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练习激活思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e65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续,它对及时巩固、发展思维、提高能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练习课”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计算练习课中巧设练习,激活思维.
  【关键词】练习;思维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续,它对及时巩固、发展思维、提高能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练习课”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性练习课.如何在计算练习课中巧设练习,激活思维?结合本节练习课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本节练习课笔者设计了基础练习、专项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基础练习——回顾知识,夯实基础
  在新授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在本节练习课的基础练习中,笔者出示43×65的笔算题,学生先算一算和填一填,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最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回顾笔算乘法算法和算理的知识,既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竖式计算的顺序和方法,又加深学生对竖式含义的理解,从而达到真正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巩固算法,夯实知识基础.
  二、专项练习——巧编算式,激活思维
  在专项练习中,笔者创设了“巧编算式”这一有思维价值的探究活动,不仅顺应了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为学生留足了创造与思考的空间,让练习课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利用笔算题43×65中的“3、4、5、6”这四个数字,编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使得它的积比43×65的积要大.学生编出了53×64,63×54,63×45这三个算式后,让学生快速判断哪些算式的积真的比43×65大.学生自觉地尝试运用估算的知识来判断所编的算式,53×64和63×54用估算可以快速判断它们的积比43×65的积大.由此,学生初步感悟到当不需要知道准确值时,我们可以用估算直接判断.笔者及时追问:“63×45真的比43×65的积要大?”“53×64和63×54,哪个算式的积最大?”“用估算好判断吗?”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当两个乘数很接近,用估算也难以判断时,促使学生主动选择用笔算来比较.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估算和笔算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意识.
  笔算的题目“63×45,53×64,63×54”是学生自己编的,学生既有兴趣,又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笔算.在笔算的专项练习中,针对学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除了进行正面的强化训练外,笔者还出示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误(积的书写位置出错;在乘法和加法计算时忘记进位)进行辨析、讨论.由于这几道笔算题学生刚做过,而且错例来自学生,学生对错例的辨析更深刻.在笔算“63×45”的反馈环节,笔者改变错例(数位对错)的呈现方式,63×45的竖式遮住中间的过程,让学生只看到结果,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更主动尝试运用估算或计算个位的乘积来快速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针对笔算中典型错误的辨析,使学生明确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辨析能力.通过笔算的专项练习,进一步强化笔算进位乘法的正确算法,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创设“巧编算式”这一探究活动,学生充分经历了“自编算式,尝试估算,笔算比较,讨论辨析”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能力和估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意识.
  三、综合练习——关注策略,开拓思维
  在计算练习课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熟练地计算,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开拓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一)改编练习,灵活应用计算策略
  在综合练习中,笔者针对原有的练习素材做出创新性的改编,设计了“哪只智慧的小蜜蜂才能采到花蜜”的连线题,练习形式有趣且富有思考性,让学生从积的个位、位数、估算等角度进行判断,关注策略的多样化,解题方法的灵活性.
  连一连:哪只智慧的小蜜蜂才能采到花蜜?(每題都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连线题这三小题都不需要笔算,“12×63”学生只要计算个位的乘积是6,就能连出正确的答案756.“56×39”这个小题很有研究价值,学生计算个位的乘积是4,排除了2 175,再通过估算知道结果大约是2 400,排除了20 184,所以正确的答案是2 184.此时学生果断地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五位数”.笔者及时追问:“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积不可能是五位数?”学生举例99×99,把两个乘数99都估成100,100×100=10 000,乘数99都估大了,实际的积比最小的五位数10 000要小,所以最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四位数,不可能是五位数.笔者继续追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吗?”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学生举例10×10=100,说明了最小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三位数,不可能是两位数.通过举极端值的例子,学生很深刻地体会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两位数与五位数.笔者深入追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此时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32×98”这题用估算判断有一定难度,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后汇报交流.学生先计算个位的乘积判断积的个位是6,排除3 138,再综合运用估算的知识来合理推理结果,只把乘数98估成100,32×100=3 200,乘数98估大了,实际的积肯定比3 200小,所以积应该是3 136.巧妙改编练习,学生利用估算、判断积的个位和位数及排除法等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又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计算策略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策略意识
  计算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伸和发展,练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还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八第5题:李老师带380元钱去商店买足球,发现足球的价钱比25元贵.买了13个足球后,钱还没花完.
  (1)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
  (2)如果买完足球后剩余16元,足球的价钱是多少?
