《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深感震撼。势科学是李老师集原创、新颖、逻辑、哲学于一身的大学问,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统一都具有普适意义。由于工作时有繁忙,拿到该书却读读停停,虽将读时的感受和想法在书页上时加批注和乱划,但并没有专门整理。因为势科学涉及的学科很多,知识及水平有限,加之融会贯通能力也稀松平常。要给予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写点想法,权当抛砖引玉。
  1 信息人假设揭示了信息社会人类赖以生 存的本质
  信息人假设的观点既不同于“经济人”(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社会人”(认为人不是机器和动物,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以社会性交往为生活之依赖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乃是“自我实现”,即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的潜力),也不同于“复杂人”(假设人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人的个性因人而异,而且还因时、因地、因地位和人际关系等各因素的变化而异)和“文化人”(组织中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观的人)假设。信息人的信息需求表现在六个维度:货币、权力、知识、情感、艺术和虚拟抽象[1]。虽然不同文化熏陶、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个性、不同专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们在不同信息维度方面的倾向和追逐各有差异,但大多数人们在追逐某些维度的信息时并不排斥对其他维度信息的向往和占有。当然,从群体社会的相对性考量看,不同维度的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等位面或等效面。作为信息人,信息是其生存的必备营养要素,信息使其产生自信,信息使其具有活力,越有信息越有身份、越有地位。笔者觉得信息人假设更符合当今信息社会下的信息作用机制。因为信息社会充斥着大量信息并有许多冗余,拥有信息并使之有序化是信息社会成功人士奋力追逐的目标,这既是人们应对复杂社会状况、不确定性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消除自身内在焦虑紧张和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
  2 势科学理论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及其作用 机制
  对势科学理论,从自然科学看,就是发现、寻找和探索自然界的“势现象”、“势机制”、“势科学”,而从社会科学看,就是摹仿、营造和推广社会活动的“势规律”、“势结构”、“势形象”。如果说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及前工业经济的物质文明中,势 = 差别€骶嗬耄萍刺荻取⒓葱甭省⒓吹际⒓锤红氐幕埃敲吹搅撕蠊ひ稻谩⑿畔⒕玫男畔⑽拿髦校?=差别€琢担ú畋饊琢?差别€骶嗬耄嗬牒土凳欠幢龋萍葱畔ⅰ⒓从行颉⒓唇峁埂⒓春托场1收呔醯米髡叨允频母爬ㄓ氡硎鼋沂玖诵畔⒌谋局剩献?“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2]”整体直觉思量的势概念与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比例”逻辑考量的势内涵统一起来。当然,作者在这里描述的信息是除去噪音、废话等冗余的有效信息,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给出的势定理——“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3],揭示了信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从根本上阐述了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的现实,恰恰也是由信息的作用机制导致的“差别不断扩大而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使信息势不断增加,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3 管理过程是不断生产管理信息量,营造 管理信息势的信息动力学过程
  从势科学视角来看,管理的本质即产生更多管理信息,营造更强管理势,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揭示管理信息生产的内在规律,从而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不同的管理过程中生产管理信息量、营造管理信息势。管理团队中成员个性越凸显,之间差异越巨大,通过常沟通与强联系越能使其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管理势、提高团队竞争力。据此,可以认为:管理过程是应对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也是管理人才和管理组织的成长过程,而无论是应对信息不确定性,还是促使管理人才和组织的成长,都是一个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即信息动力学过程,管理势就是将具有差别的管理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企业管理就是追求一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或一定产出下的投入最小或一定投入与产出下时间最少或效率最高。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对称化管理[4],突出管理要素之间的差别,加强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管理信息势最大化。
  4 教育过程的本质是通过集约型教育生产 教育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
  从势科学视角看教育,教育即“生产人才”、“生产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事业与产业,只有在充分尊重个性化的文化沉积与平等开放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孕育出教育信息强势。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及前工业经济的传统社会下,知识量少且之间的关联度小,所实行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点性知识”和“零散知识”传授、解惑的线性教育,传统的线性教育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特点和教育要求。而在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现代社会下,信息爆炸、知识翻番、联系紧密,需要实行一种“面上知识”和“立体多维知识”教与学互动结合的非线性教育,非线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不再受“叠加原理”支配。今天学到的“1”和明天学到的“1”,加上之间的联系,就会产生非线性作用,就可能出现1 1>2的局面。根据势科学理论,要使教育过程实现信息量最大,即信息势最大,就必须使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之间差别最大联系最紧,而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的要素就是对称化要素。因此,实施对称化教育是实现集约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对称化教育、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对称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称化教育、直觉与逻辑的对称化教育、具体与抽象的对称化教育等。   5 创新的本质是信息势达到临界值时的非 平衡相变与非线性分岔
  作者在书中开宗明义地给出创新的逻辑定义:“创新是系统信息势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并用传统文化中的势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创新发生的逻辑过程:蓄势待发→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创新分岔。创新的内在机制不但来自经典场论下信息势达到阈值时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而且也来自于量子场论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关系不对称而产生的量子化创新。现代创新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显然,熊彼特仅给出了创新是什么,但没有表述创新怎么实现。而作者在书中则给出了由量变到质变、由线性作用到非线性作用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的创新实现途径。在科学技术领域,创新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学科之间的渗透、碰撞、交流和交叉,学科交叉渗透的本质是在更深层面上将差别巨大的不同学科联系起来,营造更加强大的科技信息势,催生更多的技术分岔和科技创新[5]。
