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蒋的高空侦察机打下来!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军85周年到来之际,作为在空军部队战斗生活多年的退役老兵,那些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又一次让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特别是我亲身经历的当年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的战斗情景,至今让我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据我所知,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土防空中,我地空导弹部队共击落5架美蒋U-2型高空侦察机,这在世界防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政府承诺,今后不再派U-2飞机到中国大陆从事间谍侦察活动。
  
  一、美国和蒋介石集团肆意派飞机到我东南沿海和大陆腹地进行袭扰破坏,毛泽东主席要求国防部长彭德怀:“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20世纪50年代,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防空力量还十分薄弱。美国和溃逃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依仗他们拥有的空中优势,肆意派飞机到我东南沿海和大陆腹地进行袭扰破坏。尤其是50年代末,更是不时派遣高空侦察机长驱直入我西北地区,对我正在进行的核武器研制和核试验基地建设进行间谍侦察,严重威胁着我国国防尖端事业的安全。
  对此,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要求国防部长彭德怀:“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当时,世界上能对付二万米以上高空侦察机的武器只有地空导弹。周恩来总理指示军委和空军领导:“要尽快建立我们的地空导弹部队。”
  于是,1957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率领国防工业代表团赴苏联采购我急需武器装备时,在防空军司令员杨成武的力主下,首批从苏联引进了5套当时防空武器中最为先进的萨姆-2型地空导弹装备和38枚萨姆-2型地空导弹。
  翌年10月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从全空军范围内抽调了一批思想作风过硬、技术水平拔尖的骨干力量,高职低配,组建了空军地空导弹第一营。两个多月后,又相继组建了地空导弹第二营、第三营以及后来的第四营(训练营)。从此,我军有了代号为“543”的地空导弹部队,有了对付敌人高空侦察机的杀手锏。
  地空导弹一营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苏联专家的直接帮助下组建起来的,是我国第一支新型的防空部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在一营成立大会上,对全营干部战士说:“你们这些人是经过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才调来的,你们是空军的‘宝贝’,也是地空导弹兵的种子。希望你们尽快地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的确,一营官兵都是从全空军部队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他们仅经过不到半年时间的封闭式训练,便取得了两次实弹打靶均首发命中目标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军委领导和苏联专家的高度赞扬。
  
  二、二营占尽先机,毛主席质疑刘亚楼“偏爱二营?”
  
  军委和空军领导对一营这位我国地空导弹部队的“长子”,寄予着期待和厚望。然而,在接下来的几次实战中,幸运之神却一次次与一营擦肩而过。
  1959年,军委总部在布防保卫首都北京国庆10周年大典时,将一营作为主力,部署在北京正南方大兴县的东枣林,这里是敌机曾多次进犯北京的航路。10月7日,台湾空军“黑蝙蝠中队”的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正是从正南方向朝一营阵地上空飞来,上级指挥所已下达“一营负责消灭目标”的命令。可是,正当一营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时,狡猾的敌机突然改由东南方向窜入,钻进了二营的火力范围,被二营一举击落,开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先河。
  1962年,蒋介石集团为配合其“反攻大陆”的疯狂叫嚣,频繁派遣刚由美国在台湾空军组建的“黑猫中队”的U-2型高空侦察机,到我东南沿海各省进行侦察活动。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图谋,1962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领导决定采用“押宝”的方式,将驻防北京的一个地空导弹营拉出去,到U-2飞机经常出没的航线上机动作战,设伏歼敌。作为我军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一营,满以为自己是担当这一任务的不二选择,不想,空军领导却把首次执行机动作战的任务交给了二营。三个月后的9月9日,二营不负重望,在江西向塘击落了第一架U-2飞机。紧接着在1963年11月1日和1964年7月7日,二营又占尽先机,越战越勇,分别在江西上饶和福建漳州击落了两架U-2飞机。
  最让我难忘的是江西上饶那一仗。
