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_ctb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革新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直面课堂,探索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1.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为探索适应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模式,北京市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为主导,依托“市—区县—学校”三级教学研究网络,采用多种方式,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各学科教学模式存在的形态和操作方法,总结了4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式、合作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明确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中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从而减少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设计为变革之始。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展开与实施,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就有创新的思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北京市从市级层面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活动。每次评选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学生自主学习等。截至2012年,近1500个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出版了24本书籍,形成了7个系列。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探索,才引发了实践层面课堂教学的改革。
  3.直面课堂教学的困难进行改革
  课堂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培养较多人才,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本身具有局限性,如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实施分层教学,在同一个班里,依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开展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三是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互动的实效性,探索生成资源的利用策略;四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评价,积极研发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以体现学科特色的评价标准评价课堂教学的实效;五是构筑安全、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打破僵化的课堂环境,探索不记名反馈、开放式、讨论模式,建立开放有活力的学习场所。通过这些改革,使课堂教学聚焦学生的差异和生成资源,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是“屏幕化认知”的一代,他们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屏幕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根据这一代人的认知特点,北京市在一些学校开展“五位一体”云学习平台的探索,创设了资源、平台、技术、网络、终端为一体的数字化课堂,设置了空间交流、资源应用、教学应用三大子平台,至今已经有12个区县的71所学校开展课堂实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即时交互的特点,而且链接了海量的相关信息,把过去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可视化变得更为具象,同时,交互过程中记录下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种数字化课堂,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变革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
  
   改革课堂,形成多种教学模式
  在全市变革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的推动下,北京市各区县也积极进行改革,探索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呈现出以多种教学方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1.东城区:史家小学的“为理解而教”
  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史家小学开展了“为理解而教”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四个部分:启发性论题,即围绕重要的、有众多资源的、能吸引学生的课题来确定教学内容;理解目标,即确立明确的理解目标并公布给学生;理解活动,即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并展现他们的理解;持续性评价,即使用公开的、与理解目标密切挂钩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
  2.海淀区:十一学校的“愉快学习”教学模式
  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北京市十一学校开发了有利于学生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前两分钟——做好室内环境的布置,如良好的通风、方便的饮水、舒适的课桌椅、充足的光线等;播放舒缓的音乐;课堂上——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把课堂分成2-3个时间段,安排学生随音乐做健脑操,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尽可能激发学生多感官活动;课堂最后几分钟——让学生静静冥想,回忆所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记忆网络。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3.大兴区:第八小学的“前诊后测”教学模式
  为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兴八小开发了“前诊后测”教学模式: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确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及教材内容,制定前诊后测试题——前诊后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学情——反思教学设计,根据学情进行调整——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后测——分析后测,科学掌握教学效果——根据效果反思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从“以学定教”的角度,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提高的目标。
  4.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的“优化问答链接”教学模式
  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优化问答链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模式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提问层次低,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高级思维水平的培养的现状,引导教师构建不同类别的问答链接,以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仅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北京市课堂教学变革的成效
  1.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变化
  在学生观方面,多数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部分教师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材观方面,教师开始尝试拓展新的教学资源,不再把目光锁定在教材和教参上,而是充分利用现实和网络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
  在教学观方面,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多种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既不固守一种,也不追求花样繁多,围绕教学目标,切实发挥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最大效果,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三年级喜欢上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学生经历了知识经验形成的过程,习得了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思维水平。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经济体制的转型,中西文化相互渗透,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研究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造就和输送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研究生价值观科学化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新形势下研究生价值观态势    1 政治倾向趋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50多年前,梧桐、银杏和雪松栽种在丽泽中学这片沃土上,一批批老师、一届届学生从这里放飞梦想,扬帆起航!  1958年,最初诞生在这儿的是丰台师范,它曾是孕育小学教师的摇篮,1963年,北京市教育局撤销丰台师范改为丰台三中。历经风雨,分分合合,终于在2000年,学校正式挂牌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掀开了弘扬丽泽文化,为当代君子奠基的序幕。  “丽泽”二字出自《易经》: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发展要靠改革,而教育改革面临不少体制机制藩篱.时至今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处于“深水区”的课程改革应该推向何方
期刊
低碳理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
将离体脑片技术用于研究家鸽顶盖,以微电极记录并分析了不同频率电刺激顶盖Ⅰ层引起的Ⅱa~f亚层的诱发电反应以及用含10-6 mol/L的NMDA和D-α-AA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脑片后诱
提出了企业信息集成(EⅡ)的概念,对EH的实现作了详尽的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了EⅡ在.Net 下的实现方法.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意义丰富的“价值场”。立足于现代体育发展的现状,反思体育文化演变的历史,能够清晰地发现体育自身的嬗变与人类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改变课程体系的存在形态,改革课程内容的学科属性,回归课程建设的知识本真,皈依课程的人本属性。行动是有意识的行为和动作,北京市课程改革经历了由单一课程到三级课程的层级增加与结构调整的转型,建构了特色的“北京行动”——创新的理论建构、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扎实的实践探索。     理念探索与理论研究  1.理念探索  全国一统的课程转变为三级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最显著变化之一,即国家课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建立健全科学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