  通过读《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有许多启示和感悟。势科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普适性,作者以势科学为基点,在教育、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见解开启了通向势科学的大门。但仔细思考,“势现象”、“势机制”、“势规律”在人类社会各种系统或活动中的表现却并不一样,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含一些。那么究竟哪些对象更明显?哪些对象更符合呢?在现代物理学中,对称性是指一个理论的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在某些变量的变化下的不变性。对称性分为整体对称性和规范对称化(或局域对称性),如果这些变量随时空变化,这个不变性被称为规范对称性,反之则被称为整体对称性。数学上,对称性由群论来表述,对称群分为连续群和分立群。那么不同的对称性和对称群以及对称化程度与势规律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与检验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德昌.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2.
  [2]邵汉明,陈一弘,王素玲. 百子全书:老子庄子[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48,61.
  [3]李德昌.势科学与现代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27(2):84-92.
  [4]李德昌.信息力学与对称化管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24(2):13-19.
  [5]李德昌.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66-204.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在这场全民抗疫中涌现了很多值得我们致敬的英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让我们看到了从小接受规则教育的重要性。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为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字:新冠疫情、规则意识、教育一、大疫当前显国色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阖家团圆的除夕
[摘 要] 通过比较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实施的情况,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不同专业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对它的看法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方法受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全面顺利的推广。与此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思想上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予了高度的认同,但他们有限的语言水平以及根深蒂固的被动学习的
[摘要] 新建高专院校的师资现状是:学历层次较低、职称层次较低、教研科研能力相对较差、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差。实证分析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理顺行政隶属关系,减少外界干预;提高教师待遇,增强学校吸引力;科学制定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新建高专院校,师资,定西师专,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13-0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讲授,以答辩和展示其研究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第一关;以自身长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托,从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出发,系统、深刻、中肯地剖析了研究生语言表达欠佳的心理、思维、技术、技巧和准备等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实施结果显示: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  [关键词
第38卷第6期教学研究Vol38 No6  2015年11月Research in TeachingNov. 2015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学生  编程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包理群李锦珑兰聪花(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收稿日期]20150515[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S[2013]GHB0940)  [作者简介]包理群(1983),女,甘肃
[摘要]工程能力培养的缺失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较为突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需求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机械制造专业方向构建了CDIO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分级CDIO项目为主线建立了核心专业课的相互联系。设计了“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CDIO二级项目,对项目目标、内容、实施、节点考核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该项目式教学模式将理论
提要:有一种奢华叫做定制,没错,当高级定制成为时尚的最高境界时,“定制”从一个动词向一个代表至高身份且令人向往的名词转变而去。  定制,注定成为极高品质的体现与极致体验的代名词。  在全球顶级的家具生产商中,定制家具,也同样是意味着奢华的制高点,拥有着高不可攀的特权。在家具产品的设计中,定制的精髓,来自于经典的造型设计、极致苛刻的选材标准,细腻精湛的手工艺及带来的无可比拟的细节体验等,这些所传达出
[摘 要] 随着“文化大国战略”的实施,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摆在我国译学研究以及翻译教学工作者面前:尽快培养大量优质的汉译外人才。显而易见,翻译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仅从俄语专业翻译教学角度,提出“汉译俄”教学改革应从教材建设入手,并在自建“人民网双语新闻小型汉俄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探讨汉俄平行语料库应用于“汉译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通过教材编写原则、语料搜集原则、教材应用等问题的阐述
提要: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正确的饮水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正常生理代谢,还能让身体更健康  如果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人体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人体缺水1%~2%,我们会感到渴;缺水达到5%的时候,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缺水达到15%,往往甚于饥饿。  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为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人每天必须适量饮水。因此,饮水
\[作者简介\]李文佳(1991),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摘要\]  选取某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4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该学院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进行调查,选取主动合作学习作为一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估高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投入方面做出的努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合理的配置资源,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结果发现:在主动合作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