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爱的人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的观念认为伯格曼是一个极其冷漠的人,他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多年不能消除,他不断的结婚离婚,这位看似孤独冷漠的老人内心燃烧着炙热的火苗。他穷其毕生的精力都在追寻“爱”。
  [关键词] 伯格曼 爱
  
  伯格曼曾说过:我的世界里,爱是不存在的。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个极度渴望爱的男人。这位看似孤独冷漠的老人内心燃烧着炙热的火苗。他穷其毕生的精力都在追寻“爱”。本文就伯格曼的父母之爱、两性之爱作简要分析。
  伯格曼生于瑞典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位路德教会的牧师,母亲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个性极端不同,父亲严肃而神经质,母亲则是热情而浪漫。”这注定了他们的婚姻是失败的婚姻。父亲对孩子的要求极为苛刻。动辄打骂鞭笞。正如所有的孩子一样,小时候的伯格曼深深的渴望父母的关爱。他曾经装病,引起母亲的注意,“爱能使人萌生冒险进取之心”。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理解父母,因为牧师的家庭是向社会公开的,处处都要成为别人的榜样。面对父母婚姻的危机,伯格曼向上帝许愿“只要父母能够和好,我的放映机和影片可以统统都不要。”在伯格曼的幼小心灵中,父母的爱是渴望不可及的,他内心孤独极了。19岁那年因为和父亲争吵。离家出走。伯格曼在作品中不止一次的流露出对父母之爱的渴求。从他早期的《危机》开始到《芬尼与亚历山大》和《狂情错爱》都在思考那令他神往的父爱、母爱。《莫尼卡在夏天》中莫尼卡的父母不关心她,与父母的争吵之后离家出走。这如同当年的伯格曼一样,父亲的严格管束使伯格曼形成了强大的逆反心理,父亲对儿子的“爱”却化作父子之间一个巨大的屏障。在伯格曼看来是“一种巨大的怨恨”建立在他与父亲之间。《野草莓》从父亲的角度来看待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伊沙克医生在事业上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孤独与焦虑成了他的伴侣,在与儿媳交谈之后才明白儿子痛恨自己的自私。为了名誉和地位,他失去了亲情,也失去了应有的爱情。正如普鲁斯特所说的“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在《伯格曼论电影》中他这样写道:“驱使我拍《野草莓》的动力,来自我尝试对离弃我的双亲表白的强烈的渴望。在当时我父母是具有超越空间、具有神话意味,而这项尝试注定要失败。”
  在对待两性的问题上,伯格曼的内心十分的复杂。他一生中先后结婚六次,有九个孩子。他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婚姻?男人与女人在婚姻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世纪的北欧文化就要比当时一般欧洲人的性文化更为开放。”20世纪的这个国家一直走在性解放的前沿。瑞典在发达国家中家庭解体率可能是最高的。其离婚率略低于美国,再加上同居分手率也非常高,因此,它的单亲家庭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了解了这些我们再看待伯格曼的婚姻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伯格曼对两性有着特殊的感悟,他擅长用人物的表演和各种象征手段来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在他的观念里,女人是个悲剧,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男人:对其自身,女人无法得到稳固全然的爱,她们总是被欲望需要,被欺骗、被驱使、被遗忘,无论怎样挣扎也无法摆脱:对男人而言。女人是不忠诚的、需要作为陪伴的、令人厌烦的、不可摆脱的,对于男人。女人永远是个谜。总是令人又爱又恨。
  在一次采访中伯格曼重点谈论了关于女性的话题,在他看来女性非常的伟大,包括自己曾经怨恨的母亲,而这种怨恨源自于“爱”得不到满足的变异。尤其是他对最后一位妻子英格丽·罗森的情感超乎常人的想象。在伯格曼的婚姻当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与英格丽罗森的婚姻,他们一起生活了15年,在一次电视台的采访中他流露了对英格丽的怀念之情。他说:“在英格丽去世五年以后我才反应过来,英格丽真的走了,我一直觉得她就在我的身边我可以和她交流。”尽管伯格曼声称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女人,从这些感人肺腑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深处埋藏着巨大的爱,只是这位深沉而且善于思考的北欧男人不善于用俗人的方法来表达。伯格曼多次结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追求一种“理想化”的真爱。幸运的是他在53岁的时候找到了真爱——与英格丽·罗森结婚了。
  生活中两性之爱可以分为精神之爱与肉体的欲望——两性之爱,一是走向婚姻的藩篱:一是分道扬镳。背叛与忠诚是婚姻生活的基本主题,男性与女性都在这个母体中挣扎。两性之间存在纯洁的爱恋,但是爱在现实中相对与物质的诱惑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莫尼卡在夏天》中面对贫困的生活莫尼卡走出了家庭投入到了滚滚红尘之中《野草莓》中的伊沙克医生在时光流逝与记忆重现的矛盾对峙中,当孤独与死亡占据他的头脑时,他的心飞回了年轻时,旧地重游,对婚姻的忏悔、对旧日情人的思恋化作繁盛的野草莓。伊沙克除了是为成功的医生,他的生活和婚姻都是一败涂地。
  两性之爱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婚姻。对伯格曼而言每一次的结婚离婚都会带来超乎想象的痛苦。正如伯格曼在《不忠实的人》开篇写道:“一般的折磨,生病、破产、工作不顺都不像离婚这么伤人,它贯穿所有的痛苦,深入生命的最深处,深到一生都触不到的底层。”所以伯格曼对于婚姻的思索更为深刻。当婚姻与情感的价值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被确立之后,两性慢慢的暴露出彼此的不和谐。于是婚姻不再是幻想的“爱欲之港”而是成了“地狱形式的人间”。两性的争吵、折磨、伤害使爱的情感不断断裂,最终导致这纸糊的婚姻在炼狱中化为灰烬。《婚姻场景》中玛丽安与约翰。与其在无爱的婚姻生活中苟活,不如接受命运的捉弄。在两性的对抗中婚姻已经不是爱的产物,而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美好虚设。现实生活中伯格曼的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抱有一种信念“期待—份真正的爱”。在经历了近30年的婚姻折磨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稳固而又幸福的婚姻。记得作家张爱玲又这样一段话:“这样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对于伯格曼和英格丽来说在贴切不过了。
