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脉搏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同年7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以此为契机,锦州市于2020年10月底在义县召开了中小学首届劳动教育现场会,会议的初衷是精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脉搏,“五育并举”,实施全面育人。现场会上,义县高台子镇中心小学邢飞老师进行了一节小学劳动教育现场示范课“丰收节里话花生”。这节课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对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课引发了全市教育系统的热议,也让笔者从中感悟良多,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而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在中小学中实施劳动教育,不是简单教会学生劳动技能,而是重点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纲要》中明确了以下几点基本理念。
  (一)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
  (三)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四)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勵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
  二、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环节
  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性课程,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基本保证。中小学劳动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具有必备劳动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中小学校每周必修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需要教学高质量实施,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
  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研发方面,在日常劳动的基础上,可以将当地的特色产业、文化传统相结合。义县高台子乡是花生产业规范化、产销一体化种植基地,是远近闻名的“花生乡”,且高台子中心小学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花生种植是其中的一部分,各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花生的种植和收获等方面的劳动。为了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让全市中小学见证本市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劳动与教育真正相结合,我们选择这所有农村实践田的县乡级农村中心小学。因田里的花生正待收获季节,我们就把“丰收节里话花生”这节课设计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收获实践阶段,第二阶段为课堂研讨阶段;加上课前的准备阶段,形成了“行前思—行中言—行后悟”的整体教学环节。
  三、劳动教育课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好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劳动教育教师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与乡村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课时,充分做好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劳动教育课前准备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为此教师需要考虑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集体的兴趣,以及参加生活劳动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设计好课程,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1.劳动的教育性故事和谈话的准备
  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教育中,重视言语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学生越是积极地参加劳动,他们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所以需要给学生讲述忘我劳动的故事,描述劳动功绩的鲜活画面,激发学生对在劳动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故事的来源除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外,还要对本省、本市、本区、本校及身边的优秀劳动者的事迹故事有所了解,并对重要劳动活动的种类有所认识,体现其热爱劳动,劳动最崇高、最光荣、最伟大、最美丽。带领学生到劳动现场与优秀劳动者面对面的谈话、接触,看到劳动场面的壮观、技术工艺的精湛、劳动成果的丰硕。
  “丰收节里话花生”课中的“种花生”环节,学生课前要向父母或邻居了解种植花生的一些基本常识,或到花生的收获现场观看并感受真实的劳动场面,激发对父母及广大普通劳动者,乃至家乡的热爱之情。本节课的“行中言”环节,教师安排了学生到劳动基地收获花生的实践过程。
  2.学生观察劳动对象的准备
  认识因素与对各种事实和现象的道德评价紧密相结合。学生要根据教师预先制订的计划课前,对劳动对象进行观察,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愿望。每节劳动课前,学生都应尽可能地观察或体验劳动的实践过程。   3.材料、工具的准备
  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将要使用的材料和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收集和准备工作。课堂上,学生再根据老师和自己的设计意图轻松选材,有的放矢。“丰收节里话花生”一课,学生对劳动对象花生备足了功课,经历、感受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4.知识的准备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理论转化为技能、技巧。特别是操作演示部分要求科学、准确,指导规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收集跟教材有关的知识、信息。“丰收节里话花生”一课,教师把有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劳动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中可能出現的各类问题,教师都要事先进行好预设准备,要准确、及时、到位。
  5.方法和技能的准备
