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个性化学习打开教学新世界探赜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将个性化学习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为教师分担压力,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个性化学习方案,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构建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媒体资源、采用个性化学习评价方式,要通过个性化学习打开信息技术教学新世界。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9-0023-01
  当前国内外教学模式有两大创新:一是翻转课堂,二是微课,这两大创新都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教师也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是指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利用个性化学习打开信息技术教学新世界进行研究。
  一、构建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
  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调查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水平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实行分层次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梯度不同的任务。例如,教学“认识Word 2007窗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针对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复习本课所学知识,课下反复熟悉Word软件,知道菜单里有哪些主要选项以及各自的用处;针对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预习新课内容,了解如何利用Word输入文字、修改文稿,特别是要注意字体、字号、颜色、段落、页面等的设置方法;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从网上搜集一篇文章,在电脑上自主进行修改、排版,或者以“我的学习计划”为主题在电脑上写一篇文稿,并自主修改、排版,完成之后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检查等方式,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后作业,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个性化学习使学生不再对课堂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而是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特长。
  二、提供个性化学习媒体资源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践性。当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在上新课之前,教师要结合教案设计为新课准备足够的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一直保持着新鲜感。例如,教学“即时通信”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课件,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改变。从只能收到对方的文字消息,到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再到能够通过屏幕一起面对面聊天,一起学习,这些变化都是源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要你开发一种通信软件,你会设计哪些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视频,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有的学生说,想要開发一种“零距离”通信软件,既能看到对方,又能“穿越”到对方身边,与其一起同行。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认知对象,随时随地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并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建构新知。
  三、采用个性化学习评价方式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也应该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不能以单一、僵化的评价标准去对待学生,而应当突出评价的真实性、针对性、层次性。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个性化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Excel”中的“数据排序”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与之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并将评价重点放在知识的获取方法上。如果学生单独无法进行很好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将知识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分为一组,采取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实现同伴互助的目的,这也是多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情况进行总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督促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
  为了保证多元评价的质量,教师应对学生、家长、学校等各个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细致的分工。要促使各个评价主体相互之间开展互评,并将评价内容绘制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这有助于评价方式的改善,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个性化学习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化学习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理想途径,使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可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构建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媒体资源、采用个性化学习评价方式,要通过个性化学习打开信息技术教学新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洪艳.智慧学习视角下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
  [2]郝法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个性化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6).
其他文献
本刊创刊号发表《周恩来同志关于基础科学和理科教育的论述(摘编)》。这个“摘编”是周荣鑫同志一九七五年主持教育部工作时布置编辑的。周恩来同志在这些论述中,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教育事业应如何发展,理论工作与技术工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搞好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等等。周恩来同志为这些问题的解决,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周恩来同志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处理教育上的问题的。这些论述有极其重要的深远的意义。本刊还发表周荣鑫同志的讲话稿《教育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周
六月廿三日上午,周扬同志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刊编辑部特整理发表于此。随便讲几点看法:第一,教育应当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是大大落后了。在解放区时期,由于战争和农村环境,发展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教育研究工作很难摆到工作日程上来。我虽然做过教育工作,但也没有研究。全国解放以后,我除了参与过文科教材工作以外,对教育工作情况就很少了解,只是一直感觉教育研究工作应该大大加强,而且不是一般地加
随着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评价改革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更多地从立德树人出发,将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评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教学,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教室里真正学习的声音?  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教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的历练,我对教育功利之心日益消减,对教育功德之心日益增长。一消一长间,我开始远离教育的表演与喧嚣,我开始明白教室里静悄悄的革命是对自我成长的不断否定,是在自我反思之上的自我救赎,是终于可以在教室里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谓的“真实”即是那个无知的自己。多年以前,我总
1提高对加快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新的世纪里,互联网、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应用,强劲有力地推动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领域革命,震荡和变革着经济社会
摘 要:研发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的校本课程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的需要。自主创新视域下,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的时代要求,是新时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9-0065-01  创设自主创新体育校本课程是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的
《学记》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可以作为教学甚至整个教育贯彻“主体教育”思想、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准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的是注重引导而不牵引,严格要求而不压抑,注重启发而不代劳。12个字,言简意赅,意蕴丰赡,把“主体教育”的核心理念阐述得淋漓尽致。  “道而弗牵”阐明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强调教师的教,又要强调学生的学。落实“主体教
为了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就要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培养一支上千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就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着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全国人民就要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全党办教育,全民来学习,造成全社会尊师爱生的好风尚。
'淮椒3号'为棚室专用型辣椒一代杂种,适于日光浸室越冬和极早熟栽培、大棚春季早熟栽培,兼有极早熟,大果型的特点,抗性强,高抗疫病,单果质量35-55g,产量45-60t/hm^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但很少有人追问: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怎么办?事实上,并非每个学生对任何教学内容都能随时保持兴趣。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  这就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之外仍然愿意学习?对此,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层面找到答案:在兴趣之外,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获得愉悦、顺应学生社会性本能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