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的国王》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ji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其创作的童话《年轻的国王》(The Yuny King)为例,探讨他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王尔德;年轻的国王;唯美主义
  【作者简介】李月林(197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
  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被他视作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最高也是最低标准。这种“美”体现在作品本身的神奇魅力上。在他那里,美有大致两种形态:一种是外在的装饰之美。另一种是表现为纯形式与纯技巧的文学艺术之美;王尔德坚持纯粹的形式美,反对在作品中表现道德因素,或者隐约提到善恶标准,认为这是“某种程度的想象力不完整的特征,标志着艺术创作中和谐之错乱。一切好的艺术作品都追求纯粹的艺术效果”,认为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王尔德共创作了九篇童话,审美价值极高。不少学者对其中一些如《快乐王子》(The Happy Prince)《夜莺与玫瑰》(The Mghtgale and the Rose)《星孩》(The Starder)等进行过探讨,但对杰出的童话《年轻的国王》(The Yuny King)却鲜有提及。
  二、《年轻的国王》中的唯美主义
  《年轻的国王》讲述的是一个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的少年贪恋华美稀有的饰物,在加冕仪式前夜,他做了三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他加冕时所穿的金丝线长袍是骨瘦如柴的织工们忍受饥饿在恶劣的环境中用一双双干枯的手昼夜不停织成的;嵌满了红宝石的王冠以及那一串串挂在权杖上的珍珠是人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梦醒后,他再也不愿穿戴用愁苦和死亡的阴影装点的饰物了,他穿上了当年在放羊时穿过的粗羊皮外套,拿着那根牧羊杖。其装扮遭到了贵族和百姓们的嘲笑。上帝被他虔诚的祈祷感动,用阳光、花朵为他编织出洒满荣光的华服,百姓和贵族们都敬畏地跪下来。这篇童话的唯美主义体现在 四个方面。
  1.外在的装饰之美。王尔德认为:外在的装饰之美是美的两种形态之一。这种美表现为个人的饰品、房屋的摆设,及雕塑等艺术品。在《年轻的国王》中,王尔德对美的物品的描写极其细致。他对少年国王卧室中的陈设大肆泼墨,“一个大衣橱,上面嵌着玛瑙和玻璃,把一个墙角给填满了。面对窗户立着一个异常别致的柜子,上面的漆格层不是镀了金粉就是镶着金片,格层上摆放着一些精美的威尼斯玻璃高脚酒杯,还有一个黑纹玛瑙大杯子。绸子的床单上绣着一些浅白的罂粟花,它们好像是从睡眠的倦手中撒落下来的……”就连对宫中内侍的描写也不吝笔墨:“有时候还有几个披着斗篷垂着漂亮飘带的金发长身的内侍陪伴他……”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王尔德把外在的装饰之美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
  2.语言美。文学艺术中纯形式与纯技巧的美是王尔德认为的第二种形态的美,其在《年轻的国王》中主要体现在瑰丽的语言和奇幻上。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铺陈,他将语言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
  拟人:(1)穷困张着饥饿的双眼爬过阴暗的小巷,罪恶带着他的酒精面孔紧随其后。早餐唤醒我们的是悲痛,晚上伴我们入睡的是耻辱。这两句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刻画出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2)他大叫一声,便醒过来了,穿过窗户,他看见黎明的灰色长手指头正在摘取垂灭的星星。这句富有诗意的句子展现了黑夜将尽,黎明到来前天空的景象。(3) 死亡和贪婪从洞穴的阴暗处注视着他们,死亡开口说:“我已经疲倦了,把他们中的三分之一给我,我要走了。”可是贪婪摇头不肯,她答道:“他们是我的佣人。”死亡和贪婪是两个抽象的概念,王尔德将它们拟人化,把少年国王的梦境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比喻:(1)绸子的床单上绣着一些浅白的罂粟花,它们好像是从睡眠的倦手中撒落下来的。此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作者把“睡眠”拟人化,它有一双倦手。绣在床单上的浅白的罂粟花开得不饱满,有点枯萎。拟人化了的喻体形象地刻画出了花儿的倦态。(2) 刻有条形凹槽的高大的象牙柱撑起天鹅绒的华盖,华盖上面大簇的鸵鸟毛像白色泡沫一般地向上伸展,一直打到银白色的回纹装饰屋顶上。鸵鸟毛蓬松轻盈, 像“白色的泡沫”,说明其数量之多,少年国王卧室的奢华舒适跃然纸上。可见,王尔德对于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能准确地捕捉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并选用新奇的喻体将事物的特点描述出来。
  3.情节的魔幻之美。童话的魔幻是由其文体本质所决定的。幻想是童话文体得以生存的基础。故事最后一部分的情节充满了奇幻色彩,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阳光在打扮得像乞丐的少年国王周围织出了一件金袍,干枯的枝条怒放出鲜花,他头上干枯的荆棘开出了玫瑰、百合花,叶子是由金子铸造的。他身上充满的荣光让万民跪拜在他的面前。
  4.深层的精神美。(1)《年轻的国王》中体现了基督式的博爱思想和基督教式的新生。熟悉王尔德作品的人都知道,其作品不仅具有纯形式技巧之美,还具有深层的精神美。这种“美”与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思想有关。基督教提倡“博爱”,主张富人要抛弃地上的财富,才能进入窄门(永生)。“年轻的国王从梦中醒来后,在清洁的水里洗了澡”,这句话在文中不是多余的。“受洗”是基督教的仪式之一,表明一个人要洗净自己的罪,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归向耶稣。这里表示国王开始真诚地悔改。他不顾百姓、贵族的嘲笑,拒绝在加冕仪式上穿用痛苦苍白的双手织出的袍子、戴用鲜血染红的红宝石镶嵌着的王冠,也拒绝拿有死亡阴影的珍珠点缀的手杖,穿上了看羊时穿的皮衣和粗羊皮外套,拿着牧人杖,用随手摘下的荆棘作王冠。他对他的百姓充满了同情与爱。在基督像前虔诚祷告后,神迹出现了:他被上帝的荣光笼罩。见证了奇迹的百姓、贵族敬畏地跪下、行礼,此时,他的容貌就跟天使一样。少年国王的形象与自我降卑又被高举的耶稣暗合。   (2)《年轻的国王》中基督的形象。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受难前,遭到众人的戏弄。兵士们脱去他的衣服,为他穿上一件朱红色的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并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他们带着戏谑的口吻称他为“犹太人的王”,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耶稣没有理会这些侮辱,坚定地为众人祷告。《年轻的国王》中,穿着像乞丐的国王走在通往行加冕礼大殿的路上,同样受到众人的攻击。贵族们和百姓们取笑他,说他使国家蒙羞,不配做国王。贵族们甚至拿着剑和盾牌进来,威胁要杀死他。但年轻的国王只是埋头祈祷,“他祷告完毕便站起来,转过身子忧愁地望着他们”, 这一过程与耶稣受难的遭遇何其相似。