  美蒋第一架U-2被击落后,敌人便在U-2飞机上加装了被称为“十二系统”的电子预警设备,我制导雷达一开机,敌机就可凭借预警设备发出的信号,机动规避。由此,敌机几次逃脱了我地空导弹的打击。针对敌情的变化,1963年10月初,空军领导征得军委领导同意,决定改变过去地空导弹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打游击”的做法,将当时全国仅有的四个地空导弹营,悉数从北京和西北拉到东南沿海地区的浙赣线上,从浙江衢州到江西弋阳一线展开部署,集中兵力,构筑起一道既能左右佯动,反制敌机机动规避;又能左右开弓,有效歼灭U-2飞机的集群作战火力网。
  通过仔细分析以往U-2飞机窜犯大陆的航路规律,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自决定,把具有作战经验的二营放在U-2飞机以往活动航线交织比较密集、战机最多的上饶,一营则放在紧靠上饶的浙江江山。
  四个导弹营刚部署就位,11月1日,由叶常棣驾驶的美蒋U-2飞机便从台湾淡水机场起飞,直奔西北酒泉鼎新地区实施侦察任务。返航途中,这架飞机一头钻进了我地空导弹部队预先设伏好的集群火力网。雷达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U-2飞机正以零航路捷径朝一营阵地上空飞来。这是一个最佳的射击航路,部队进入了一等战备,三发导弹已经接电联动,再有不到二分钟时间,敌机即将成为一营的囊中之物。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空军上饶临时指挥所突然下令,要一营放弃射击,改为主动打开制导雷达的发射天线,实施佯攻,把敌机顶到上饶上空,最终为二营击落这架U-2创造了有利条件。
  坐镇上饶临时指挥所指挥这次战斗的空军副司令员成钧中将,在战前的作战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这次战斗有主攻,也有佯攻,(各营)一定要树立整体作战思想。”很显然,为了确保这次战斗万无一失,由二营担当主攻任务是空军领导早就谋划好了的作战意图。战斗结束后,二营破天荒地受到了空军和南京军区的双重嘉奖。刘亚楼司令员在对二营大加赞赏的同时,对一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协同作战,将到手的战机拱手让给二营的大局观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二营击落的这架U-2飞机,一营有一个翅膀的功劳。”这对一营既是一种精神鼓励,也是一种心理抚慰。
  然而,刘司令员的这句“公道话”,难以抚平一营官兵内心的埋怨情绪。他们想不明白,空军领导为什么对下属不能一碗水端平,总是一次次将有利的战机给了二营,而让“本是同根生”的老大,却在一旁坐了六年的“冷板凳”?具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是一营的干部战士,就连毛主席和罗瑞卿总长都曾疑惑不解地当面问刘亚楼:“你们是不是有偏爱?为什么光叫二营打,而不叫一营打?”
  
  三、一营首战失利,周总理连声感叹“可惜了!”成钧副司令员带领空军一个庞大的工作组赶到广西,对一营从战备训练、兵器保障,到政治思想、作风纪律等诸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整顿
  
  美国为了称霸亚洲,扼制中苏,1964年8月4日,借口其军舰遭到越南海军的袭击,一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悍然发动了侵越战争,并多次派飞机到我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和轰炸袭扰,形势剑拔弩张。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空军领导决定派地空导弹一营到地处中越边境友谊关下的广西宁明一个叫夏巴丘的地方,设伏歼敌,迎击美军的挑衅。
  经过四天四夜的“铁路行军”,部队风雨兼程,纵驰数千公里,从首都北京奔赴南国边关。8月9日上午,部队进入设伏阵地就绪,美军一架U-2高空侦察机便从泰国清迈机场起飞,经越南首都河内窜入我广西上空进行电子侦察活动,这给一营提供了一个杀敌立功的难得机会。
  一等战备警报拉响后,用作伪装的烟幕弹施放出来的缕缕青烟在阵地上空袅袅升起,四发银色的导弹跟随制导雷达捕捉到的敌机目标,在蓝天下昂首挺胸徐徐同步转动。随着营长汪林“按遭遇线射击,29公里消灭目标”一声令下,三发导弹以六秒钟的间隔,在轰鸣声中依次腾空而起,直冲云霄。然而,由于当地连日阴雨,空气闷热潮湿,加上阵地四周群山环抱,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强烈震动,致使制导雷达天线收发车的发射机在战斗过程中突然跳了高压,发射出去的三发导弹失去了控制,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受约束地在天空中乱飞,最终造成了战斗的失利。
  一个眼看就要到手的“猎物”,瞬间却鸡(机)飞蛋(弹)打。当营长汪林在制导车显示屏上眼睁睁地看着那架美国U-2飞机惊魂失魄掉头逃遁时,刹那间脑海里一片茫然。刚才还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他,怎么也想不到首战竟会在自己的手上打了败仗,开了中国地空导弹史上战斗失利的先例,这该如何向党和人民交代?!这个一向性格刚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示弱、不低头的男子汉,一下子像撒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指挥车的座椅上,泪水止不住地从眼角流出,叭嗒叭嗒地往下淌。他在痛苦和自责中反思,半天没能从车上走下来。
  当年同林彪、罗荣桓一道,率领四野驰骋白山黑水、大江南北,被誉为“常胜将军”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空军指挥所里看到一营首战失利的情景,顿时怒不可遏,劈头盖脸将汪林狠狠地批了一顿:“你们一营怎么头一仗就打成这个样子?为什么第一仗就出了兵器故障?7月23日毛主席在接见二营全体官兵时,还问我怎么光叫二营打,而不叫你们一营打,是不是有偏爱?我说没有偏爱,主要是一营没有碰上战机。毛主席这话才说了半个来月,就给了你们一营一个打仗的机会,而且是一次给我们国家、军队,也给你们自己增光、露脸的极好机会。这架飞机如果打下来,一架顶上过去的几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是,你们却捅了篓子、打了败仗,叫我怎么向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军委交代!”
