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传播:文化符号到文化内涵的转变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cccc3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国》(The Amazing Race: China Rushing)(以下简称:《冲刺中国》)的分析,阐述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到文化内涵的转变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一、文化符号:改善对中国文化表层的了解
  在西方,以他国文化符号为创作素材,以本国价值观为传播理念的电视节目不断涌现。文化符号形式化,对海外传播文化内涵产生阻力。《极速前进》是一档以中国文化符号为创作素材,以美国价值观为传播理念的经典案例。
  《极速前进》以一群人环游世界进行竞速比赛为主要内容。它曾8次获得艾美奖黄金时间最佳竞赛类节目,从开播到现在《极速前进》总共12次来到中国拍摄。这档节目带着美国价值观了解中国文化的方式,对中国文化符号既是一种认可,又是一种“侵略”。
  真人秀节目体验生活的节目形式,为参赛者亲身了解中国提供了途径。受众与参赛者之间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受众更容易接受中国文化符号。通过电视所提供的“眼见”的“真实环境”与亲身经历后见到的真实环境之间的比较,是改变受众固有中国文化符号最简单的方式。因此,《极速前进》虽然提供的是美国价值观,但也无形地传播了中国的表层文化。其传播特点如下:
  1.介绍中国文化符号
  “上海真漂亮。关于上海,我只知道‘上海威龙’(成龙主演的电影),我从没想过能亲自来中国上海,真够新鲜的。他们东方真喜欢修高楼啊。”“上海威龙”反映美国本土媒体以及中国在海外传播中对中国文化的定位,“东方真喜欢修高楼”反映出参赛者真实的体验。参赛者通过媒体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对中国已形成文化印象,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其固有文化符号将会得到转变。真实客观地记录参赛者每一段比赛中的各种状况,是《极速前进》传播中国文化改变受众自身文化误读最有效的方式。
  《极速前进》走进中国进行拍摄,是渴望将中国文化符号向中国文化内涵转变的探知。但由于它对于中国文化认知带有美国价值观,它的传播依旧只是对中国文化符号的介绍,只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渠道。
  2.有助于改善受众认知
  《极速前进》的主要受众是居住在海外的中国华人以及与中国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海外受众,其主要受众群是美国人。在《极速前进》22季的全部内容中,总共12次到达中国,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广西(桂林)、云南(丽江、昆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8个区域。就分布看,《极速前进》对中国拍摄地的选择,源于他们自身对于中国文化的固有了解。
  品牌栏目良好的收视率和稳定的受众群是修正文化误读的重要条件。受众、参与者和制片方三者的文化接近程度是改善受众认知的必备要求。“来到中国让我内心平静,了解到不同文化,真的很不可思议,看到人们在做他们的祈祷。很明显基督教传统是去教堂做祈祷,他们是来到庙里焚香祭拜,很高兴能看到这些。”参赛者的描述讲述了一个与西方不同的中国传统祈福方式。这对既有海外传播中中国宗教信仰的负面报道是一个修正。在这个修正过程中,受众与参赛者处于同一文化背景并能轻松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会对受众既有的刻板印象产生影响。
  3.局限于文化符号传播
  将他国文化资源和本国优势品牌栏目相结合,对本国文化价值观进行传播的方式,是一种新的文化霸权。这种新文化霸权,使受众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程度受到限制。文化内涵被“侵略”,文化符号程式化,使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限制在了仅传播文化符号认知上。受众对文化的认知按程度能够分为了解、理解、认同以及信服依次递增的四个层次,但海外品牌栏目将他国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分离,融入本国核心价值观的做法,是媒体通过议程设置控制受众的方式。
  在《极速前进》中,文化符号对受众认知的影响是肤浅的,也是重要的。良好的文化认知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以及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积极作用。《极速前进》真人秀节目的特征,有助于纠正美国本土新闻报道或者是其他媒体传播方式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歪曲及中国文化的误读,文化认同的过程对受众认知势必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极速前进》中的文化传播是被动的,但通过美国本土优势品牌栏目传播中国文化,是中国海外文化传播值得借鉴的方式。
  二、文化内涵:提升对中国文化本质的认知
  近年来,利用他国文化资源和本国优势品牌栏目相结合,对本国文化价值观进行传播的栏目在美国发展迅速。相比而言,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自办品牌电视栏目离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借助国外品牌栏目外壳及其已经形成的良好受众群传播中国文化,是现阶段传播中国文化行之可效的方式。
  《冲刺中国》是流行的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的中国版。中国版是继亚洲版和以色列版后第三个亚洲版本的《极速前进》,由上海外语频道ICS与CBS合作完成,是以上海为起止点,在中国各城市进行比赛的节目。《冲刺中国》借助《极速前进》的品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传播,因此《冲刺中国》荣获第17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现有模式改编奖”。这种借助美国CBS《极速前进》品牌优势来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对中国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极速前进》,《冲刺中国》这档节目定位是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它的参赛者选择具备中国和海外双重背景的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只是停留在表层文化上,而是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内涵。《冲刺中国》受众群不仅涵盖美国当地受众,还包括中国人、居住在中国的外籍友人。受众群的改变,并没有使《极速前进》中海外受众(大部分是美国人)流失。因此,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认知被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海外优势品牌栏目和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使受众的视野多元化。他们不再局限于接受文化符号而是寄希望于理解文化的本质内容。改编栏目更能贴近海外受众的心理需求,并为受众从了解文化到理解文化甚至是认同文化带来新的途径。
  三、运用中外合作模式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往往通过“译介”的方式进行,文化误读在“译介”的过程中产生,容易造成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文化内涵的缺失,这是中国文化符号化形成、文化内涵消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冲刺中国》的制作者中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制作过程带有中国文化价值观。当制作方、参赛者既具有中国文化又具有美国文化时,他们所传递出的文化可以是符合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内容。这些内容让“拟态环境”不再是CBS一方的态度,也不再是接受一种思维模式,因此中国文化价值观伴随着CBS和CSI双方的合作得以深度传播。