  解决教材这一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第(1)题学生灵活运用猜想、估算、笔算等多种策略合理确定出足球价格比25元多,比30元少,可能是26、27、28、29元.第(2)题求“足球的价格是多少元”,学生还没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者鼓励学生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解答时有学生用380-16=364先求出13个足球的价钱后,结合第1题的结果逐一列举,笔算验证,发现13×26=338,13×27=351均不符合题意,只有13×28=364符合题意,从而确定出足球的价格是28元.此时肯定学生,“耐心逐一列举,通过笔算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真不简单!”笔者及时追问:“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思维活跃的学生先思考“13”与哪些数相乘所得的积的个位是4,再结合第1题的结果得出足球的价钱是28元,最后通过笔算验证出这一结果是正确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运用猜想、估算、笔算等多种策略合理确定出足球价格的范围,再运用列举法、笔算或计算个位乘积等策略确定足球价格.学生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題的策略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拓展练习:计算每列各题两个乘数的和与差,再比较它们的乘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5×46=1 610,43×65=2 795,53×64=3 392,
  36×45=1 620,63×45=2 835,63×54=3 402.
  在拓展练习中,再次呈现巧编算式中的两组算式(43×65=2 795和63×45=2 835;53×64=3 392和63×54=3 402)以及教师编的一组算式(35×46=1 610和36×45=1 620),让学生通过计算每列各题两个乘数的和与差,再比较它们的乘积,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当两个数的和不变时,两个数的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这一拓展练习,是对本课“巧编算式”专项练习的延伸,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提供机会.
  总之,笔者通过精心设计本节练习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在练中有思,在交流中激起思维的火花,成就精彩的课堂.巧设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意识,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的课堂在近些年的高效课堂推广的影响下越来越凸显创新.高效课堂理念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听课模式,但这些变化都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教师传授知识的.而这些转变之中,“微课”跃然于人们的视线之中,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本文就微课的内涵和优势,介绍了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价了它的优缺点,为更好地利用它做出了研究.  
【摘要】教材,一科之本,是实现课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线教师,要尊重教材,读懂教材,挖掘教学资源.本文通过统观整体知识、关注思考探究、立足例题与习题三个方面进行数学教学资源的挖掘,为了能具有示范效果,每一部分都给出了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材;教学资源;三角函数;教学效率  教材是实现课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凝聚着编者的智慧,任何一套通过国家教材审定委
【摘要】 数学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在观察—猜测—验证—运用的基础上去探究数学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学定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变学生“认真听数学”为“自己探索数学”.  【关键词】 “灌”;“探”  随着临代教师应急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为了尽快
【摘要】把>8的偶数N分为6n b(b=0,±2)三类,把对N=6n-2表成兩个奇素数和的证明转化为对表n为6k-1形素数两个k之和的证明,把对N=6n 2表成两个奇素数和的证明,转化为对表n为6k 1形素数两个k之和的证明,把对N=6n表成两个奇素数和的证明,转化为对表n为6k±1各一个k的和的证明,而6=3 3,8=3 5,从而证得当x≥4,不大于x的哥德巴赫数例外集合E(x)=2.  【关键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函数的性质”教学为例,阐释了在解题基础上注重提炼概念内涵,以静制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解题;数学概念;内涵;核心素养  【问题提出】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同样的,数学概念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应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共性,唤起好奇心,通过不断探究,对数学概念进行提炼,做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于数学学习过程,是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的体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以及持久性.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对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设计教学以及数学评价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列  针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一方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
【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学科.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在于数学学习的关键不是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记忆,而在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学习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鼓励学生质疑、提升分析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兴趣,开展合作探究、拓展思维深化,理论联系实
【摘要】面积问题中,求三角形动顶点的坐标,是近年中考的重点及热点,如何快速找到解题策略,是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中尤为关键的问题.本文以一道压轴题:已知两定点与抛物线上一动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求动点坐标问题的解答,尝试说明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以帮助学生迅速、简捷突破难点,正確得解.  【关键词】抛物线;三角形面积  参考答案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 3.  (2)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为主,但当前社会更加需要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兼备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职责理念,围绕当下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学模式与目标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思维养成对实践活动开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了带动学生学科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 言  数学是逻辑性与综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测度的上盒维数的局部化,定义了测度μx,ε,给出dimBμ在点x的局部化维数dimBμ(x),先讨论了dimBμ与dimBμ(x)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局部化维数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测度;上盒维数;局部维数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2017年度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自然科学)(项目编号:2017GkQNCX098)  一、引言及预备知识  测度的上盒维数在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