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秋路过北方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也不和北方打招呼,她總会在北方一不留神中,给北方一个大大的惊喜。那漫山遍野的红色、黄色或绿色,一股脑地,簇拥着北方,让北方的眼睛顾不过来:一边是滚动着金色的田野,一边又是流动着禅意的绿景。
  就这样,北方,悠哉悠哉,静静地享受着这路过的中秋。
  这馈赠,让北方的天空湛蓝得让大地也跟着飞翔;这馈赠,让北方的大地丰满得让天空也跟着颤动。
  中秋路过北方,北方的田野便尽情地撒欢儿:她好像一下子放下一个沉重的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经过了春天和夏天的酝酿,如同孕妇一样,田野就要迎来新生。农民,早就盼着中秋了;就像中秋,早就盼着路过北方一样!
  就这样,中秋,乐呵呵地,慢慢地品味这丰盈的北方。
  北方,敞开她博大的胸怀,和中秋紧紧相拥,感受彼此流动在眼神中的暖意。
  田野里,奔腾着农民一串串的喜悦:谷穗儿,抖落的是岁月的感慨;豆荚儿,拾起的是孩童的纯真。北方汉子的一声声吼叫,让中秋也不由得跟着激奋起来!
  你看,那红彤彤的晚霞,不就是中秋羞红了的脸吗?河流也跟着躁动,似乎也想凑凑热闹,让北方和中秋多享受这难得的相逢!
  中秋也不和北方打招呼,她总会在北方一不留神中,给北方一个大大的惊喜。
  因为,北方,早就是中秋的北方;
  中秋,也早就是北方的中秋了!
其他文献
以前,我夏天出门,都要打一把遮阳伞。一会儿撑开一会儿合起,一会儿从包里取出来,一会儿再放回去,实在是麻烦。现在为了省事,我改为戴一顶宽檐帽。实践出真知,戴了之后我发现,宽沿帽搭衣服好看,遮阳效果佳,还显得脸小,可谓一举三得。去年冬天的一條时尚新闻说,在英国一年一度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活动上,梅根王妃靠一顶宽檐帽碾压了全场的皇室女性。越是公众人物,越是备受瞩目,梅根自然明白这一点。而我放弃遮阳伞,选
我小时候父亲养了条狗,一只大藏獒,是当年父亲的一个牧民病人送给他的。  据那个牧民讲,这狗曾经跟两只野狼混战都不落下风,而且形象上看起来非常可怕,叫声低沉,肌肉结实,眼睛里充满了坚毅。  父亲非常喜欢,给它起名叫巴瓦,就是“硬汉”的意思,说这是獒中之獒,每日悉心喂養。谁知有一天它被某个坏蛋投了毒,于是开始抽搐和呕吐,但它死之前都没号叫过一声,父亲把它按照人的仪式给葬了。后来父亲又养过几条狗,都很忠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问究竟什么叫作生活?生活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观察。就着客观的——生物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一个有机体同它的环境发生的种种的关系。就着主观的——心理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我们对外界经验和对内经验总全的名称。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换言之,就是立于主观的地位研究怎样可以创造一种丰富的生活。那么,我对于“生活”二字认定的解释,就是“生活”等于“人生经验的全体”。生活即是经验,生
兴趣是驱使一个人去干好某事的强大力量,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强烈兴趣?怎样让自己学习“上瘾”呢?虽然我在中学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我觉得自己现在的中文水平更高,读中学时我文理就绝不偏科,至今我仍然觉得文理都很重要,数学可以让人思维缜密,文学可以使你想象丰富。现在很多父母在儿女教育和专业选择上重理轻文,实在是既功利又可笑。“学非文不宣,文非学无本”——我一直认同清代学者的这句名言。不管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
晚上做饭之时,拿出碗蒸鱼,一个词猛地闯入脑海——“碗公”。   什么叫“碗公”?这是客家话对碗的俗称,与此对应的是勺水的勺子,在广东兴宁老家,我们都称之为“勺嫲”。   难道碗和勺还分公母吗?小时候,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问倒众多成人。最后,一向学识渊博的爷爷笑着摇了摇头,称这是约定俗成的叫法,在客家地区,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叫的。   约定俗成?那为什么不称之为“碗嫲”“勺公”?爷爷他们没有回答这个看
从艺术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逼真的形体,只有或多或少可信的虚构的形体,万物都是各种抽象关系相互聚合的的结果。主导因素是虚存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一切处在混茫中,没有实体,美始终处在抽象的关系中。  但是,欣赏者一般只去审视那是什么物,而不知道艺术家真正关心的是形成物象的关系和关系本身的美学意义及精神境界。  美是有生命的,生命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中。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看,时
陶淵明生于官宦世家,37岁那年的冬天,权臣桓玄篡位,改国号楚,并把安帝迁到了浔阳。偌大江州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随后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兴复晋室。此间陶渊明出任刘裕的参军(幕僚),一方面觉得自己可以一展身手,“宛辔憩通衢”,另一方面又“心念山泽居”。这种矛盾的心态一直伴随着他到了40岁。  公元405年是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40岁,三月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然而“园田日梦想,
莊子曾说过: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意思是,和层次不同、位置不同的人相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争辩、不解释,做好自己即可。  的确,与人交往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想法和习惯,我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被所有人认同。  老话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其实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你讲道理的。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张图片:第一个人站在平地上,看到的是一堵
吵架是个技术活儿!梁实秋写了篇文章讨论吵(ma)架(ren),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松驾驭吵架的。有因为吵架挨嘴巴的,有因为吵架吃官司的,有因为吵架丢工作的,这都是不会吵架的表现。  吵完架后总忍不住要复盘,常常后悔自己没有发挥好。  如何让自己吵架时随心所欲,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明王朝1566》中有个吵架高手——海瑞。吵架总能发挥出高水平,凭着一张嘴让自己脱离险境。  跟上司吵
1944年冬天,2万德国战俘从莫斯科大街穿过,周围愤怒的群众,恨不得将这些刽子手撕成碎片。突然,一位老妇人走向俘虏,她从怀里掏出一块黑面包,把它硬塞到一个受伤战俘的口袋里。   这位老妇人慈祥、微笑地看着那个战俘,这个场面和周围愤怒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   周围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她们的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国侵略者杀死了。   战俘队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