  已经进入暮年的伯格曼独自一人生活在远离人烟的费罗岛上。静静的与他的影像为伴。当他自己与死亡距离越来越近时,他可能更像伊沙克医生那样思念自己的父母孩子与心心相印的爱人英格丽。
其他文献
2004年前,《花样年华》是王家卫海外市场商业发行最成功的一部电影,全球票房近1300万美元。鲜明地区别于韩国、日本或东亚其他国家的浪漫主义套路,被誉为掀起了一股“侵略式流行的香港浪漫”。《2046》(2004年)被理解为是《花样年华》(以下简称《花》)的续集,因为这更有利于电影的预售发行。但是王家卫让他的影迷等待的时间太长了,超过了续集的时间底线。  《2046》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工作断断续续花了
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自1999年开始设立至今,已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然而,与全国美展的几个传统分展区相比,设计展区的参展境况则更耐人寻味。为了保持设计展区的独立性,本文所谈到的平面设计仅限于国展设计展区中的平面部分。为此,作为长期从事平面设计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笔者在持续的关注中,对国展设计展区平面设计作品进行了数据上的搜集整理后,发现尽管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可能还不够全面或准确,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某
德国电影《浪潮》由甘塞尔执导,于2008年上映,一上映便引起了影评人以及众多学者的强烈反响,影片是根据1967年的真实故事“第三浪潮”改编而成。它讲述了一个高中教师利用几天的课堂试验的时间,带领学生体验并参与组织起一个小型的极权组织,并利用实际的行动向他们展示极权组织的种种状况。与真实故事不同的是,电影《浪潮》以一个极具戏剧张力的悲剧结尾告终。笔者看来电影《浪潮》是一个实验,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聚首,
一、恐怖电影的概念  恐怖电影,简而言之,就是运用一系列表现手法,使角色受到威胁而引起人们内心恐惧的电影。恐怖电影的历史悠久,1910年爱迪生将“吸血鬼”题材搬上了银幕,之后陆续出现了《无魂人》、《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等一系列的恐怖片。上世纪60年代,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开启了恐怖电影的另一种模式,它从以往的幽灵、鬼怪转向了一种“人”的恐怖。到了今天,恐怖电影发展的日益成熟,惊悚血腥的画面和高
一、 漂流的青春镜像  伴随着中国80后、90后,甚至00后的长大成人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的不断扩张,小资、小清新、文艺青年的文化想象及其叙事,日渐成为当下青年文化的主流。这些长大成人的孩子洋溢着明快却又伤感的气息宣告着“青春共同体”的出场,在“青春万岁”的口号下寻找着彼此的认同继而“团结”在一起向主流话语发起挑战。可以说从梁启超提出“少年中国”起,围绕青年的叙事和想象似乎就成了每个时代无法回避的主题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参考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引进的一档明星亲子互动的户外真人秀节目,由制作《变形记》的谢涤葵团队打造,《我是歌手》金牌制作人洪涛监制。节目中明星爸爸带着子女进行三天两晚的户外体验,单独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并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任务。  2013年10月11日在湖南卫视播出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第一季的第一期。第一季的明星嘉宾阵容为演员兼职业赛车手林志颖和儿子Kimi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衍生出的民生问题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焦点。而电视媒体的发展,为民生问题的大众化、可视化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北京卫视的《特别关注》是民生节目中的不可多得的精品,节目组始终坚持“关注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宗旨,从身边小事着手,以生活道理升华,讲求新闻时效性、视角独特性,致力于为百姓客观真实地诠释新闻事件,为政府的上传下达搭建起沟通理解的桥梁。其独特的模式、
希区柯克导演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悬念风格,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他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幽默的任务对话,将一系列的悬念贯穿始终,创造出一部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为世界电影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在世界电影的发展中独树一帜,观众无不被他的悬念创作手法所折服。[1]其中《蝴蝶梦》是最经典的悬念电影之一,也是希区柯克在美国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蝴蝶梦》一经上映就吸引了
一、 影片简介  《亲爱的》是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根据真实的故事原型改编的拐卖题材的电影作品。电影得到大众认可,收获了好评。作为女主角的赵薇,收获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其演绎的农村母亲颠覆了她以往的银屏形象,她出色地还原一个乡音浓重的芜湖女人,一个为争得孩子抚养权的“顽固”的农村母亲李红琴。剧中最令人震撼的角色就是这位母亲,她在影片开始50分钟才出场,与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丢失儿子的城市母
一、中国明星真人秀现状  “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的类型,是让参与者在规划好的情境中,本着预先设定好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某种规则进行竞争的行为记录和加工活动。而明星真人秀节目把节目主体参与者设置为人们熟识度较高的明星群体,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追星欲望与要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观众对故事主题的长期伴随式关注。  国外的明星真人秀进入中国有哪些形态变化?明星真人秀节目热播有何意义?《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