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教育理念下的中职教育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g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适合教育的理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对中职教育而言,践行适合的教育,需要理清适合教育的生成逻辑,增强自觉性;了解适合教育的困境,认清艰巨性;明晰发展理路,提高针对性。通过完善适合教育相适应的机制,夯实适合教育的实施基础,强化适合教育考核引领,推进中职适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中职;适合教育;逻辑;困境;理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C-0057-05
  “适合的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适合解释为“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顾名思义,“适合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去接受、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冯建军教授提出:“适合的教育”首先是合乎人性的教育,其次是适合学生群体特点的教育,再次是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1]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来,适合教育以其关怀每个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育公平精神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与重要价值取向,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践行适合教育的理念,需要结合中职教育自身特点,对适合教育生成逻辑、困境与实现理路进行系统思考,方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明晰今后努力方向。
  一、适合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时代意义
  探寻新时代适合教育生成的来源,了解“为什么要”实施适合教育的逻辑理路,是提升中职适合教育的价值认同,提高适合教育践行的内在自觉,有效实施适合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一)“不忘本来”是中职适合教育生成的基础
  任何教育理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条件,适合的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一,它是传承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需要。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 ,是适合教育的历史根基。第二,它是中职教育遵循教育要义的需要,因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使人作为社会的人大多充分的发展”,“尊重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性是一个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导致摒弃任何标准化了的教学形式”[2]。由此可见,适合教育是教育的基本要义。第三,它是中职教育回归职教本义的必然。中职教育是具有职业指向性的教育,正如我国现代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指出的:“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3]他还把“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四大目的之首。无论是定义中的“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还是目的中处于首位的“谋个性之发展”,都强调职业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
  (二)“吸收外来”是中职适合教育生成的推动
  中职适合教育也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活学活用的必然结果。首先是借鉴英国的差异化教学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就制定了差异化教学政策,并持续将差异化教学付诸实践。英国的差异化教学思想为我国中职适合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其次,是吸收学习同化理论的要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知识学习同化理论,他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4]。适合教育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实施的教育。再次,是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智力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智力弱项,也有自己的智力强项”[5] 。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吸收优秀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发挥中职学生的智力强项,张扬个性与特长。
  (三)“面向未来”是中职适合教育生成的应然选择
  顺应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中职教育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全民职业教育”的口号,强调职业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面向各类人群;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再次提出: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更是“学技终身”的教育;2019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学技终身已成为未来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向人人需要改变统一性有余,个性化不足的职业教育方式,使中职教育的过程更多考虑学生差异与需要,提供适合学生去接受、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
  (四)因应现实需要是中职适合教育生成的原动力
  1.解决中职教学问题的需要。中职教育的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发展需求多样。而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统一性有余,差异化不足,学生少有选择的空间,缺乏成功的体验,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望学生畏,有的不久就成为流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的: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6]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未能充分发展,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回归课堂,重拾兴趣,重塑信心。
  2.顺应国家大政方针的需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教育是中职教育落实国家职教发展大政方针必然选择。
  3.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中职教育而言,就是人民群众对优质(质量、内涵)、多层、多样的中职教育需求与中职教育发展不优、不强、不活之间的矛盾,为人民提供适合的教育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出“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职实施适合的教育就是为人人提供出彩的机会,是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的需要。   (五)实施适合教育是新时代中职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新要求
  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也明确提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校长、教师只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差异,为学生提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才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二、适合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尽管适合教育引起教育领域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中等职业学校也从校本出发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但中职适合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究其原因,除了对中职打造适合教育的动因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内在动力与自觉等主观因素外,下列因素是主要的。
  (一)选择机制不通畅,适合教育缺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中职校,由于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功能定位单一,未能涵盖多类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未能注重多层次(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3 4中本衔接教育)、未能关注多需求(就业、升学、岗位提升),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职业发展的需求;在运行机制上,缺乏选择的空间,未能建立学生专业选择、专业转换的动态调整机制,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教学实施中,未能建立与实施弹性课程体系,未能突破班级授课制统一性有余、个性化不足的弊端,未能积极实施差异教学,以适应学生基础差异的需要。由于多重选择机制的缺失,“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适合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运行基础尚薄弱,适合教育难推进
  1.学生起点差异诊断分析困难,适合教育缺乏基礎。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前提是对每位学生的基础差异数据做到有案可稽,心中有数,而由于中职教育的教师缺乏每位学生基础差异的原始数据,加之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对学生的差异的诊断相对困难等因素,教师要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差异情况,无形中要大大增加自身工作量,从而,使得大多数教师望而却步,而缺少了学生的基础差异数据与分析,适合教育推进就缺乏基础。
