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wo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二、在梗阻处引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曾听过一节“送教下乡”的课,课的开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80本书,五(1)班和五(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
  三、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调研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面而另一条边竖直时,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在初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永安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在关键处点问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结合方格图,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总之,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必能提高課堂教学的效益。
其他文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
株洲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与铁路有密切的关系。1951年之前株洲仍然是湘潭县下辖的一个小市集,但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铁路干线的陆续修建和展筑,株洲的现代化进程被极大的推进
美国是上世纪和本世纪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超级大国,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争霸局面不复存在,世界霸主的地位诱发了美国强烈的霸权思想
摘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依仗死中求活的题海战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关键要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历练上花工夫,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帮助学生建构扎实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再辅以有效的变式训练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能力;培养  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解题能力的强弱上。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但
欧阳修一生经历三次贬谪,即贬谪夷陵、贬谪滁州、贬谪亳州,历时十数年。在贬谪过程中,欧阳修逐渐产生了退隐思想,并且在其政治生涯的后期,实践了这种退隐理想。本文旨在论述
鸦片战争后,原本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走向近代世界,开始向国外派驻使节,郭嵩焘与刘锡鸿就是第一批驻外使节的代表。这些驻外使节大多出身传统士大夫,身上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
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那一抹中国红将永久的映在月球表面、照在人民的心中,中国红将中国真真实实的带上了星空,也向世界宣告:“中国登月成功”。  当今世界,探测、开发和利用月球,已成为科技领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太空战无疑也是其中的重头戏。在中国成功登月之前,只有前苏联、美国成功登月。中国软着陆目标,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东方。  嫦娥三号主要是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
19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它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传统的宗藩体制。而这时的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时代,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