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初中生克服化学学习中的困难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h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数学相比,有它有利于学习方面的优势,通过实验,能使此类抽象概念、性质等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化学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化学知识的应用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是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学习中的困难的。,针对上述成因,我们采取了下面一系列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创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巧留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踏花归来马蹄香”,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满堂灌”,而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抛砖引玉法
  例如,在讲解钠的性质时,我先做一个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后,教师总结投影: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发出“丝丝”声,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
  我把关键字眼用着重号标出来,让学生分析:钠为何能浮?能熔?“闪亮”说明它的颜色怎样?是什么力量使它游动?“丝丝”声何来?溶液变红说明有什么物质生成?
  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深刻了许多。
  2.演绎归纳法
  如习题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
  4.故意停顿法
  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5.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三、因材施教,情感投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五分钟没有抓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采取课堂技巧提问。例如,配平方程式,对困难生提问,读出这个反应方程式?甚至还提问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提问困难生,如何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困难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第二,课堂小测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留一点时间进行小测验,题目少而精,紧扣本节课内容,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得高分。这样能较好刺激学生兴奋。第三,课后查检课堂笔记,可以是學习小组内的自查,小组间的互查,教师抽查,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做其思想工作,这样就逼着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以上所述的成因和肤浅的对策,是我校化学教师对学生的现状分析及一些做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如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等。在此仅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转变部分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局面,尽一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前,我们在时间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今天又有几位朋友来到了我们这里,如果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认出它们,那么它们就带领同学们去参加时间王国里的运动会。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谁?(课件出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引导学生认读)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师:走进时间王国,有很多朋友都来欢迎我们了。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出示整时、半时、几时几分的钟面
通过对压铸模价格构成与生产成本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计算机辅助压铸模报价系统,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为模具报价人员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报价工具
“传统意义上的GT车型是指为了长途旅行而设计的双门跑车。真正的GT车型是什么样,或许每个车迷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美感和高性能的完美结合体。正值《Gran T
通过对塑件翘曲变形的CAE模拟,可评价影响塑件翘曲变形的因素——模具冷却系统设计的优劣,经实例验证,对冷却方案改进后,塑件冷却均匀,大大减少了塑件的翘曲变形,提高了塑件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下面我就結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一、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人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设“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
圆柱壳是潜艇的主要结构单元,其在水下爆炸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塑性响应是潜艇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其水下爆炸动态塑性响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圆柱壳结构的失效规律和机理,
提出了应用于船舶初步设计的多目标优化策略和决策方法。详细介绍了集成模型分析和优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求解思路,并使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获取优化问题的Pareto解集。
装置气密性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一项基本实验操作,也是决定许多综合性实验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那么,在装置气密性检查问题上究竟有无规律可寻,有无较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实质就是看装置中被封闭的气体在内、外出现压强差时,是否会逸出或外部空气是否能进入装置。因此,装置气密性检查,关键
本文综合利用内波垂向结构的Sturm-Liouville方程解、内波射线理论和稳定相原理及渐进分析方法,构造出了潜艇尾迹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内波尾迹的平面形状在短波极限情况是有
作为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儿童美术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其年龄层次和受综合教育的程度决定的,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三方面的特点,同读者一起探讨。    一、感性意识是儿童美术学习的优势    身处启蒙阶段,儿童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强烈的感性认识,同时,生活阅历的缺乏也注定了他们缺乏理性思考。学习美术需要感性,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学习,感性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可能对其一生的兴趣都会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