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泡影匆匆去,莫唱蕉窗与芷衫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清一代女作家的诗词文集蔚为大观,而这个现象在钱塘地区更为突出。钱塘闺阁女性文学成就突出,研究者往往从这一创作整体来予以观照,对于个体的研究也是集中于少数几个名媛闺秀,更多的闺秀则鲜有提及。有感于此,本文旨在对道咸年间钱塘闺阁女词人汪淑娟的生平、词集作分析探究,并结合其丈夫金绳武所写的悼亡词、其友人为《评花仙馆词》的题词来了解汪淑娟昙花一现般的短暂人生。
  关键词:女词人 汪淑娟 《昙花集》
  汪淑娟,字玉卿,钱塘人,有词集《昙花集》,与其夫金绳武词集《泡影集》合刻为《评花仙馆词》。金绳武,字述之,号韵仙、眉生,室名海棠秋馆、评花仙馆,咸丰元年举人。《评花仙馆词》刻于咸丰三年,不仅有蒋恭亮、关序、魏谦升、张左钺等题词,还有鲍靓、高茹等六女史闺秀题词。从序和题词中可以看出,汪淑娟是个美貌与才情兼备的女子。她的早逝引得词友闺秀遗憾和惋惜,“贴鬓梳蝉,兜鞋绣凤,曾记当时妆靓”“试灯时节,记人来,传说西湖春好。中有箫鸾天上偶,一样絮才花貌。选字哦花,抽钗刻烛,对影红双笑。易安而后,江东无此才调”。关在序中慨叹:“何造物独悭我辈,岂女子不宜有才乎?”?譻?訛其夫金绳武将自己的词集《泡影集》与妻子的《昙花集》合刊为《评花仙馆词》。对此,词友们亦叹息:“记谱双声评花馆,叹英才、慧福如君少”?譼?訛“憔悴荀郎,挑灯凄绝检遗稿”“双谱证同心”。题词中亦云:“昙花谢也,是否作、碧城仙主”?譿?訛“应是香魂,归去作、碧城仙主。”据此,汪淑娟可能曾为陈文述门下碧城女弟子。如此看来,她具备善写诗词的文学素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清代,不乏赵明诚、李清照式伉俪工词、感情和美的夫妻,他们往往夫唱妇随,互相酬唱。夫妇间的文才相当,既促进交流,又增进感情。袁枚称:“今虽随宦异乡,而白头偕老,夫婦唱喁之乐,有远过于秦嘉、徐淑者。益知女子有才无福之说,为不足信矣。”金绳武与汪淑娟便是如此,所咏多爱情及离愁。汪淑娟的生活经历较少,词作多为闺情词,主要写离愁相思、夫妻分别、伤春悲秋等。离愁相思词在汪淑娟的词作中数量较多,她与金绳武夫妻琴瑟和谐,每次丈夫离家,汪淑娟独守空闺,感到孤寂时都会作词以抒心头愁绪。与其他女词人所写孤寂不同,汪淑娟的翘首以盼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归期,在漫漫等待里有甜蜜、嗔怪,偶有埋怨。如《虞美人·再柬雯卿》词云:
  秋千影落闲庭院,明月移花转。几天不挂玉帘钩,难道春来总是、不梳头。
  绿窗还是摊书好,何苦寻烦恼。自家去验小腰肢,却比垂杨肥了、那丝丝。
  上片说春来娇慵,不出门,久未梳妆;下片说绿窗寂寥,还是看书好。妙的是末两句,丈夫离家,相思总是叫人瘦,但拿腰肢比那杨柳竟还“肥了那丝丝”,似乎是嫌自己的相思还不够深,真是匠心独具。
  有时夫君远行,家书许久未收到,在等待中煎熬,夜夜难寐,写了一封封书信,希望青鸟早日把相思带到。正如《月上海棠》:
  红缄初就,青禽未来,重剔残灯,为填此阙。
  搓酥滴粉寻幽韵。正移窗、月落曙光近。客馆今宵,梦魂儿、可曾安稳。相思意,写到如何便准。
  蛮笺泪点模糊认。有鸳鸯、小字双红印。临发开封,再拈毫、笔端都窘。催书去,怪它青禽忒忍。
  再如《卖花声》:
  春信又今年,柳絮飞绵。去年曾记晚莺天。替检青梅头上戴,镜里移肩。
  别后感瑶笺,心地谁怜。红罗斗帐薄如烟。夜夜为伊长梦见,风雨河边。
  消息问而今,愁绝瑶琴。知君异地也难禁。千万花开三四月,休去登临。
  应是动乡心,灯晕昏沉。和衣睡醒蓦兜衾。不信凄惶侬一个,影也难寻。
  词下有序:“韵仙别三月,以客中所制卖花声词邮寄,泪影离声,恍惚纸上,因用原韵倚声,以报来雁。”丈夫从异地寄来信笺以诉思念,淑娟持信思人;自分别后,夜夜梦见,回忆往日美好时光,心上更添离愁。所幸金绳武都不曾长久离家,待他归来,玉卿便不用日思夜想了。且看《南乡子》:
  序:蒿砧忽归,刀梦停唱,觞月荐夜,筵花荡春,用谱双声,并畅遥夜。钗冠交错,不知圆蟾西上海棠矣。时壬子五月十五日。
  独自理琴弦,睡起慵梳髻半偏,新样初三眉子月,娟娟,盼到如今渐渐圆。
  此意忒缠绵,背着银笑拍肩,如此风光如此夜,天天,安放痴魂在那边。
  序中化用了《玉台新咏》中的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后以“藁砧”称丈夫。词的上片说独居孤寂,懒得梳妆,任由发髻散乱遮住脸儿,就像新月。丈夫终于得归,人便也像月儿似的团圆了。下片则写闺房之乐,夫妻恩爱嬉笑,充满活泼,也不枉淑娟之前的一番痴痴等待了。
  汪淑娟久居深闺,常日无事,四时景物入其眼,都可发而为语,她自己曾说:“况侬也、悲秋儿女。”在心思细腻的淑娟眼中,春来春去,花开花败,都足以哀思。春不只是春,更是时间的流逝,繁花犹如佳人,一季风光后便零落衰败。想到春日匆匆,甚至无心打扮了。最能代表这一心境的,莫如《风蝶令 送春》:
  帐额因风蹙,帘衣带雨抬。落花几日点苍苔。哭问风姨何事、苦相催。
  泪冷销红粉,愁深怨紫钗。斟杯满酒滴空阶。低祝春光此去、勿重来。
  汪淑娟还有一首题红词主要悲悼黛玉的身世遭际和爱情悲剧,《沁园春 题石头记》:
  何处红楼,几日西风,娇颜悴零。悔轻轻罗帕,打伊呆雁,些些诗句,教熟笼鹦。不及芙蓉,女儿坟上,犹受怡红一哭情。堪伤处,是绛珠有泪,顽石无灵。
  秋窗风雨凄清,问絮果兰因是怎生。算潇湘一梦,了完公案,袈裟半袭,救了神瑛。只怪桃花,和它柳絮,恁把凭空谶作成。痴儿女,被聪明两字,断送伊行。
  和黛玉相比,汪淑娟拥有如此美满的婚姻,已是人生幸事。可惜汪淑娟薄命早逝,她的身体健康状况从她的词作中也可窥得一二。《卖花声》词云:
其他文献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日记是伍尔夫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记里,伍尔夫以极其敏锐的、优雅的笔触记录了生命中的点滴,揭示出她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因此“死亡观”也是贯穿其日记的主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观点出发,采用文本细读法对伍尔夫日记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日记中表现出的死亡哲学。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日记 此在 向死而生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
