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用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注重“有意思”的动手动脑,更强调“有意义”的科学理解。理解力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目的是弄清楚事实的意义以及将知识迁移到其他问题、任务和领域中,是一种“能促进迁移的理解”。什么是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的“钥匙”呢?苏格拉底说:“理想的教学方法,不是把现成的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正规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在对方的积极思考中,那些潜藏于内心的真理逐渐被发现。”如果说理解是教学之“旨”,那么,问就是教学之“术”,“为理解而问”则是教学之“道”。那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理解而问”呢?
  一、多一些有学科价值的问题
  科学课应该更多关注和学生个人、社会以及环境的健康和协调发展有关的问题,比如,人类应该怎样与自然相处,类似的问题会贯穿人的一生并自然而然地出现。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引导学生关注怎样避免浪费能源,如何防止污染和避免因不良的饮食习惯、缺少运动和滥用药物而造成的后果,有助于他们参与有依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行为,对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世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智慧、增进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二、多一些指向大概念的问题
  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是人们认识事物和建构知识的认知框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持久记忆、深度理解和广泛迁移。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教学,应该更多思考具有基本性、统摄性的问题。比如“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探讨“材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从更广的视角探索材料的价值,能让学生懂得材料是如何展现人的需求与渴望,理解“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材料的进化史”,真正认识物质世界的核心和本质。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明确和突出教学重点,我们可以用它来架构学习目标,展现学习内容间的重要思想和逻辑。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结,并做好以有意义的方式迁移所学的准备,真正实现深度理解。
  三、多一些形成结构的问题
  推进学生思维进阶的一系列问题之间,应该形成一个意义上互为联系的“问题结构”,学生在解决结构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结构探究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结构化的理解。比如:《有趣的食物链》围绕“能量流”产生的两个“逻辑问题”(即能量从哪来,能量又往哪去)而展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也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除此以外,还可以用一组“结构化”的问题来解构“能量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吃它?谁被谁吃掉?草原上能量怎样流动?你的能量来自哪里?这组逻辑相关又螺旋上升的问题,好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棋谱”,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推进理解由浅入深。
  四、多一些不同思维容量的问题
  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思维容量(深度、广度、关联度)的问题,基于不同学情,设置不同的“求解距离”,促进思维的进阶发展,让不同学生的“学”真正走向更高一阶的水平。比如“解暗箱”的活动,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暗箱,让这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也可以对同一层次设置一些呈梯度变化的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一个渐变深入的过程,使他们在探究中既面临暗箱困惑的适度挑战,又不至于面对未知的暗箱而无所适从。教师要遵循暗箱求解的序、遵循学生认知的序,创设适合他们探究的活动情境,凸显科学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都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
  五、多一些深层追问的问题
  深度思维离不开课堂的深度追问。追问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对某一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是直抵事物本质的探问。《点亮小灯泡》这个内容中学生的认知障碍比较集中,认为灯泡是只需要一端连接的“接收器”,而电池是电能的“输出器”。在对首次尝试失败原因的追问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核心在“内”不在“外”,由于对灯泡内部灯丝走向的未知,他们对灯泡连接点不确定,因而形成了电源、用电器“单线连接”的错误认识。可见,追问在知识形成处寻根问源,在认知矛盾处刨根問底,追本溯源直面问题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好问题,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指向学生学习理解力的“问”,应该多一些开放性,给学生带来持续的质疑、反思和洞察;多一些结构化,激发已学知识、生活体验与当前学习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多一些高阶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评价、预测;多一些反复迭代,值得学生一问再问不断研究。通过“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元认知和迁移力,获得一种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是一个专业概念,旨在让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如能力、意义、关系等,并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在科学课堂中,深度学习也成了科学教师的追求。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遵循的宗旨是:让学生热爱科学。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物与人造物,并且能够准确区分。课程设计共分为四个环节: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将自然物加工为人造物
卡车式飞船rn飞上太空的“卡车”,名叫“天舟二号”,是中国最先进的货运飞船,隶属于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专门负责为空间站定期运输补给食品、货物、燃料、仪器设备等.r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也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因此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科学探究是在全新的教育模式下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本文基于探究能力培养,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希望为高质量地开展教育教学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需要与时俱进,要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小学阶段是比较重要的教
简易版水火箭制作教程rn制作材料:饮料瓶一个、硬长管一截、软塑胶管一段、塞子一个、筷子一根、打气筒一个、橡胶火箭头一枚、用于制作火箭尾翼的泡沫棉一块、最后还有用于
期刊
教材简解  本课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火山和地震;二是火山和地震成因;三是地球内部运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安全教育活动中也会接触火山和地震的信息,这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前概念水平。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对地球内部运动与地貌变化之间的关系很陌生,靠假说和验证形成理论,但是他们对于此课题却是非常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板块运动实验,理解地形地貌形成原因。  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时是剧烈的,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活动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方式,由于受教育体制的影响,追求唯分至上。家长一心追求孩子高分,把孩子课后本该自由快乐的时间送给各种文化类辅导,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来进行学习活动,严重扼杀了他们创新发明的天分,导致其缺乏科技活动方面的相关经验。因此,学生在进行科技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带着学生、陪伴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需
小学科学教育的游戏化是通过对科学活动的游戏化转变,让小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这在提升小学生科学教育效果、实现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小学生科学活动教育为基础,对如何做好科学活动游戏化的设计与开展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推动小学教育工作发展带来助力。  一、运用游戏演示,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在小学科学活动中,想要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就必须先做好对他们的兴趣激发,因为兴
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其他学科来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STEM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且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有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将该课程理念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一、科学课教学状况分析  对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小学科学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几乎
钱伟长(1912.10—2010.7),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日前,一篇论文因为文末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引发全网热议。当看到作者大名时,网友纷纷表示“失敬了”“大佬随意”“作者:我就是参考文献”。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的我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  钱伟长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小学毕业后便不得不
期刊
从小学起,倪博文就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学到初中,倪博文已深入学习了智能设计知识,在系统掌握智能设计流程、框架和技术工具的基础上,逐步开始设计实践.在这个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