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中名著阅读单元的单独设置充分表现了编者对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视,隐含着编者的匠心。在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依托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从读懂人物、理清事件、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特色等方面展开文本解读,以帮助学生习得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名著阅读;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54-02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属于名著阅读单元,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单元中编排的课文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它们分别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就意味着这些课文的教学不能与普通课文等同,而要能够从名著特点上引领学生阅读。
  一、关注语文要素,适当渗透相关的文学常识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这就为本单元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与道路。教学时,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名著的基本方法,以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心中有数,从而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质量。
  在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对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关于文学方面的基本常识,这些基本常识就是关于“章回体小说”特点的知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选自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并且都属于章回体小说的范畴,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就属于名著中的一个章回。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章回题目告诉学生,以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章回体小说的基本特点,为今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以《草船借箭》为例,它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回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通过读回目,学生可以知道这篇课文选的是第四十六回的前半回,主要内容是写诸葛亮用奇特的方法借到了箭。这样一来,学生对名著与普通文章的区别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古典名著节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借机向学生渗透关于章回体小说的一些常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一些特点,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提供条件。
  二、读懂人物形象,教给学生品析人物的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因为几篇课文都是选自我国的古典名著,且都具有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因此,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学生通过阅读课题大都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课文具体是写谁的,主要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这些内容还需要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进行概括与提炼。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再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理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把人物与事件结合起来,学生也就很容易感悟到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品析人物形象。以《景阳冈》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師可以引领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武松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的有关句子,仔细阅读品味,并说说自己从这些语言描写中读懂了什么,如从“这酒好生有气力”“好酒”“休得胡说”“端的好酒”这些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武松的豪气,从“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这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武松的小心、多疑等性格特点。再如,在关于武松打虎部分的描写中,面对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连几“闪”,这充分表明了武松的机智,还有“揪、按、踢”等词语都充分表现出武松的智勇双全。就这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名著阅读中,引导学生品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许多,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运用。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实现让学生用名著阅读方法独自阅读的教学目标。
  三、抓住重点阅读,理清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这些小说的特点是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理不清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读懂小说的。本单元的课文中,《红楼春趣》是人物最多,关系最为复杂的一篇课文。对于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主要事件入手,把人物与事件捋清楚的阅读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把《红楼春趣》中的人物及其身份呈现出来,如人物宝玉,身份是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次子……其次,除了要让学生对书中人物及其身份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要让学生对人物之间的等级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在一大群放风筝的人中,哪些是主要人物,是阅读关注的重点。明白这点以后,学生就会知道其实放风筝的人是宝玉、黛玉、宝钗、宝琴、探春,那些伺候他们的丫鬟是没有资格参与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从人物的所作所为中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深意。比如,宝玉想放“大鱼”“大螃蟹”“美人”风筝,说明其家境富裕、多情痴情;黛玉放风筝则是为了祛除晦气,跟放什么风筝关系不大……如此教学,放风筝的寓意就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的文体特征,教师还要从梳理人物关系、依据人物事件来感受小说的深刻内涵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感悟。这样教学,抓住了阅读的本质,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四、读中品味赏析,体会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
  在名著阅读中,不光要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文本的语言表达特色,使学生在赏析中明白这些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缘由,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以《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为例,文章全是由短句组成,语言接近白话文,也是最接近原著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首先要通过读来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文中如“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这样两两对应的句子有许多,要想让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节奏感,就要让学生读出句中前后呼应的地方。还有一些稍长的句子,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里的分句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义深远,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读出每句话的真正意思。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如“内育仙胞……化作一个石猴”这句,对石猴出世的描写虽然简单,但反复朗读感受,在学生心中自然会展现出一幅神奇的画面。这些都是学习名著语言的好方法,教师要因需而用,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读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不可只关注人物、故事情节,而忽视对文本语言精华的吸取。教师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赏析、品味,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名著的教学价值。
  总之,在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名著的特点出发,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学方法、用方法,从而由课内到课外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的单元设置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性原则,阅读与表达内在的紧密联系体现出了彼此照应、相互关联的特征.只有借助语文要素这根纽带,打通单元读与写之间的通道,才能够抓住单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商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商教育元素,将智商教育、情商教育有机统一.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读写活动等板块,以多
说明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体裁.在说明文教学中,要突显语用学习内容,以促进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鉴赏体验、认知构建等
统编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是名家名作的节选.针对节选课文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辨析文言词、品味人物形象、感悟文章艺术特色等途径,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桥梁,引领学生从节选课
“故事新编”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在习作设计中,教师可以优秀范文为引导,结合具体案例,师生共同构思,通过激发兴趣、温故知新、明确目标、师生共创、互
作为凸显核心价值重要载体的红色革命类文本,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这类文本的内在特质,从思维方向、教学价值和类群资源等
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要求等角度出发,通过好词佳句推敲、修辞色彩分辨、表达描写探究等途径,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鉴赏,
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自主学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培养、引导和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明确目的,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安全措施,优化体育场地、器材。选择健身方法与运动目标,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是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前提,它起到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