  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明确课堂教学所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学生是否具备本课应有的先决技能条件,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是否具备应有的技能条件等来把握课程特点设计教学环节。
  其次,引导学生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完成日常劳动技能训练,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到课堂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提升能力和参与拓展,做好方法和技能的准备。
  6.教具和电教媒体的准备
  课前,教师亲自实践制作一些范例和教具,这样在课上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形象,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求同思维,发现问题、探究能力培养等。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掌握好电教媒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材料。电教媒体在导入新课、引导启发、示范指导、创设情景、反馈评价等教学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细小、复杂、时间较长的示范环节,可以扩大能见度,节省示范时间。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要尊重课程构成的四个要素,尤其是要有明确的主题和预期的目标,这是组织学生有序实践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明确实践要求、目标,遵守实践纪律和安全规范。
  劳动课场所的选择要切合劳动主题。根据不同劳动内容,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选取相适应的劳动场所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劳动的智慧、劳动的喜悦,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如果没有相应场所,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感而动。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场所,一个是花生实践基地,另一个就是教室。
  完成收获花生劳动实践后,学生回到教室,在回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同时,共同分享劳动实践过程,畅所欲言谈感受。学生感受到收获花生时的辛苦和喜悦。教师抓住时机给出了本节课的主题——“丰收节里话花生”。
  1.讲述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愿望。通过小组讨论劳动内容操作方式。在活动分组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4~6人为一组,按学生性别、个性特点,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进行分组,有时也根据学生志愿进行分组。
  2.了解花生的种植
  教师通过讲授花生种植的整个过程,实现本课的技能目标。在实践过程指导中,教师或助教根据学生实践需要,突出重点,开展全班整体指导、小组指导和个别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学习和练习时,要做到“四结合”:即“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结合”。同时完成知识的第一个延伸和拓展: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树立节约粮食、关爱生命的意识。
  3.认识花生的习性及加工
  教师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家乃至村里、镇里种植花生的情况,思考家家户户种花生的原因,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分享,教师归纳总结,得出花生生产的优势。通过了解花生的生长习性和家乡的自然环境,学生认识到花生生长条件与本地环境比较匹配,花生的经济价值很高。
  同时完成知识的第二个延伸和拓展:花生合作社加工厂。家乡的花生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远销至欧洲,不仅服务于家乡还服务于世界。花生还被冠上了“国字号”的标签。教师引导每个学生作为家乡的一份子,应感到幸福、骄傲、自豪,长大后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学形式要多元化,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可采用过程详解、视频观看、小组探究、榜样示范、情境再现等劳动课程模式。教师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劳动能力。
  劳动的教育性故事和谈话的环节引入要适时、恰如其分地把英雄劳动者的优秀故事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起到延伸和升华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加强热爱劳动的精神引领。
  4.了解花生的用途
  这是本节课的应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分组汇报一形式来完成。学生了解到,花生全身都是宝,可应用在食用、入药、工业、经济等方面,延伸拓展食品安全教育:发霉的花生不可以食用,所有发霉变质的食品都是不能食用的,发霉的食品会产生黄曲霉素,是致命菌;花生作为家乡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它经历了春种秋收,离不开我们的辛勤耕耘,虽然过程是辛劳的,但是我们依然热爱劳动,因为劳动最美,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
  5.品尝劳动成果
  学生欣赏用自己种植和收获的花生做成的美食食品,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感悟小小的花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花生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推荐由著名作家许地山创作的文章《落花生》,让学生课后去读、去感受。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当劳动实践完成后,鼓励学生进行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评选的最佳作品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各组优秀成果展示观摩,并评选出优秀小组和劳动小能手等。交流、分享劳动成果,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共同分享、学会善意沟通,这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促进下一步劳动课程的深入。
  (四)活动延伸与拓展
  一节劳动课的课堂部分结束后,还要安排布置后续延伸和拓展部分。
  一是学生把劳动成果分享给父母,让父母感受孩子劳动成功的喜悦,增加亲子关系的融洽,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和不易,知道理解父母、爱护亲人和他人。
