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外视角讲本地故事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底,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下大决心大气力抓紧抓好。具体到新闻界,特别是对外报道领域,由于媒体传播的目标受众不同,改进文风的要求也不同。
  一、对外报道不仅是中央的事,也是地方的事
  有人认为,对外报道往往涉及政治、外交、宏观经济走势等“大是大非”的内容,地方新闻很难上那样的“大台面”。况且,地方新闻本身就比较“实”,“天生”带有很多具体内容和动态信息,改进文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不强。
  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以北京为例。作为“首善之区”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正进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为支持首都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12年,北京市政府统筹设立的100亿元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运营。当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约达1万亿元,全市文创产业法人单位超过5万家,就业人数141万,占首都就业市场的13.2%。
  尤其是在中央提出关于提高国际传播力的背景下,从2012年11月起,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外宣办以战略眼光、政治高度和历史责任感,启动了与中国日报社、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等中央外宣媒体,以及《文汇报》、《大公报》等香港媒体的对外宣传战略合作项目。其内容涵盖报纸、广播、网络、图书、大型活动等多个层面,覆盖五大洲,涉及15个方面。
  从2012年11月初到2013年2月底的4个月里,中新社《今日京华》专版在日本《中文导报》、英国《华商报》、加拿大《加中时报》、澳大利亚《大洋日报》、南非《非洲时报》等海外华文主流媒体陆续刊发8期、40个整版。中国日报社北京市英文网站“美丽北京网”、外文局中国网推出的多语种网站“这里是北京”于2013年1月上线。外文出版社策划出版《美丽北京》系列图书、北京周报社编辑的《这里是北京——外国媒体看北京》系列丛书正在陆续完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策划的“北京缘”知识竞赛、“友城之约”北京曼谷网络对话、“我是北京控”外籍网友征文等项目正在推进落实。香港文汇报《首善北京》专刊已出版100多期、200多个版,香港大公报《美丽北京》专刊也于2013年2月下旬正式出刊。北京市32个相关区县及委办局都提出了与中央外宣媒体、香港媒体的合作意向。
  “中国故事”已成为国际舆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故事”中的精彩篇章之一,北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谱写了可圈可点的“北京故事”。正如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曾在许多场合对中外媒体所讲的:古代汉语中,首都的意思是“首善之区”。北京如同中国的一张名片,要以更加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姿态融入世界,用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述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把真实的北京和中国客观地介绍给世界。
  二、改文风要与重大选题相结合
  在面对重大、敏感的报道题材时,改进文风、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对外报道水平的任务更加繁重。以十八大报道为例,十八大期间,报名采访的中外记者超过2700名,比十七大时增加四成,记者比代表人数还多,这在党代会历史上是首次。如何掌握并善用传播规律,把会议的重要信息、党乃至国家的整体形象和有关中国未来走向等信息更好地传递给整个世界,成为宣传报道十八大的重要任务。
  党代会期间,北京市开创了组织实地采访、服务中外媒体的工作方式。总计8天的参观采访,北京市承担了6天15场,先后有200余家(次)的境内外媒体、900余人次记者参加,其中包括美联社、美国国际公众电视台、英国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欧洲新闻图片社、法国《世界报》、乌克兰通讯社、日本时事通讯社、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马来西亚新闻社、香港《南华早报》、香港亚视、台湾《中国日报》、《联合报》,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等。
  由于采访点线建设基础扎实,策划到位、组织专业、服务靠前,采访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引发境内外媒体普遍关注、集中报道,并且实现采访活动零失误、媒体报道无负面。澳大利亚《大洋日报》、南非《非洲时报》、日本《中文导报》、英国《华商报》5家海外华文主流报纸更是整版刊发“外媒记者看北京”的新闻专题,予以报道。
  中新社记者在一篇发往海外的题为《中外记者8天实地参访 “中国道路”近在眼前》的通讯中写道:在8天采访中,中外记者们看到了已成为“景点”的首钢老厂区炼钢炉,体验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乘坐了京津城际列车,接触了中关村的高科技产品。文章还记述了中外记者们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如,关于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洛杉矶时报》记者玛可妮说,其实美国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首钢的转型方式是个“很有意思的”主意。
  三、改文风要与热点相结合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天人合一”、“天人和谐”、“道法自然”的时代性阐释,更是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的紧迫课题。
  2012年11月以来,中新社与北京市外宣办开展国际传播战略合作,在五大洲的5家主流华文媒体上,以新闻专版形式报道“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风新貌。截至2013年2月底,在总共8期、40个整版的报道中,有15个整版的内容是关于北京大规模植树造林,通过压煤、淘汰老旧机动车等措施防治空气污染,大力建设轨道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关于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超过同期报道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在日本中文导报上,迄今8期专版中,有4期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此举的意义在于,通过突出对外报道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一面,顺应当地受众的关切,增强可读性,从而树立中国首都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新社首任社长金仲华先生是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和政论家,有长期在海外报纸工作的经验,在担任中新社社长的同时,还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等职务。他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最好的宣传,是使人看不出在宣传……新闻工作是一种艺术,它通过事实讲话,而不是跟人家针锋相对开辩论会,也不是板起面孔宣传……要记得:稿件登不登是人家决定的,切不要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总之,对外报道改进文风,一是必须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切忌“官话、空话、套话、大话”;二是要稳妥把握重大事件、敏感题材,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对外报道水平;三是要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做好现场新闻报道,努力提高新闻采访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原创报道能力和深度报道能力;四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改进采编工作机制,特别是奖惩标准,为新闻报道业务提供体制动力;五是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培养记者尤其是青年记者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注重发挥资深记者编辑的“传帮带”作用,形成锻炼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的长效机制。最后,改文风是一个实践的、渐进的过程,“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请进来”。