  “有趣的是,有一对来自澳洲的选手瑞克和乔什,他们通过参赛喜欢上了中国,最后都选择留在上海工作生活。”①这一对选手选择留在中国的行为,体现了文化内涵对参赛者的影响。文化内涵的海外传播遭到排斥和拒绝,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及文化价值观。在《冲刺中国》这种亲身经历的互动栏目中,文化内涵通过海外受众熟悉的方式传播并产生影响。
  借助海外电视栏目,合理运用中外合作模式,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节目内容中由于文化背景的趋同势必对受众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对改变受众已有文化符号,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起到积极作用,这也为电视节目海外传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注释」
  ①《冲刺中国》获亚洲电视大奖 开辟电视节目新思路 新民晚报[N],2012年12月13日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中国传媒大学第二期“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班”有来自非洲12个国家的17名学生,均为政府官员或媒体机构骨干,年龄在20-35岁之间。为了解中国媒体在当地的影响力、结合当地需求改善中国对非传播,笔者在他们毕业回国之前,对他们进行了访谈。  非洲人接触国外媒体情况  受访非洲学生普遍认为本国民众愿意使用各种媒介,接触最多的是广播电视,其次报纸,再次网络。互联网不够发达,年轻人接触网络多些;城市互联网发
期刊
对境内外智库机构涉华研究结论进行报道和传播,是中国媒体涉外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不同智库机构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到对地方案例的关注,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及突发事件,越来越零距离、无障碍、快时效地进入国际社会视野。从国情实际出发,对源于境内外智库机构和意见代表的涉华舆论加强针对性研究,在新闻传播实务中突出危机发现、问题切入和主张形成,通过
期刊
美国不仅重视利用大众传播塑造美国形象,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还积极设立并赞助多种面向其他国家精英人群的交流和培训项目,以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方式传播美国文化,增进项目参与者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培养项目参与者对美国的好感。据美国政府最新的统计数据①,2011年由美国政府赞助的交流和培训项目总共有223个,涉及305万多人,美国政府在这些项目上的花费超过21亿美元。  在旨在影响他国精英的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所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三中全会”,也是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革决心和改革举措的重要窗口,国内、海外都给予了持续高度关注,可以说是本年度最重要的中国新闻之一。  对于外宣新闻工作者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和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传媒格局中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强,使得世界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全球化使得国与
期刊
开展对外传播,海外社交网络是不容忽视的舞台与阵地。为什么这么说?几个简单的数据呈现出海外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全世界最大在线社交网络脸谱(Facebook)拥有11亿注册用户,其中近一半用户每天登陆;18至34岁的脸谱使用者中,有一半在每天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账号;推特(Twitter)注册账户6.45亿,每日新注册人数13万……  如何利用海外社交网络开展对外传播对中国主流媒体而言尚是一个新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在钓鱼列岛问题上的得寸进尺,中国乃至国际对此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对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以“钓鱼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105份中文文献,其中101份是在2000年以后出版的。而在2000年之前,只有4份相关文献,其中两份还都是日本历史学者井上清《关于钓鱼岛等岛屿历史和归属问题》一书的中文译本。由此可见,中文研究和解释钓鱼列岛问题的文献近年来才逐步丰富。而以外语对外说明
期刊
变化的世界与传播生态,要求我们不仅要转变国际传播方式方法,还要强化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传播,向世界说明我们的价值体系,寻求与其他价值体系的交集,进而服务于国家与民族的更大利益。  现状  经过数十年发展,特别是近些年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国的国际传播取得巨大进步,但在国际和国内舆论场之间仍存在明显落差。  这种落差,在国内舆论场体现为时而信心爆棚、盛气凌人,时而自轻自贱、自惭形秽;在国际舆论场,
期刊
在尼日利亚影视爱好者萨米努(Saminu Alhassan Usman)的印象中,中国电影都是飞来打去的功夫片,情节简单,不懂中文也可以理解,看起来很过瘾。至于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他却了解甚少,因为在当地媒体与中国有关的报道中,大多为政经类题材。  来到北京之前,35岁的萨米努在位于首都阿布贾的自由电台(Freedom Radio)担任政治社会类记者。根据两国之间的交流协议,他从去年9月开始在中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蓝图公布之后,被外界称为“惊艳”。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决定,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各种解读和猜测。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时间表定在2020年,因此,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全面深化改革都是贯穿整个对外宣传的一大主题。特别是2014年,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相关外宣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觉得,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对外宣传和解读,核心是
期刊
2012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春晚》登陆央视荧屏;次年2月,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新剪辑的50分钟时长的《春晚》国际版Inside China’s Biggest Gala(《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在其所覆盖的26个亚洲国家播出①,成功实现了这一国产纪录片的对外播出,也开启了2013年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讲述中国”的步伐。2013年12月29日,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