  二是学生写劳动日记和体会文章,记录自己劳动的过程和瞬间,劳动的技术和技巧,回忆成功的喜悦,合作、沟通、研讨方式方法作用的巨大。
  三是学校或班级举办成果展示沙龙。把学生各类劳动作品或技能进行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由此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实践,乐于劳动。
  四是制作活动体验成长手册。通过活动日记、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用手册的形式归纳记录,图文并茂形式见证劳动课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劳动体验中涵养德行、升华人格,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和综合育人功能。
  设计指导展示这节劳动公开课,让笔者体悟到,劳动教育刚刚起步,唤醒区域劳动教育任务重大。我们要不辜负时代,不辜负自身职业,扛好劳动教育的旗帜,全力推进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成长为最美劳动者。
  (责任编辑:赵昆伦)
其他文献
我当知青时下乡所在地位于盘锦市西南端,属辽河入海口。由于是“九河下梢|”,这里地势低洼,沟汊纵横交错,沼泽遍布,盐碱滩随处都是,很适宜芦苇生长,致使芦苇成了盘锦得天独厚的特有资源。沿海分布的几个大苇塘连成片,放眼望去连绵不断,没有尽头,形成无垠的苇海。秋冬季节,打着呼哨的海风吹过,高大而又密密匝匝的芦苇一忽儿齐刷刷地站立起来,白绒绒的散蓬苇花潮水般铺展起伏,硕长的苇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蔚为壮观。  
期刊
龙王塘小学地处渤海和黄海交界处,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不同地域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他们文化多元,流动性大,教育教学难度大。可我从“小桥老師”们的身上,分明感受到了乐观、自信和进取。他们童心未泯,怀揣梦想,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现代教育理念,有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有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有主动、迫切的学习愿望和能力……最难得的是,他们能把对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自己
期刊
刘希望径直走进小区。佝偻的脊背,像极了门口那株歪脖老柳。  “嗨,刘希望,复查了吗?”  门房挤出一个胖子,是老马。  “瞧瞧,和原装的一样!”  “别,别!”  老马按住刘希望摘帽子的手,满脸恐惧。  “你这破脑袋,自己留着慢慢欣赏吧。”  “哈哈,就这胆量,也能干保安?”  “快进去吧,业委会陈主任正找你呢?”  物业经理卷了60万的物业费跑了。老马说,业主委员会已经报案,把物业公司轰走了。业
期刊
我也不知道我是谁,人们都叫我“烟蒂画”。俺出身低微,就像乡间的苦菜花,要是说梵高的《向日葵》你就明白了,我是它的同门小弟,是一幅名叫《黛玉葬花》的“烟蒂画”,栖居在明明家有些年头了。  30年前,主人把我和我的兄弟带到这个世界,一时在县里、市里风光无二,不信你打听打听,就连广交会上也有我们的影子。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主人弃我们而去,我漂泊的日子就开始了。  那时,主人明眉大眼,心气挺高,他觉得自己是
期刊
从文学的窗口弹出,迸将至回忆久远的田园,那是老人的事業。现在我们关注的这位女性作家于那样的“回忆”却是不搭界的,她还正值年富有为的当口儿。然而她说,很值得纪念的初三岁月,那粉红色的记忆。就在花蕾初绽的年龄,卜丽爽向上摞起十几本岁月杂感的随笔了。神奇的岁月无形的妙手,让她随意抚摸。喜滋滋地沉缅于回忆,凝眸昔日时光,咀嚼文案中的自我,那逝去的,或许就成为审美历程的开始。如她自己所说,“给心一个安静的港
期刊
摘要:教材,从宏观上说,体现着国家的意志,表现着民族的风范,是传承文明的“火把”;从微观上说,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是课堂教学的范本。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课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据。党中央的审时度势与主管部门联动,牢固树立了教材建设的国家意志。70年教材建设的历程是在不断摸索与完善中形成的,国家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经历了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再又回到“一纲一本”的过程,这一清晰
期刊
上大学分专业时有两个方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没有与任何人商量。那时的我虽懵懵懂懂,却满腔热血,独自在心里画下宏伟的职业发展蓝图。也是从那时起,理想主义在我心里扎了根。毕业后,我成为特教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渐渐地,我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我曾以为爱心能融化所有事物,但在特教学校,教师仅凭单纯的爱不能解决问题。面对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所谓的“威严”也不能唬住学生,因为他们情况特殊,
期刊
访谈对象:岳廷君,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辽宁省骨干校长。  他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精神的弘扬,创造性地提出用系统的“红色文化”理论育人,创新发展“红色文化” ,提出集“朴素、经典、拓展”为一体的“大红色观”,明确 “养德培根、立志铸魂、正行世范”育人理念,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主题课程群”育人模式,设立“打好生命底色,筑梦家国脊梁”的育人目标。
期刊
摘要:学生资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助百年发展历史与辉煌成就表明,学生资助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助力和支撑教育事业发展,圆梦学生及其家庭的精彩人生,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复兴昌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心、以人民为中心升华了中国学生资助的主体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资助、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办资助、坚守公平正义底线办资助、依靠统筹协调优势办资助是中国百年学生
期刊
“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伴着北方的纷纷落雪,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公元2017年翩然而至。对于从事文学发行出版的《辽河》杂志来说,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文学的春天。皑皑白雪遮盖不住来自大地内部的萌动,《辽河》杂志在新年伊始就拿出整期的小说版块,推出“90后小说专辑”,践行了程绿竹主编提出的:“始终坚持‘扶持新人’的优良传统,保持追随时代的创新思维,不重名气,不论身份,不分地域,看重的是作品质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