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今天,师德修养对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对教学的有效性的深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以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关键词】师德修养 内在品质修养 外部行为修养 高度统一
教师节前夕,各地各部门又照例在教师当中表彰一批“优秀”、“先进”、“骨干”、“标兵”。某校某老师今年再度被“评”为县“师德标兵”。老师们得知此消息,议论说,某老师确实厉害,再差的班级交到他手里也能管好,再调皮的学生他也能制服。校领导们更是举出了某老师被他们举荐为“县师德标兵”的理由:该老师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所任班级学科成绩在历次考试中均能超出其他班级老师许多分。然而,我们只要走进校园,问几个学生,就能听到学生这样对他评价:“×××最坏”,“×××最毒”。再追问一下,学生就会告诉你,“×××”是我们的师德标兵教过的学生给他起得外号。
那么,某老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教师呢?是如领导老师所赞,还是像学生们所评呢?我们只要听一听学生们的反映就不难看出他的治班“秘诀”。在他的班里,只要有不守校纪,违反他制定的班规的学生,他首先就是在班里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说出如“人人有面,树树有皮”等尖酸刻薄的话语,挖苦、讽刺、嘲笑,打击让你抬不起头来;如不起效果,他会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着众老师的面进行“说服”教育。在他的班里有一位陈姓同学,因家庭教育不当,又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影响,染上了吸烟、打架、逃课等不良习惯。由于学习基础差,加上晚上上网熬夜,白天课上经常睡觉。虽经这位老师的强大的攻势,小陈同学不但没有改好,反而产生抵触情绪,违反纪律情况更加严重,在有一次小陈上课睡觉触怒上课老师而产生冲突时,被他叫到教学楼的楼梯间里。本来该老师想用武力压服小陈,但他压根没有想到小陈会奋起反击,把他按倒在地,幸亏一位体育老师及时发现解围,才让该老师幸免被椅子砸头的危险。当然事情过后,小陈也被以一系列“罪名”顺理成章地遣返回家。
细想一下,前面提到的这位老师的治班方略和育人办法,校领导的举荐和地方政府的表彰也不足为怪。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一切以分数为衡量教师成绩的标准下,讽刺、挖苦被看成是对学生关爱;嘲笑、打击,甚至武力压服,被赞为对工作尽责;赶走差生,以利提高班级成绩被奉为标兵,又何止一人一地一事呢?然而,若在新课程推行十几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有这样的现象出现,那就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了。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用细心去塑造一件件“艺术珍品”;也有人把学生比作花朵,他需要我们教师用爱心去浇灌;我认为学生是一粒种子,是一颗弱小幼苗,他更需要我们教师用耐心去呵护。学生的优点竟以缺点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种事情多得很。他上课随便插嘴也许是她智慧火花的闪现;他顶撞老师也许是探求真理的勇敢;他寻衅打架也许是他维护正义的的表现。如果他上课睡觉,则可能说明你备课和组织教学的不完善;如果他逃学不上课,则可能是你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他对学校的反感。所以我们老师在发现问题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对学生厌恶而狠狠批评责打。让孩子绝望了,自然就会破罐子破摔,直至跟老师作对。有句名言说得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善良和温暖的语言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雪,排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温暖学生的心房;而尖酸刻薄的语言会像刀子一样,伤害学生的心,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更有甚者一蹶不振,就此离开学校,告别学生生涯。
由此可见,高尚师德的培养,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师德标兵的树立也更值得我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的慎重推敲。“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已经过时,“严师出高徒”说的也并非语言的讽刺、挖苦和拳脚的责罚。首先,教师欲正人必先正己,凡事必须起表率作用,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教”,可见教师的优良品德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的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当我们教师面对偏差生的时候,一定要少用一些讽刺和挖苦的语言,多一些耐心和友善的教育,尤其是在学生“屡教不改”时,更要冷静克制,别让“语言暴力”刺伤学生稚嫩的心。一句话是一个人品德、学识、素质、修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做教师的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言行,提升我们的师德修养。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当他们进步时,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美;出现挫折时,要及时给与理解和鼓励。从关心爱护出发,理解他们的心情,以真诚的爱生之心去激起他们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以高尚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让我们的师德修养在对学生的关爱中升华。再次,我们教师不仅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今天,师德修养对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对教学的有效性的深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以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而我们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在表彰师德标兵的时候,更应该层层把好选举关,把真正的师德标兵树立起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长娟.《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
[2] 陈涵平.《教师语言美》.