  在全国各地,北京是外媒常驻机构最集中的城市。为对外塑造北京良好的国际形象,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与境外媒体常驻京编辑记者的友谊,2012年,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举办外国记者新年招待会、新春大拜年、“泛舟颐和·共迎端午”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行、中秋招待会等活动,借助乘龙舟、包粽子、系彩线、挂香囊、听民乐等形式,先后与常驻京的200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的高层负责人和编辑记者们联谊、交流。在2013年元宵节前夕、蛇年正月十三的傍晚,北京市新闻办联合西城区政府,采用柔软、灵活的联谊方式,邀请常驻京境外记者及家属等150余人,相聚前门地区的老舍茶馆,猜灯谜、摇元宵,叙友谊,把“感情投资”做长、做深、做细。
其他文献
2012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春晚》登陆央视荧屏;次年2月,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新剪辑的50分钟时长的《春晚》国际版Inside China’s Biggest Gala(《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在其所覆盖的26个亚洲国家播出①,成功实现了这一国产纪录片的对外播出,也开启了2013年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讲述中国”的步伐。2013年12月29日,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
期刊
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
期刊
“香港山东周”活动是山东省连续在香港举办的重要经贸合作活动,今年5月举办的是第五次香港山东周。本次主题是“聚焦鲁港服务业合作,助推山东城镇化发展”。根据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山东省商务厅等部门人员组成活动宣传组,在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支持协助下,统一组织、精心安排了宣传报道工作,为整个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5月27日,2013香港山东周
期刊
尽管事后证明,四川芦山“4·20”强震所造成的灾害远低于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但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它是中国进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代后,发生的最大灾难事件,提供了一个意义堪比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典型案例。作为一名报道的组织者,新华社芦山地震报道中形成的“虚拟编辑部”,给我感触尤深。  4月20日早上8点零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新华社对外部在3分钟后播发了首条快讯,在国内外主要媒
期刊
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关  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好的舆论环境,对于种种误解、偏见或歪曲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中国对外正确地说明中国梦是我国对外宣传或公共外交的要旨,需要表明中国梦不是狭隘的利己主义的,更不是霸道的,而是通过和平发展道路去实现,并且必定能与世界分享,必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中国梦是中国发展的总趋向,需要及时地
期刊
盖尔?费德曼(Gayle Feldman)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曾在欧美及亚洲长期生活。  1984-1985年间,费德曼作为英国出版商协会代表赴华进行文化交流,曾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的不同出版社工作过。之后,费德曼返回美国,定居纽约,在华美协进社承担公共关系及出版事务相关指导工作,并开始为美国《出版商周刊》撰写特稿。1999年,她成为伦敦《书商》周刊的驻纽约记者,每月撰写“纽约来信
期刊
近年来,国内文化出版传媒机构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而海外机构建设和业务拓展成效有赖于驻外人员作用的发挥。因此,驻外人员管理也日渐引起重视。与国内工作人员相比,驻外人员有如下特点:  一是长期驻外人员虽然多为掌握当地语言的专业人才,或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经营管理人员,对驻在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长期远离熟悉的祖国文化环境,心理上容易产生较强的孤独感。  二是长期驻外人员易脱离原有的组织文化氛围,逐渐失
期刊
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中国的危机传播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地震发生在同年的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之后。这两件事,一个被外界指为“政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另一个被国际社会批评“驱赶媒体、信息不开放”,这让汶川地震后政府与媒体的作为更加引人关注。  汶川地震报道成为灾难性报道的“参考坐标系”  地震后,媒体第一时间报道、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敏感问题第一时间触及与回应,
期刊
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媒介环境、舆论环境、传播主体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主要依赖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因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性开展城市外宣,应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策略及研究方向。  一、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外宣工作的新挑战与机遇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范围和速度,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的影响
期刊
“境外涉外媒体吉林行”集中采访活动是吉林省近年来积极打造的对外宣传品牌活动。2012年,围绕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结合境外涉外媒体关注的新闻报道主题,吉林省委外宣办共策划组织了8次“境外涉外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45个国家80家海外媒体的编辑记者对吉林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采访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