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构建基于数学活动经验的数学模型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由字母、数字和其他数学符号构成的等式或不等式,或用图表、图像、框图、数理逻辑等来描述系统的特征及其内部或外部联系的模型。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可以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教学内容中,尤其是,在数学综合运用中,模型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模型的建构总是与数学探究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基于数学活动经验的数学模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以“物体浸没水中的体积问题”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组织探究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直接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后,笔者发现,虽然学生掌握了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方法,但是对体积公式的综合运用(如物体浸没水中的问题),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例如: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25厘米,宽16厘米,高20厘米,在鱼缸中放入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使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学生普遍感觉解决此题有困难,因为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正方体浸没水中时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即水面上升,总体积的变化),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难以把握情境中的各部分数量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物体浸没水中的相关问题,就必须让学生亲历这一变化过程,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1.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容器,一个鸡蛋,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测得鸡蛋的体积,可以怎么做?
  2.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汇报。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从而将探究“物体浸没水中”问题的经历变成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引领数学思考,提炼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物体浸没水中的体积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展开观察、分析、概括、提炼等一系列数学思考活动:1.将鸡蛋浸没于水中后,鸡蛋的体积相当于哪一部分水的体积?2.上升部分水的体积与长方体容器有什么联系,你怎样计算上升水的体积?3.如果放入的物体是一个马铃薯或其他不规则物体,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吗?4.除了将鸡蛋浸没水中,求上升的水的体积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测得鸡蛋的体积?
  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不仅发现鸡蛋体积的测量方法,还在分析思考中发现了这一方法的普遍适用性,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V鸡蛋=V上升。而“还可以怎样测得鸡蛋的体积”则引导学生实现对数学模型的拓展。
  三、变换问题情境,把握模型内在结构
  事实上,学生通过对某一个问题情境活动经验的分析概括,初步地建构数学模型,这样的模型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物体浸没水中的体积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两个变式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进而逐步把握数学模型的内在结构:
  1.在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中,放入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使其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0.6厘米,求长方体铁块的高。
  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和宽均为2分米,高是3.5分米。向容器中倒入6升的水,再将一个苹果浸没水中。这时量得水深是1.55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在上述两个变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发现,无论情境中的条件怎样变化,铁块或苹果的体积始终等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这样,学生也就在变式训练中把握了数学模型的内在结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模型,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其他文献
一、探究口算的方法,让口算的过程变得更生动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口算的价值  口算频繁应用与生活中,有了情境,才会使口算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口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9加几”中,我制作了一个可以放10个桃子的盒子的教具,让学生数一数,这个盒子可以放几个桃子?然后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盒子里面有9个桃,猴妈妈又买来4个桃。一共有多少个桃
生活中我是一个爱思考、爱反思的人,休息时间,我听了不少《百家讲坛》的mp3,收获颇多,尤其对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的“曹操的启示”,感触最深。“曹操的启示”主要讲了曹操是如何领导自己的团队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的。由此,我觉得该思考一下校长该怎样领导自己的教师团队。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雖不是校长,但还是要冒昧地给广大校长提几条建议。  一、管理教师:以身作
一位失去妻子的老人,驾驶着自己的WinnebagoAdventurer房车,独自上路,从奥马哈一路到丹佛,在重新整理回忆的过程中,也开启了一段有关人生自我救赎的心灵之旅——这是杰克·尼克尔森主演的电影《关于施密特》。  相信很多人对这部片子的记忆更多停留在主人公沃伦·施密特驾驶着房车跑在路上自由坦然的感觉,而这种景象在中国几乎难得一见。  最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美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之不同
[摘 要] 学校第十七届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隆重召开,本文具体地提出六点希望。  [关键词] 落实;完善;提升;深化  老师们,教职工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十九大精神之际,我校第十七届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隆重召开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为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的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以及全体教师、职工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的2017年,我
无论是一开始做了很多年的教师、班主任,还是后来逐步走上校长管理岗位,我已经很多次听到或看到教育人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争论。感觉几乎差不多每隔几年,这句话就会被拿出来炒作,争论一番。而每次争论也似乎没有定论,最后还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日前,《中国教育报》又做了一则新闻的深度聚焦,聚焦的内容就是近日在许多教师的朋友圈,热传着一条“最坑教师的教育名言
2015年新学期伊始,我校进行了必修课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一年多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轻松了,更有劲了,教师也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师生互动多了,顺畅了,教学正在向良性的局面发展。  一、实施背景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是一所以辛亥英烈秋瑾命名的学校。学校充分挖掘秋瑾“自主、学艺、合群”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知类通达,竞雄梦想”的办学理念。其中,“知类”一词意寓学生学习知识要触类旁通、厚
印度热瑜伽  热瑜伽,也被称之为高温瑜伽或热力瑜伽,是由印度瑜伽大师比克拉姆(Bikram Choudhury)与他的妻子创立。是指在38℃-42℃的室温和严格的通风系统配合下,60分钟内完成固定的瑜伽姿势。它由26种伸展动作组成,属于柔韧性运动,能改善脊椎柔软度,适合办公室一族。同时,它藉由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直接刺激神经和肌肉系统,可以减轻体重。  38℃-42℃的高温,应该是热瑜伽最
“学为中心”是新时期诞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倡导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的革新,它超越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教学,追求一种问题驱动下的“学的课堂”,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笔者在多年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基于“学为中心”理念开展教学,摸索出一套品德与社会教学新型模式,现以“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教学为
在传统教研组建设活动中,由于教研活动策划缺少整体性,致使教研氛围懒散、教师被动参与、研讨活动浮于表面,教研活动难以成为教师的自主活动,教研组“教研”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教研氛围懒散,建议文化建设校本化  现象:我们常常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开课、研究课、考核课成了执教者一个人的事情,其他成员不愿意参与其中,只是被动地听听课、发发言,敷衍了事。而另一种情况却截然相反,教研组每一次教研课
长期以来,问题教学往往仅关注“问题解决”,即通过解决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实际上问题解决只是问题教学的一部分,较之问题解决,问题生成和问题发现更能体现出问题教学的意义。  下面,笔者就站在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从引导学生提问和教师系统提问两个方面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一、提出问题是起点——发问抓住“三基本”,读写路明保高效  问题教学要基于问题而展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