  2.班级授课制的改革滞后,制约了适合教育的推进。由于班级授课制便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相对紧缺的背景下,班级授课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班级授课制自产生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中职教育也是如此。但班级授课制“一师多生”的模式,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吸收到课堂教育中时,也越来越多地忘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存在,是影响、制约适合教育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在中职大班额的情况下,由于大多数中职校未能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利用现代职教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生本化改革,适合教育的开展往往是愿望不错,事实难行,“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育理想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惯性思维下逐步虚化与消失。
  3.适合教育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增加了适合教育实施困难。由于在传统的教育技术与手段下,适合教育往往因工作量大,操作困难而难以有效实施,为此,需要对中职教育的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助力适合教育实施。而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与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对适合教育必要性与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中职教育与适合教育相匹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信息化管理系统严重缺乏,适合教育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硬件平台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撑,大大增加了适合教育的实施难度,影响适合教育的有效推进。
  (三)考核引领机制缺失,适合教育难持续
  虽然从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至今已经八年,距离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已经一年有余,但开展适合教育考核引领机制仍然缺失,普通教育的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应试成绩成了唯一兴奋点,中职教育的关注点往往是对口高考成绩、各级技能竞赛的金、银牌及学校各级、各类创建(四星、示范校、特色品牌校)等,而适合教育缺乏考核机制的引领与社会的持续关注,严重影响学校及教师对适合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三、适合教育理念下中职教育发展的实现理路
  综上所述,影响与制约中职适合教育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克服与化解这些制约因素是中职校实施适合教育需要思考解决的基本问题。应当看到,当前中职校的新一轮改革发展,特别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及教学领域改革为化解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为此,需要中职校以适合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对适合教育的认识为先导,增强自觉性;以完善机制为基础,提高可行性;以夯实运行基础为突破,提高有效性;以强化督导为抓手,提升重要性,以此推动中职适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完善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1.畅通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向人人,建立以全日制中职教育为主体,涵盖多类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多层次(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3 4中本衔接教育)、多需求(就业、升学、岗位提升)的“一主三多”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中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就业有路、升学有桥、致富有门、转换有道”的学校品牌,使其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最开放、最灵活的教育元素。
  2.完善机制,助力学生个性发展。首先,完善专业选择机制。“中等教育应进一步面向外部世界,并应使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在校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7]中等职业学校要从校本出发,建立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的多重专业选择、转换机制,设法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及专业特点,及时确定或调整专业方向;允许满足一定条件学生中途转换专业,开通学生选修第二专业,鼓励学生获得第二证书。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理解的专业行为,只有基于课程理解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程实施坚守学科特质,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课程理解的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三条路径:一是读懂课标,把握课程基本理念;二是读懂教材,凸显学科本质特征;三是读懂儿童,引导经历建构过程。  关键词:课程理解;教学设计;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98
摘要:围绕反映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学历、职业和家庭收支三项内容,对12000余名3~18岁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的调查发现: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是近10余年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变化趋势;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职业层次与家庭经济状况三者相互之间,以及各自与儿童个人特点、儿童父母特点和家庭特点之间存在联系;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参与指导
摘要:作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类课文,剧本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剧本的实际出发,整体感知了解文体特点,品读对话体会语言内涵,以演促学深化感悟理解,就一定能提高剧本学习的效率,使剧本的学习成为语文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剧本学习;有效策略;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
摘要:俱乐部场景中的英语阅读以培养积极的英语阅读者为出发点,通过情境化策略,创设真实场景,积累积极的阅读经验;通过自主化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经历积极的阅读过程;通过整体化策略,以主题意义为引领,达成积极的阅读目标;通过活动化策略,在合作与评价中生成积极的阅读品格,为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开阔新的视野。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俱乐部场景;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摘要:针对不同系部的学生培养目标,泗阳中专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考工考证、技能大赛、对口高考、岗位实践、就业教育等方面分别有所侧重,力求个个有特色,力争人人都出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教师素养、学校声誉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三针对五侧重”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45-04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以“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意义建构过程,应以可议之题形成课堂张力,以典型情境形成课堂引力,以议学活动形成课堂活力,以育人任务形成课堂内力,让议题式教学产生强大的课堂力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B-0060-03  议题式教学是伴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摘要:从江苏省课堂教学大赛评审角度出发,运用体育教学实例,分类分析比赛选手的得失,结合学校体育改革实际,在体育教学规范化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等视角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大赛;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34-04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切实
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开端,对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整体思维能力,尤其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幼儿艺术潜能和整体智慧的发展。因此,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我园作为区幼儿艺术教育特色园,多年来,以“艺术启蒙、快乐学玩、开启智慧、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以注重幼
摘要: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与文化表达。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历经变迁,在融汇与融合中确立了“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办学理念。“成为美好,成就美好”既立己也达人,在学校与社会、小学与大学、个体与学校、自我与超我、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小我”与“大我”的意义链接。在“成为美好,成就美好”的引领下,师生主动发展、有向发展,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姿态追寻美好、创造美好。  关键词:学校文化;成为美
陈睿:顾校长好!我因为外出交流,比其他老师都晚一步认识您。不过认识的方式很特别,是一节课——《桃花心木》。我也很喜欢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我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顾丽芳:不存依赖之心,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才能成就树形优美,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我们的确是能从这样的文字中汲取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