  (3)《年轻的国王》中的《圣经》典故。在年轻的国王骑马通往大殿的路上,一个男人从人群中走出,劝国王穿上高贵的紫袍。他说:“穷人的生活就是从富人的奢华中来的,国王和他们遭受的痛苦不相干。”年轻的国王问道:“富人和穷人不是弟兄吗?”“是的,”那个人回答道,“那个阔兄长的名字叫该隐。” 该隐是《圣经》中的人物。因耶和华看中了他兄弟亚伯和亚伯的供物,而没看中他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在田间,把他的兄弟亚伯杀了。博爱的国王认为富人和穷人是弟兄,而在那人看来:富人是为富不仁的。王尔德把“该隐”这一人名像珍珠般镶嵌在童话故事《年轻的国王》中,与宗教的神秘典故形成“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三、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突破
  尽管这篇童话在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美”,但王尔德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底层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与王子的奢华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梦”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技巧。童话家常通过讲述梦境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构筑奇幻的情节。王尔德也不例外。身居高位的国王只有在梦里才可能了解到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他在《年轻的国王》中,采用了一人多梦式结构,在加冕前夜,国王连续做了三个与加冕仪式相关的梦。第一个梦发生在阴暗潮湿的织机房,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臭气,空气既污浊又沉闷,饥饿的织工和孩子们在赶制国王加冕时的袍子。第二个梦发生在海上,奴隶们在划桨,最小的奴隶在几次被扔到海里,捞取到了装饰国王权杖的珍珠后丧命。第三个故事发生在阴暗的树林口,為寻找国王王冠上面嵌的红宝石,一大群人被死亡夺取了性命。王尔德在描写这三个梦时,用了一些丑陋、恐怖的意象,如脚镣、毒花、疟疾、虎狼、毒蛇等,来烘托出悲惨、诡异的气氛。第一个梦里,织工说:“......和平年代富人把穷人变成奴隶......”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第二、第三个梦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三个梦都反映了统治阶级高高在上,不关心底层百姓疾苦的现实。王尔德坚持纯粹的形式美,反对在艺术作品中表达“主题”。他认为作者一旦把精力投放到了这些方面,必将会与道德伦理等纠缠在一起,而这将大大影响其作品的纯粹性,也就是美。《年轻的国王》中用三个梦来影射社会现实的写作技巧突破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直接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贫富悬殊现象和人们的种种苦难。
  综上所述,尽管王尔德坚持纯粹的形式美,但他在创作中并没有放弃反映现实,烘托主题。正因为其作品充满了对人类的爱和对社会底层不幸者的同情,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出钻石般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乔国强.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5-56.
  [2]奥斯卡.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M].王尔德全集.评论随笔卷.杨东霞,杨烈,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6-31.
  [3]奥斯卡.王尔德.谎言的衰朽[M].王尔德全集.评论随笔卷.杨东霞,杨烈,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21-358.
  [4]奥斯卡.王尔德.王尔德童话[M].黄占英译.北京: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85-113.
  [5]张锦江.通话美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英语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英语进行灵活的运用。其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当前教学当中教师和家长们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来看,如果想要解决写作教学开展困难这一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当中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进而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成因;应对方案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拟以公共英语课程校本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为例,从探索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素材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融合三方面探讨如何把课程思政资源有效地融合到英语语言技能的学习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英语语言的人文性功能。