摘 要:山西作家李骏虎前期小说主要描写都市婚姻爱情,主人公不仅具有奋斗拼搏的上进心,还被爱情婚姻问题所困扰,并且初到城市都会或多或少面临如何化解城市礼仪与乡村习惯之间的矛盾,而这几点也是作家李骏虎小说中所集中探讨和反思的重点。以李骏虎为代表的山西青年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开创了山西文学新局面。  关键词:城市小说 婚姻 爱情 山西青年作家群  李骏虎是当代山西青年作
摘 要:愁怨是诗人抒发情感和读者阅读欣赏的最佳契合点,愁怨作为一种情绪,无论是大张旗鼓地宣泄还是暗自神伤地落泪,这种情绪多呈现于妇人身上。荣荣诗集《时间之伤》,可以说是一个怨气桶,汇集了更年期女人的心态种种。无限重复的人生是对女性生存现状的最大挑战,超越于古代闺怨诗的思想锐度在于诗人从社会批判的立场出发,妇女古已有之的抱怨情绪陡然拥有批判、自省,以及质疑的现代特质。  关键词:怨妇诗 当代承接 荣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在做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
科学改变世界,正是有了科技,人类文明才能发展如此之快,才能在短短的百年里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要知道人类从有文字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6000年左右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里,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近200年的发展,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从工业革命开始,大力发展科技。   科技带来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让人们的人生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明显可
摘 要:侨女李林生于福建、长于南洋,负笈上海、杭州、北平等地,其后投笔从戎于太原,当日寇侵华、家国幅裂之际,李林以巾帼之身,毅然北上抗日,在雁北与顽敌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以身殉国。王宝国《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英雄李林短暂而悲壮的一生。王著史事考释精严坚稳、挖掘英雄精神深入细致、词句语言苍遒振拔,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王著的不足之处是部分描写尚需加重笔墨以丰富其意义,书中旧体诗词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就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孝敬父母就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古有“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摘 要:湖北作家刘诗伟的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叙写了一个“跛腿”农民顺哥从做胸罩开始,一步步壮大,然后开办企业,富裕乡邻,最后从巅峰跌下又爬起的故事。小说以“秘密”为线索,分别揭示了个人成长的秘密、社会发展的秘密和国家改革的秘密。小说以借代、寓言和隐喻等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人民生活为背景,勾勒了一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景图。刘诗伟的“江汉叙事”小说,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江汉平原的烙印,
摘 要: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是将南宋豪放词派推向高峰的第一人,其词涉及的题材多与词人一心光复中原却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有关。结合相关社会历史背景,词人的社会经历包括南渡与仕宦选择是其毕生抗金报国心志形成的原因。正是怀着对南宋朝廷矢志不渝的忠贞与热爱,与豪放派其他词人如苏轼和陆游相比,辛弃疾词作在情感上所表达的民族心志更为浓厚和深沉,在形式上更擅长用典与拟古,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因
摘 要:“重述神话”项目的发起,旨在带来一次“重温”那久违的经典,使人们在现代烦嚣的社会里找寻心灵的依托,是一次“寻根”之旅。但就中国呈现的几部文本来说,人们似乎并没有从中找到心灵的依托。“重述神话”的背后存在着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文化传承性的隐忧。面对这隐忧,作家到底该如何重述,这是参与“重述神话”的作家和读者所要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重述神话” 文化盛宴 隐忧  “重述神话”项目,由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