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之中显“英雄本色”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识“英雄”的人是英雄,愿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英雄。英雄惜英雄。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是两位与众不同的英雄,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其英雄本色。
  一、 刘备的“恭恭敬敬”与张飞的“嚷道”的对比:英雄就是寻找、守候英雄。
  刘备十分清楚,诸葛亮这条“卧龙”对自己实现统一大业意味着什么。刘备慧眼识人才,不惜三顾茅庐,你看第三次拜访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这段文字细腻地写出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实意,读来为之感动。英雄未必就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也完全可以体现在“轻轻地”、“恭恭敬敬”上。在等候英雄的过程中,刘备显出了自己的英雄本色。而他的“兄弟”张飞则显得有点不耐烦: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这就是“草莽英雄”与“真正英雄”的区别。真正的英雄知道:英雄是等来的、请来的、用自身的魅力吸引来的,而不是一根麻绳捆来的。
  二、 刘备对诸葛亮的定位与对关羽、张飞的定位的对比:英雄要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刘备是关羽、张飞的大哥,他们是“兄弟三人”。“桃园三结义”是兄弟的最好诠释,其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品格让人景仰。但兄是兄,弟是弟,小弟必须听大哥的。这也是江湖义气。但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超越了“兄弟关系”,也不可能是“兄弟关系”: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尊重人才不是利用人才,也不是供奉人才,而是要让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刘备是个善于使用人才的英雄。“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刘备是“鱼”,一条想“海阔凭鱼跃”的“鱼”,他需要的是“水”。诸葛亮是“水”,一股淙淙的活水,让鱼儿自由自在畅游的活水。没有水,鱼当然无法生存;没有鱼的水,水也失去了意义。当“鱼”和“水”终于在“三顾茅庐”之后融合在一起,于是,中国的历史随着“鱼水”交融而书写了一段鲜活的篇章。诸葛亮又何尝不是一条渴望着水的“鱼”呢?在他的眼里,刘备正是一泓可以让他自由舒展才能的“春水”。诸葛亮这条卧龙终于等来了腾飞的时机。
  三、 刘备与诸葛亮英雄本色的对比:原来英雄都心怀天下。
  一个思慕人才,一个慎重出山。刘备胸怀大志,哪怕“四顾”茅庐也要请诸葛亮出山。其实,在“三顾”之前,刘备一定对诸葛亮全方位地“考察”过,说不定开过“座谈会”,才最终决定请出诸葛亮,非达到目的不可。可以想象,诸葛亮在“悠然醒来”之前,一定对刘备也做过“跟踪调查”,从身世到志向,从性格到势力。三顾茅庐时,一个是“耐心中焦急”,一个是“焦急中故意耐心”,不管是诸葛亮是有意考验刘备,还是无意为之,出山与否,辅助谁,无论如何都是关乎命运和志向的大事,轻率不得。一个是“耐心”地等候,一个是“耐心”地午睡,相同的都是渴望实现统一大业,等待腾飞。诸葛亮在“等待”期间,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仿佛相见恨晚,无须太多的寒暄: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刘备心中有个天下,诸葛亮心中也有一个天下。他们的“天下”是一样的“天下”,英雄“殊途同归”走到了一起。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天下”是他们共同的话题、永远的话题、讨论不完的话题。“天下”在他们的话中,在他们的心中,更在他们的脚踏实地的追求中。为了天下,一个洒尽英雄泪,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彼此的搀扶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历史的天空因此而多了一层绚烂的光彩。
  虽然,刘备去世前没有实现统一大业,诸葛亮也积劳成疾,过早地病逝,但历史从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在于失败中的本色。
  《三顾茅庐》是英雄守候英雄,英雄期待英雄,英雄相见恨晚,英雄胸怀天下的历史故事。在指导学生精读时,可以把重点放在体会“胸怀天下”的英雄本色上,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能够突破难点。建议抓住下面三句比喻句进行解读: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我国首先提出来的,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学术定义。一般认为,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
学位
快放寒假了,我与几位语文教师商量,决定开展以“快乐的寒假”为主题的体验日记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问题展开实践研究,并把研究的过程以“我研究什么?”“我的行动!”“我的思考”为系列,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开学第二周,全班学生把此项作业交上来了。多彩的主题,丰富的形式,让我感受到学生们心灵的成熟,情感的细腻,兴趣的广泛……更令我感受到体验日记系列活动对学生教育展现的独特魅力。    一   
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被张光鉴教授称为“相似块”。他认为“一个人兴趣的产生、情感的激活,是由客观对象相似信息的输入与个体主观早已贮存在大脑中的‘相似块’进行相似匹配的结果。”那么,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组织、示范、点拨和引导,协调好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间的相似关系,并对随之伴生的教育教学的环境给予充分的关注,就能够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济南市济钢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笔者在这里撷取习作教学中常出现的两个问题并尝试寻求相应对策,以求教于同行。  [现状一] 起步较晚,负担较重。在低年级,许多教师总认为习作是三年级的事情,与低年级语文教学无关。正是基于这样的错误认识,一部分低年级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就只注重识字教学,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主要指说话、写话),延误了学生从小进行习作训练的时机。  [对策] 雏鹰学飞,激发兴趣。事实上,儿童在入学前就有了一定的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习作评改并非完全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无需包揽到底,而应注意将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有效的习作评改,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 目中有人,以每位学生发展为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学生
笔者认为习作批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激活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批语中把握准确方向,切莫迷失了自己。    切莫迷失在空洞浮泛之中    不少教师写习作批语,侧重于理性的说教,只评不导,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典型”等乏味的套话充斥其间,学生即使硬着头皮读下去,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什么启迪了。  1 拨正航向,教会做人。一位学生在习作《帮助》中是这样写的:“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