【关键词】师德修养 内在品质修养 外部行为修养 高度统一
教师节前夕,各地各部门又照例在教师当中表彰一批“优秀”、“先进”、“骨干”、“标兵”。某校某老师今年再度被“评”为县“师德标兵”。老师们得知此消息,议论说,某老师确实厉害,再差的班级交到他手里也能管好,再调皮的学生他也能制服。校领导们更是举出了某老师被他们举荐为“县师德标兵”的理由:该老师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所任班级学科成绩在历次考试中均能超出其他班级老师许多分。然而,我们只要走进校园,问几个学生,就能听到学生这样对他评价:“×××最坏”,“×××最毒”。再追问一下,学生就会告诉你,“×××”是我们的师德标兵教过的学生给他起得外号。
那么,某老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教师呢?是如领导老师所赞,还是像学生们所评呢?我们只要听一听学生们的反映就不难看出他的治班“秘诀”。在他的班里,只要有不守校纪,违反他制定的班规的学生,他首先就是在班里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说出如“人人有面,树树有皮”等尖酸刻薄的话语,挖苦、讽刺、嘲笑,打击让你抬不起头来;如不起效果,他会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着众老师的面进行“说服”教育。在他的班里有一位陈姓同学,因家庭教育不当,又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影响,染上了吸烟、打架、逃课等不良习惯。由于学习基础差,加上晚上上网熬夜,白天课上经常睡觉。虽经这位老师的强大的攻势,小陈同学不但没有改好,反而产生抵触情绪,违反纪律情况更加严重,在有一次小陈上课睡觉触怒上课老师而产生冲突时,被他叫到教学楼的楼梯间里。本来该老师想用武力压服小陈,但他压根没有想到小陈会奋起反击,把他按倒在地,幸亏一位体育老师及时发现解围,才让该老师幸免被椅子砸头的危险。当然事情过后,小陈也被以一系列“罪名”顺理成章地遣返回家。
细想一下,前面提到的这位老师的治班方略和育人办法,校领导的举荐和地方政府的表彰也不足为怪。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一切以分数为衡量教师成绩的标准下,讽刺、挖苦被看成是对学生关爱;嘲笑、打击,甚至武力压服,被赞为对工作尽责;赶走差生,以利提高班级成绩被奉为标兵,又何止一人一地一事呢?然而,若在新课程推行十几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有这样的现象出现,那就不能不引起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了。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用细心去塑造一件件“艺术珍品”;也有人把学生比作花朵,他需要我们教师用爱心去浇灌;我认为学生是一粒种子,是一颗弱小幼苗,他更需要我们教师用耐心去呵护。学生的优点竟以缺点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种事情多得很。他上课随便插嘴也许是她智慧火花的闪现;他顶撞老师也许是探求真理的勇敢;他寻衅打架也许是他维护正义的的表现。如果他上课睡觉,则可能说明你备课和组织教学的不完善;如果他逃学不上课,则可能是你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他对学校的反感。所以我们老师在发现问题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对学生厌恶而狠狠批评责打。让孩子绝望了,自然就会破罐子破摔,直至跟老师作对。有句名言说得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善良和温暖的语言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雪,排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温暖学生的心房;而尖酸刻薄的语言会像刀子一样,伤害学生的心,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更有甚者一蹶不振,就此离开学校,告别学生生涯。
由此可见,高尚师德的培养,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师德标兵的树立也更值得我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的慎重推敲。“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已经过时,“严师出高徒”说的也并非语言的讽刺、挖苦和拳脚的责罚。首先,教师欲正人必先正己,凡事必须起表率作用,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教”,可见教师的优良品德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的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当我们教师面对偏差生的时候,一定要少用一些讽刺和挖苦的语言,多一些耐心和友善的教育,尤其是在学生“屡教不改”时,更要冷静克制,别让“语言暴力”刺伤学生稚嫩的心。一句话是一个人品德、学识、素质、修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做教师的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言行,提升我们的师德修养。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当他们进步时,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美;出现挫折时,要及时给与理解和鼓励。从关心爱护出发,理解他们的心情,以真诚的爱生之心去激起他们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以高尚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让我们的师德修养在对学生的关爱中升华。再次,我们教师不仅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今天,师德修养对新课程理念的推进,对教学的有效性的深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以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而我们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在表彰师德标兵的时候,更应该层层把好选举关,把真正的师德标兵树立起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长娟.《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
[2] 陈涵平.《教师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