  难怪刘司令员动那么大的肝火。因为当天下午,毛主席将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首都200万群众的集会游行,声援越南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应该说,这次空军领导和上级指挥机关确实给了一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将这架货真价实的美国U-2飞机打下来,无疑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有力打击,更是对越南人民抗美斗争最有力的支持。就连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连声感叹:“可惜了!可惜了!”这怎能不叫刘亚楼司令员动怒呢!
  在紧要关头打了败仗,给国家和军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不可低估的影响,一营自然难辞其咎。“8.9”战斗失利两天后,成钧副司令员带领空军一个庞大的工作组,从北京赶到广西宁明,对一营从战备训练、兵器保障,到政治思想、作风纪律等诸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整顿。往日龙腾虎跃、欢声笑语的营区,转眼间变得死一般肃杀和沉寂。部队在原地进行了为期40多天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检查整顿,仍未过关。9月下旬,一营奉命从广西宁明移师天津杨村机场,一面担负保卫北京国庆十五周年安全的战备任务,一面继续进行未了的检查整顿,那种滋味儿实在让人难受。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二天,正在接受检查整顿的一营,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连夜开赴内蒙古包头地区,去执行一项新的设伏歼敌任务。受了两个多月的窝囊气,全营上下早就憋足了一股劲。听说要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个个摩拳擦掌,群情振奋,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战机,打一个翻身仗,以雪耻辱,为国争光,也为自己争口气。
  
  四、一营再战告捷,完好无损地缴获了U-2飞机上的“十三系统”,为我军研制和改进新的反干扰装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毛主席连声说“好!好!好!”
  
  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英、法四国的核垄断,也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美蒋集团更是急不可耐,先后派出12架次高空侦察机,对我西北地区轮番进行昼夜侦察,窃取我核试验的相关资料。
  为确保我国核试验的顺利进行和核机密的安全,军委决定将地空导弹部队的三个营,调到同为西北核工业基地的两个重镇布防。其中二营、三营随同师指挥机关重点部署在甘肃的兰州附近,一营则远离上级指挥所,被独自部署在内蒙古包头东南90多公里处的土默特右旗一个叫二十四顷地的地方,以应对敌机的入侵侦察活动。
  主管防空作战的成钧副司令员,深知时运不佳的一营首战失利后,经过两个多月疾风苦雨般的检查整顿,上上下下正憋着一肚子气。他担心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部队的思想情绪,还会影响部队即将担负的重大战斗任务。于是,部队刚进设伏点,立足未稳,他便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到一营驻地,激励全营官兵“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要气馁”,并告诫大家:“上级把你们放到这里来,是想给你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敌人的飞机一定会来的,只要你们做好充分的思想、技术和战术准备,就一定会打胜仗!”
