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走近数学文化的新途径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net2002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网络时代,数学文化类微课程成为传播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新途径。它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情趣性、适合性、多元性原则,基于教材、历史名题、数学史料、生活应用开发教学内容,形成“精选内容、收集素材、设计讲稿、录制微课、发布微课、自主观看、反馈评价”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数学文化;微课程;课程开发;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A-0076-04
  在网络和计算机时代,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之间已是“自然天成”的关系,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是一种必然选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微课正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而数学文化类微课,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数学文化类微课程的核心概念解读
  1.数学文化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却没有给出一致的定义,但大多数认为数学文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而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1]。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较详细地说明了数学文化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是一种文化,那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文化的教学,数学知识的传递无疑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因此,数学文化教育就要求教师通过数学文化素材的运用、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文化情境的设置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精神,认识数学价值,理解数学思想,审视数学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感悟数学超越科学主义的文化意义,培养其理性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自由思想的独立人格[2]。
  3.数学文化类微课程
  以数学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借助微课短小精悍、生动形象、时空自由的特点,开发的一类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丰富数学文化的价值、拓宽数学学习的背景、开辟数学文化的传播新路径。数学文化类微课程不是数学文化教育的全部,而是课内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和提升,它满足学生对数学文化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需要,符合“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广泛地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同时,微课教学也是一种非正式的教学形式,具有自由性、灵活性的特点,容易让儿童在兴趣、好奇心等内驱力的驱使下自发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兴趣、积极的价值观以及愉悦的情绪体验,这也是数学文化的基本目标所在[3]。
  二、数学文化类微课程的开发
  数学文化类微课不是简单地找一些素材制作成微课,而是要寻找能激起学生学习愿望、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能发挥数学在精神领域上的教育功效、能拓宽儿童数学视野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照搬,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读数学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
  1.学习内容选择原则
  (1)情趣性原则。从数学文化的思想来看,儿童数学教育强调的不是枯燥的数学符号、数学运算等学科性知识目标,而是数学学习的情感目标和精神目标,要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如选择一些数学游戏、数学魔术,让学生在获得数学思想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2)适合性原则。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浩若星辰,但并不是其中所有的经典故事都适合学生、适合教学。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宽于教材,是对课堂教学的适当补充和拓宽。同时,要考虑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同思考、引起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参与交流。如一些数学实验、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看着微课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开眼界、长知识。
  (3)多元性原则。多样的文化产生多样的数学,多样的数学又适应并促進了文化的多元发展。教师应注意选择内容的多元性,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思维习惯、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如日常数学、数学文化史、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多元性,培养以平等、开放的眼光看待数学成果的正确的数学观。
  2.学习内容开发策略
  (1)以教材为载体,高于教材,宽于教材。我们现行的教材是学习数学的主要载体,也是数学文化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在选择教材时,一是可以核心知识为主题进行拓展。虽然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也会结合核心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文化,但作为课外数学文化教学的补充,可以结合核心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如结合圆的特征——一中同长,我们开发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微课,通过动画演示车轮设计成三角形、椭圆形、圆形分别滚动的情况并进行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到圆的特征,加深了对圆特征的理解。二是可以开放题为主题进行拓展。教材中有一些练习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或者有一些练习可以改编成为开放题。这些开放题的解法通常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具有较高的思维挑战性与探索性,对于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数学思维大有好处。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83页的动手做,我们直接将它改成这样的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 ,算算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这样改动后,学生就会采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如画图法,假设长宽法,将长、宽分别看作单位“1”法等等。由于微课在及时互动上有些不足,我们会提醒学生按暂停键,先独立思考完成,再欣赏其他同学的不同解法。三是可以“你知道吗”为主题进行拓展。苏教版数学从一年级起就在每一册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的数学阅读教材,这些材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主,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启蒙与熏陶。但由于受限于篇幅和文字表述的单一性的影响,有时内涵丰富的内容在课堂上常常只是浏览一遍。可以精选其中一些内容制成微课,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六年级上册第58页有一则材料,廖廖数语不足以立体展示出黄金比在数学上的价值。为此,我们开发了一节《神奇的黄金比》的微课,从探索黄金比,到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许多学习的素材,丰富了学生对黄金比的认识。
其他文献
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开端,对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整体思维能力,尤其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幼儿艺术潜能和整体智慧的发展。因此,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我园作为区幼儿艺术教育特色园,多年来,以“艺术启蒙、快乐学玩、开启智慧、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以注重幼
摘要: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与文化表达。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历经变迁,在融汇与融合中确立了“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办学理念。“成为美好,成就美好”既立己也达人,在学校与社会、小学与大学、个体与学校、自我与超我、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小我”与“大我”的意义链接。在“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引领下,师生主动发展、有向发展,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姿态追寻美好、创造美好。  关键词:学校文化;成为美
陈睿:顾校长好!我因为外出交流,比其他老师都晚一步认识您。不过认识的方式很特别,是一节课——《桃花心木》。我也很喜欢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我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顾丽芳:不存依赖之心,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才能成就树形优美,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我们的确是能从这样的文字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摘要:当前,适合教育的理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对中职教育而言,践行适合的教育,需要理清适合教育的生成逻辑,增强自觉性;了解适合教育的困境,认清艰巨性;明晰发展理路,提高针对性。通过完善适合教育相适应的机制,夯实适合教育的实施基础,强化适合教育考核引领,推进中职适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中职;适合教育;逻辑;困境;理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推动“三教”改革的基本动力,需要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这一微观层面落地。课程融合代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方向,是中职学校深化“三教”改革的着力点,能够有效整合教师、教材、教法,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中职学校以产教融合为基本语境,聚焦“三教”改革整体推进,打造融合教师团队,开发融合课程教材,探索融合教法学法,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引
摘要: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为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而进行的行动研究。对微型课题研究代表性研究文献的分析、归纳发现,教师个人“可操持”是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特性,在微型课题的内涵、价值、特征、方法、过程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关键词:可操持;微型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51-04  微型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实现课程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文言文却并没有因为其在《课标》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把文言文只当成“语言文字”来教,单纯强调其工具性。学生把文言文只当成“考试内
摘要: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指导立足于统编教材编写特点,遵循“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学习路径,其单元教学的主要程序包括意义发掘、背景铺垫、内涵探讨、感悟提升、阅读拓宽。在持续性阅读指导中,应重视对古典名著阅读的支持与对话、对第一回(章节)的导读、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强调阅读的合理顺序。  关键词:统编教材;古典名著;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发展水平,贯穿思维能力训练,可以凸显“语言内核”的功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精准的问题设计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具体化能力、比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行思维能力的专项训练,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能力;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摘要:预测阅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提升学生识字、认读、自主思考和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以部编教材三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信息,引入预测阅读,让学生通过听读故事,加强对预测阅读的掌握,在拓展阅读环节,深化预测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地学会自主阅读。  关键词:预测策略;阅读教学;部编教材;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