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藏学家柳陞祺先生逝世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柳陞祺先生,因病于2003年3月19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其他文献
<正> 祖国的大西南居住着33个民族,他们世居西南,为开发西南、建设西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极大,因而表现出来的族际关系亦各不相同,为了考察和研究的方便,需要我们将纷繁复杂的民族梳理成一个有秩序的谱系表来。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诸贤赐教。 所谓民族谱系是根据民族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较为稳定的要素,在有关各族中表现出来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有规律地排列出来,以利研究时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人们对具体民族认识的深入,以及人们对民族观的演变,所给出的谱系也各不相同。
<正> 历史上,天主教、基督教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渗透活动,并在某些地方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争取到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信教,建立起一系列的传教机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存在及其发展都有特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天主教、基督教这种外来宗教能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得以传播呢?值得人们深思。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通过对历史事物的反思,取得于今有益的启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笔者有感于此,不避浅陋,试作探讨。
<正>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因为这是制定和执行民族政策的依据,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早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战争年代,党就开始了这一项工作。五十年代初,在党和国家派往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里,以及随后不久开展的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中,都曾经吸收了许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调查研究,获得了许多可贵的资料。 1956年,当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时候,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对少数民族的
<正> 1492年10月12日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日子。有趣的是,当年8月3日,当他率领三艘西班牙远征船离开巴罗斯港扬帆西行时,他脑子里装是的“大汗”中国,因为西班牙国王费南迪赋予他的使命是与中国“大汗”结盟以夹击穆斯林,孰不知哥氏要拜见的蒙古“大汗”早在1368年就被朱元璋取代了。由此可见,当时东西方之间互相闭塞到何等程度! 事实告诉人们,16世纪以前,世界各民族在各自传统地域内活动,保持着相对闭关自守的状态。世界各地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并非一直存在着多方位的经常的联系,就连
<正> 源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萨满教,作为比较成型的一种原始宗教,是国内外学者广泛注目的热门课题。在我国,近10年来不少学者将萨满教作为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进行实地考察,著书立说,呈现百花争艳之势。其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满族萨满教研究》,是立足于实地考察,勇于理论探索的一部力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必由之路。与某些同类
<正> 1992年11月11日—1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举行了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暨贵州省侗学学会年会。与会学者和有关方面代表共有200余人。他们中有的来自贵州省各地,有的来自北京、江苏、云南、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市自治区,包含侗、汉、壮、畲、布依、瑶、苗、白、朝鲜、拉祜等10个民族成份。在来自香港、台湾等地及外国的专家中,有84岁高龄的日本著名学者国分直一先生。 会议收到论文、资料等共约60篇,采取分组讨论、大会发言的方式,探讨了众多问题
<正> 1992年12月2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举行了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与民族研究所合所30周年庆祝会。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郁文、副院长江流、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欣、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江平、原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刘春、原国家语委副主任王均等同志,民族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希、所长杜荣坤、副所长史金波、道布及历届所负责同志,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
<正> 民族学是一个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分支很多的科学研究系统,而民族伦理学(Ethno-ethics)则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正如《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在解释民族学概念时所指出的:“民族学的研究包括了关于人的‘道德和体质的’不同方面。”也正如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雷诺兹在援引布朗利的观点时所说:“不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些传统研究形式,还有象语言、艺术创作的专业形式等民族文化内容(只要它们发挥民族职能),
<正> 对于我们这个存在种族差异和民族纷繁的人类社会来说,作为政治理论范畴的“人权”概念自它出现以来,就包含着争取种族平等和民族平等的基本内涵。 然而,最初把“人权”作为立法原则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革命宣布“天赋人权”之始,就表现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人权约法的理论虚伪性和实践阶级性。 被誉为资产阶级人权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重要文献之一的美国《独立宣言》,虽然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