  成副司令员语重心长的讲话,极大地激发了全营指战员的斗志。
  两个多月的检查整顿,又经过两个多月卧薪尝胆的刻苦训练,枕戈待旦、严阵以待的一营,终于在1965年1月10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一仗让我终身难忘。那天是星期日,又恰逢农历的“腊八节”。由于头一天部队已接到“U-2飞机要到大陆来侦察”的敌情通报,全营上下顾不上过节和休息,早早就进入了阵地,全力以赴,投入到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下午6时许,一架美蒋U-2飞机果然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朝着大陆飞来。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是台湾空军少校张立义。他是“黑猫中队”的得力干将,曾先后五次驾驶U-2飞机到大陆执行侦察任务,被台军“国防部”授予“国军英雄”和“克难英雄”称号,并两次受到蒋介石的接见。桀骜不驯的他自恃是国军的“双料英雄”,又有多次赴大陆执行飞行侦察任务的经验,更有被视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干扰技术”、在“十二系统”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十三系统”这个护身符的庇佑,一路大摇大摆地朝着预定目标飞去。
  经过三个多小时漫长的飞行,飞机进入了内蒙古上空,正朝着包头方向飞来。距一营阵地还有350公里,营长汪林便怀着急切的心情,下令全营进入了一等战备。
  夜幕早已降临,为了防止暴露目标,部队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整个营区漆黑一片,惟有阵地上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似乎在告诉人们,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在这里打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机距一营阵地越来越近。然而,当U-2飞机距阵地43公里时,发现目标航路捷径只有12公里,射击条件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打还是不打,这对远离上级指挥机关的一线指挥员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此时,一心想着“报仇雪耻,将功补过”的汪林,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机遇难得,时不我待,这次不打,再等何时!”于是,他果断定下了“前制法,导弹三发消灭目标”的射击决心。
  当目标距阵地34公里时,随着他“按2.3.1波道顺序发射”指令的下达,瞬间,三发导弹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喷吐着桔红色的火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深蓝色的夜空,朝着U-2飞机奔去。
  此前,张立义正怀着侥幸的心理,梦想着再有十几分钟,只要飞机穿过包头上空,就可以完成预定的侦察任务,平安返航了。然而,飞机离侦察目标越近,他的心理压力越大,因为他知道,此时最容易遭受来自地面飞弹的攻击。于是,他下意识地迅速打开了电子干扰装置“十三系统”的开关。他心想:“去年11月26日,王锡爵驾驶U-2飞机去兰州执行侦察任务时,不正是靠着不久前刚由美国人亲手安装在飞机上的‘十三系统’,才躲过了中共飞弹的袭击死里逃生的吗?”他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它的身上了。
  打开“十三系统”开关后,他又随手打开了红外线夜视照相设备开关,准备对地面的核设施进行拍照。可是,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地面三条“火龙”已经从他的右下方腾空而起,三发导弹似三把闪光的利剑,划破寂寥的夜空,朝着他驾驶的那只幽灵般的“黑猫”刺去。还没等他转过神来,只觉飞机一阵剧烈的震动,第一发导弹已将“黑猫”的右翼斩断,紧接着第二发导弹又命中了它的尾部。
  遭到重创的U-2飞机拖着烈焰和浓烟,像秤砣似的急速往下坠。昔日的“克难英雄”见势不妙,为了活命,已顾不得当年“蒋总统”接见他时曾经说过的“作为党国的军人,不成功便成仁”的那番训示,迅即按下逃生按钮。刹那间,他从座舱中弹射了出来,随着一具张开的大伞,将他晃晃悠悠地降落到地面,很快便成了我们的俘虏。此刻,时钟正指向北京时间1965年1月10日21时30分。
  击落U-2飞机后,全营上下人人脸上绽放出久违了的笑容,大家不顾塞上隆冬夜晚的严寒,尽情地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欢呼、跳跃,人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营长汪林更是热泪奔涌,喜极而泣。
  此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挫败了美蒋妄图收集我核设施和核试验相关资料的计划,确保了我核机密的安全,洗刷了一营“8·9”战斗失利而蒙在官兵心头的耻辱。而且,这次战斗是首次在夜间条件下进行的,为地空导弹部队探索和总结了夜间作战的成功经验。更为难得的是,这次战斗还完好无损地缴获了U-2飞机上的“十三系统”,为我军研制和改进新的反干扰装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今后“543”部队在电子干扰条件下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身患肝癌,正在上海接受治疗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接到一营击落U-2飞机的战报后,情不自禁地从病床上坐了起来,激动地连声说:“打得太好了,我们的一营终于把敌人的U-2飞机打下来了!”