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素材;融合  【作者简介】李洪梅(1983.04-),女,吉林长春人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和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酒店英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好地与人交流与合作。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酒店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酒店英语教学;文化走出去  【作者简介】邓雅琼(199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助教,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生,研究方
【摘要】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紧随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时坚持“三个深度”的教学方法,即“长度”“宽度”“深度”,借此来构建高效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长度;宽度;深度;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杨艳,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中学。  纵观以往的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下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教育部门对各阶段教学工作都提出了相应要求,特别是大学英语课程,教育部门在发展中更是对其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即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以保证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教学向现代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借助网络教学模式,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并利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应用起来。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都融入了很多种教学模式,要想运用这些教学模式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本文将要通过一种新教学模式,即多模态选择的教学模式,将其融入高校英语辩论课堂教学中,使英语辩论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语言输出转变成多种形式的教学输出。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郭琳(1981.09-),女,汉族
【摘要】英语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一门语言,是交际的一种基本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学好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中,语音教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小学生由于对年龄尚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心,所以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好的模仿能力是学习语音知识的关键,因为学生就是要靠多听,多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语音能力的。但是在语音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渗透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去呢?这已经成为一
【摘要】英语教学在素质化教学领域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其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其中,在初中英语课堂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师生和谐互动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余霸,南京师范大
鲁先圣的老婆戴丽丽和大学室友“晒光阴”,她们宿舍七朵金花一起到母校的樱花树下,穿着学士服,还原三十年前的照片。看着这些奶奶辈的女人装嫩的照片,鲁先圣觉得特别好玩,从来不苟言笑的他,在家里笑得前仰后合。  戴丽丽说:“你这么喜欢,不如也约上你们宿舍的八大山人,去母校晒光阴啊。”  鲁先圣的笑容收敛起来,说:“不能和你们七朵金花比,高处不胜寒啊。”  鲁先圣大学室友一共八人,都是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他们
【摘要】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实施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功能比较齐全,既可作为突破时空限制的基本工具,也可提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而且能让师生双方通过线上活动实现无缝交流。除此之外,一些比较专业的智能工具也可帮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可作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工具。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客观分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以便逐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本文将客观分析把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