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与立夏丸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一直坚称,立夏丸是要比我们这些孩子都懂事的,它只要会说话,就会是这个世界上最乖巧聪明的崽儿。
  在小丸子来家里之前,是没想过他们俩可以相处得这么好的。毕竟,我外婆非常强势,上到我外公,下到我表弟跟我,都是在她的绝对领导下活下来的。小的时候不怕爸爸妈妈,一看我外婆变脸色基本就知道大事不好。
  小丸子接来家前一天,外婆跟我商量,能不能不要定金了,猫也就别抱回来……如果知道之后发生的这些故事,大概这老太太是不会说出这么打脸的话的。
  严格来说,小丸子并不是我梦想中的那种猫。养猫之前,脑海中对猫存有很多幻想,最好是个大橘为重,然后要无比黏人,每天过来求亲亲抱抱举高高,没事还可以陪睡什么的。选择小丸子也是个偶然,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是想领养只猫就好,纯属出差无聊逛闲鱼,靠望猫止渴,结果意外地瞄到跟我同一天生日的一窝猫,猫主人的描述也童趣十足,才决定去看一眼这窝猫,没想到,看一眼,就看回了一只眼珠乱转的美短加白。
  来家里的第一天,在经历不到两个小时所谓的适应期之后,立夏丸立刻就看出来,谁是这个家真正说了算的人。一只还没有我外婆脚大的两个月的小猫,用软软的两只前爪,抱住外婆的脚就开始舔,极尽谄媚。
  一晚上,外婆的态度就从抱只猫回来就是给自己找事情,变成了家里有只小猫也能忍。
  外婆喜欢坐在地上玩手機、玩游戏、干活。立夏丸也喜欢趴在旁边跟着一起,什么都不做,也不伸爪子捣乱,小小的猫,深谙“陪着”两个字的真谛。陪着一起玩消消乐,一起在地上数今天要吃的药片,陪着剥蒜皮。
  小小的猫,趴在一边,爪子也收得好好的,从来不去捣乱,就在那里乖乖地看。
  立夏丸来家里之后,唯一一次不小心抓到的人就是外婆。也不能怪它,小小的一只猫,从床上往下跳,外婆正好坐在地毯上,胳膊便变成了小猫的着陆地。长长深深的一道口子,当时小丸子的疫苗还没打全,只能去医院打狂犬疫苗。去医院途中,我们还没来得及说立夏丸一句坏话,外婆就赶紧为立夏丸辩解,它不是故意的,就是往下跳没看到人,回家别打猫,教训一下知道错就好了。
  说来也奇怪,从此小丸子就知道,再从上往下跳之前,一定要先看看地上有没有人,即使玩疯了在狂奔,最后一刻也会及时刹车。
  刚开始吃成猫猫粮的时候,立夏丸肠胃不好。我遵从医嘱,在猫粮里给它拌上了益生菌。
  立夏丸不愿意吃,放了一晚上也不吃,一直跟我外婆喵喵叫撒娇。
  我在卫生间洗脸,就听我外婆跟立夏丸说:“等你小主人走了,我就给你换新的猫粮啊。”
  四月份的时候,外婆身体不好,离家住院,离开的第一天,立夏丸围着我们喵喵叫了一晚上不睡觉:“老太太怎么还不回来给我铲屎?”
  之后半个月开始犯上了相思病,从每天吃四把猫粮,到每天吃一把猫粮不到,整个小猫也从八斤瘦到了六斤。急得外婆每天在医院跟猫视频,哄猫去吃饭。
  没有立夏丸的时候,老宝是专属我的昵称。有了猫之后,好几次我外婆叫老宝,我去应答,才发现她是在叫猫。
  外婆曾经摸着立夏丸的脑袋,兴奋地对立夏丸说:“我跟你是天下第一好,我跟谁都没这么好。”脸上的表情,仿佛是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
  “那我就勉为其难地也跟你天下第一好吧。”小丸子傲娇道。
  这个大概就是小丸子的内心戏了。
  绝育之后,立夏丸开始有点不乖,喜欢跑到我的零食筐里乱咬,火腿肠也咬,鲜花饼也咬,咬完还不吃,搞得每个零食上都是小小的牙洞。我觉得是时候揍揍猫以正家风了。
  把猫按在地上,手还没落在猫屁股上,我外婆就开始跑到旁边念:“你轻点打啊,别打坏了,打脱臼了可咋办,你说你要打瘫痪了,不得伺候小猫一辈子?”
  外婆快八十岁了,经常动不动就想起身后事。
  她一脸凝重地抱着立夏丸说,过几年万一我走了,没人照顾你了怎么办呀?