  打下U一2飞机的当晚,喜讯传到毛主席和周总理那里。毛主席听了报告后,高兴地问周总理:“是哪个营打的,是不是还是二营?”看来毛主席还没有忘记半年前他问刘亚楼“是不是对二营有偏爱”的那桩事儿。当周总理回答他:“不是二营,是一营”时,毛主席连声说:“好!好!好!”并特意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从不久前朝鲜金日成主席送来祝贺他70岁生日的寿礼中,精心挑选了一个上面烙有醒目“喜”字的大红苹果,派专人送到部队,以表达他对一营击落U-2飞机的祝贺和奖励。
  击落U-2飞机的第二天,国防部颁发嘉奖令表彰有功部队。同一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分别发表了《祝贺人民空军新年开门红》和《凯歌再奏》的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了一营这次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
  2月19日,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一营全体作战有功人员。这是党和国家给予地空导弹部队一营自创建以来,在经过长达六年之久的战斗历程,苦去甘来,终于取得击落美蒋U-2飞机胜利的崇高荣誉和最高奖赏。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政府承诺今后不再派U-2飞机到中国大陆从事间谍侦察活动。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的历史早已翻开新的一页。然而,地空导弹一营这支英雄部队曾经创造的辉煌将永载史册!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萧乾就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文革”浩劫又席卷了萧乾。造反派扯下他家墙上的版画,踏碎了他家的玫瑰花,把他五花大绑,拉他去批斗、游街。无休无止的折磨,同时波及到了他的爱妻甚至岳母。  他的心冷了,想到了死!  他准备自杀。选择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地死呢?跳楼?不行,万一死不了反而会增加更多的麻烦和痛苦。上吊吧?到哪儿吊呢?他走进厕所,寻找适合挂绳子的地方,可万一刚吊上去,有人
期刊
2010年5月25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影《钱学森》剧组一行三人来到北京航天大院儿钱学森生前寓所,对钱学森夫人、91岁高龄的蒋英教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谈话。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2012年2月5日,蒋英教授与世长辞。此次访谈因而成为蒋英教授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她最后一次关于钱学森人生经历及家庭生活的系统谈话。笔者现根据当时的采访录音整理成文,以示缅怀。   
期刊
一、对天发誓    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决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耳。”张勋恬不知耻地说:“以我一颗头换取大清帝国,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二、“大义灭妻”    6月30日夜,张勋从江
期刊
玩收藏的人都有一些通病,闲来总喜欢翻看各种拍卖年鉴、拍场图录,小女子也是如此。某日在一本拍卖图录上看到一枚宣统元年一百元面值的大清银行兑换券样币,上面的“李鸿章”头像和“DOLLAR”英文标识顿时引发了我的兴趣。  这枚大清银行兑换券一面为中文,一面为英文,正面是“大清银行兑换券”、“壹佰圆”字样,仔细看看纸币背面的英文,竟然明白无误地印着“ONE HUNDRED DOLLARS”。现在中美交流日
期刊
1911年(农历辛亥年)2月24日,梁启超偕女儿梁令娴、好友汤觉顿登上“笠户丸”,开始了宝岛台湾之行。  25日,阴云低垂。瑟瑟寒风中,“笠户丸”驶入马关码头。17年前,正是在这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台澎列岛成为日本殖民地;梁启超在京与康有为等众多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涕泣请命,反对割让国土。触景生情,梁启超不禁悲从中来,留下一首凄婉之作:“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
期刊
一、“故书雅记,有益于国际交涉如此!”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近两个月来,黄岩岛逐渐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也牵动着国人的神经。面对菲方持续的无端寻衅,近日翻读史书,读到了这样一段史料,不仅豁然开朗,同时也感到底气十足。  这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陈庆年于己酉年(1909年)三月二十一日上端陶帅(端方)书一封,收于他的文集《横山乡人类稿》卷十,特抄录如下:  “近谈
期刊
一、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    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蒋介石自己,而这个辞修,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婿。  陈诚,字辞修,1898年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镇一个贫寒的耕读之家,父亲以务农、教书为业。  1918年,读过师范的陈诚考进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他在黄埔军校当教官,结识了校长蒋介石,逐渐成为蒋介石的爱将和最信任的人。  蒋介石
期刊
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一点不假。  由于爱读唐诗的缘故,每打算去一个地方时,我总是事先把这些地方的唐诗再温习一遍,以期这些古诗词能对自己的旅游有所帮助。  去年“十一”前夕,与友人去了一趟山西的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总共有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期刊
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龙年的大雨一场比一场惊心动魄,从“东方威尼斯”到处处“危泥湿”,一时之间舆论哗然,纷纷问责城市排水系统。  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潮湿昏暗而充满未知,最早见于古罗马,近代下水道的雏形则源于法国巴黎。国外大片《肖申克的救赎》以及《越狱》里通过下水道逃跑的桥段最早出自小说《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避开警察的追捕。当然,这一切都要源于国外的下水
期刊
军邮,即军事邮政,其任务是传递军队内部及军内外互寄的函件、报刊、图书以及办理包裹、汇兑业务等。一般使用单独的军事邮票或加盖“军事邮政”的戳记,实行免费或减费寄送。  “军用邮票”,是指专供服役军人免费或减费交寄邮件贴用的邮票,又称“军用免费邮票”。  自古以来,军邮作为军事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障了军队的公文书信传递,也见证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些重大事件。  一、步递、马递与急递铺  早在西周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