  妈妈说,今天碰到一个顾客,家里宠物狗去世之后,把狗的尸体送去火葬,最后把骨灰埋葬。
  外婆在旁边接了一句,以后立夏丸没了之后,就把立夏丸跟我合葬吧。
  我躲进洗手间,大哭了一场。
  选自《意林》
其他文献
顾野县县令于德瑞刚刚到任,便遭遇旱灾,加上战乱频仍,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百姓无以为生,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者众多,竟有农家易子而食。  眼见得百姓受苦,于德瑞心如刀绞,与师爷周顺商量如何应对。  周顺道,前任知县多收受贿赂,搜刮地皮三尺犹不知足,我虽敢怒但不敢言,只恨不能做主。而今您心系百姓,乃百姓之福,我自当助您一臂之力。在丰收之年,我偷偷找人另辟一室,库房内藏有不少粮食,建议您暂时施粥放粮
期刊
村外的那条河又干了。老陈背着个野菜筐子在河边晃晃悠悠,嘴里叼着根蔫了吧唧的蕨菜根子,上面还连着片摇摇欲坠的菜叶。自古河邊多碎石,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条河原本还是护城河,自然不逞多让。老陈沉默着把脚下踩到的小石子往河里踢,都说把岸上的石头往河底踢能去晦气,也不知是真是假。  日头开始向下落,天边变得绯红起来,天地造就的色彩自古便很难用言语去描述,只能是打心眼里发出赞叹。老陈依旧是踢着石子向前走,他并没有
期刊
我把山娃送去的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说“来吧来吧”。十几个老人嘴巴说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都忙着编筐。我打听过,每完成一个,挣4块钱。老人们不停地唱歌,他们说“来吧来吧”之后,又一起唱起来。歌声像流过山涧的河,欢腾不息。  山娃可不是老人,他是一个牛犊一样的山里娃仔。山娃去过上海,他在上海开吊车。他坐在高高的吊车上看过高耸的楼、宽阔的街和潮涌一样的车流。  有一天,他一脚踩空,身体重重地
期刊
面前这位拿着话筒的人问我是否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网红人物。网红人物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问我的这个人是一名记者。  在这个地方小住过几次,倒是第一次见到记者,说是要采访我。采访就采访吧,我扶着凉气袭人的金属椅子缓缓坐了下来。七月的风,八月的雨,外面酷暑难挡,这样的天气能在这里落脚还是挺舒适的。可每次离开,这里的人总是说不想再见到我。嘿嘿,说真的,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这里,不过,偶尔来一次也蛮有趣的。
期刊
一  秋日的天空,像刚晒过的被子,清爽明朗。山上的树木黄澄澄一片,道路也被落叶铺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只是这样令人迷醉的景致,却被官道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打破了协调。这支队伍披麻戴孝,全都木着一张脸,好似一群没有表情的怪物。  行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好大的排场,这是谁家出殡?”  “雾隐庄主母。”  “那不是咱们当地有名的慈母,圣手公子秋天亮的娘吗?怎落得如此?”  人群中一个说书打扮的老头压低
期刊
“这不是真人吗?”我惊叫。  小镇的雨夜黑漆漆的,雷声很响。闪电的光里,画室墙上的一幅画吓得我的心咚咚直跳。俯下身,我看到这幅画的下面有一行唯美的字:“一幅有灵魂的杰作”。  这个灵魂的主人叫马丽,她有着绝世的美,生活在一个书画气息很浓的小镇。  刚入秋的时候,镇上来了一个画家,在树下画画。有围观的人,来了,又走了。  只有马丽留了下来,她问:“您的画卖吗?”她觉得那画上的人太像自己了。  “送给
期刊
石奂云起小就和南院邻居李振宇要好。童年过去是青年,李振宇总是在石奂云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比如石奂云推磨累了,李振宇恰好路过,拐进磨房推一阵子,磨妥了才离开。又如大冬天早起挑水,石奂云不会摆筲,只好预备一条细麻绳,把水筲挂在井绳下面的铁钩子上,再用细麻绳拴紧,才敢卸下去大胆摆筲。总是在她还没踏上井台,身后就响起了李振宇的声音:“奂云,我帮你打水!”再如磨镰刀、磨菜刀、磨剪子,石奂云老隔墙喊李振宇,好
期刊
阳光明晃晃的。风,有一阵没一阵。天说热便热了,仿佛一步踏入苦夏。  一转眼,又是夜了。夜是白夜。台扇的风竟收不住汗。一急,他走出门,在相邻几家空调外机呼呼响的声音中踱了一圈。定了定,感叹:还是空调好啊!  转回家,心里的红章一笃:安一个!  家里有空调,那是在楼上儿子的房里。  儿子大了,那是他们的空间。  端午节,儿子一家从深圳回来了。临走时,儿子向他枕头下塞了一叠钱,说:“天热,你会受不了的,
期刊
刘奶奶住在后院那个动迁楼里,有时领着条狗在附近溜达。 老的少的都喊她刘奶奶,我认识她那年,问她高寿了,她瘪着嘴回答:八十了!手还打个“八”的手势。过几年问她多大岁数,她还是告诉人家:八十了!还是那个手势。大伙儿谁也不知道老太太到底多大了。  刘奶奶的狗儿唤作板凳,是条京巴,白色的,有点脏兮兮,短腿敦实,的确像个板凳。也老的不大爱动弹了,不管啥时候问老太太板凳多大了,老太太都说:八岁了。也是打着“八
期刊
1 水亭门  “前面就是水亭门了。”船家老宋道。  秋属金,宜刑杀。白露夜,水上俱浓雾,是杀人的好天气,这是师父常说的话。  师父说:“比起锦衣卫缇骑,你更像一个杀手。”又說:“比起杀手,你更像诗人。”  师父说:“总有一天,我会把绣春刀传给你。”  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码头上有人,远远地招呼:“可是阿先生?”  是个青年捕快,提灯在丈外,白面无须,笑容可掬。忽然纵身过来,掌风凌厉。我侧身让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