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批评 考什么就教什么现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明日报》消息,“高中课程改革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即以共同必修内容为主体,突出基础性,同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课程多样化来推动高中教育多样性,满足学生多样选择的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前不久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表示。谈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时,刘利民提出,新的课程方案既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既要给优质学校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使其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又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他表示,目前在高考制度改革和中学课程改革的衔接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脱节,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现象依然严重,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积极寻找考试制度改革和中学课程改革的最佳结合点。
其他文献
一、这里的文化很厚重    要讲我们龙泉中学语文教研组,就不能不讲龙泉书院,因了龙泉书院,才有了今天的湖北省首批重点高中龙泉中学。龙泉书院即龙泉中学的前身,至今已有256年的历史。书院之初,蒙馆授课的内容当然是今天我们所称的“国学”了,看看,这跟我们语文组搭上边了吧。走进龙泉中学,那历史悠久的碑刻诗文,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飞珠溅玉的泉流湖水,可以说是我们语文组校本教材的活宝贝了。几年前,马德明校长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字词教学,要想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必须先弄懂组成这篇文章的各个字词的意思,也就是说,掌握文言字词是理解整篇文言文的前提。为此,文言词语的梳理包含对实词、虚词的积累总结。尤其是部分文言虚词用法灵活,词意多变,极易混淆,急需进行归纳总结。  在语文考试中始终离不开文言虚词的考查,同学们经常也被它们搞得云里雾里。笔者针对近几年在中考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虚词进行归类,特别是“之、其、以、于
在德国的地铁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坐着站着,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本书来读。调查显示:56%的德国人在他们的业余时间喜欢或非常喜欢读书;平均49%的妇女和36%的男士每年至少买过三本书;仅汉堡市中心图书馆一年就有10,795,394本图书被读者借阅,光顾中心图书馆的人次一年为4,584,976人,平均每天18,300人;全世界最大的图书展每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举办。这些数据都说明
王先霈,著名文学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小说技巧探赏》《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文学心理学概论》《圆形批评论》《佛语哲思》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中国图书奖,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奖等。    问者:王老师
我们毫不讳言  我们是一群语文教学的守钟人  为了寻找精神归属的家园  为了花般灿烂、水般清澈的学生  为了心中至真至美至纯的语文教学  我们相聚在一起  彼此鼓劲  彼此从对方身上取暖  我们是源自于民间的草根  但我们相信  在草地上无意踩出来的小径  往往比规划的水泥路更符合人的需要  语文人永远是浪漫的  那就让我们  手挽手、肩并肩地且歌且行——  以语文的名义  这是湖北监利新教育实验
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语文教育怎么务“本”?如何生“道”?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育少慢差费,严华银等新生代语文特级教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育缺少“语文味”,针砭语文教育时弊,探究语文教育本质,寻找语文教育之“魂”,这是“本真语文”教育研究的初衷。据语文教育工具观来看,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以语文教育人文观来看,语言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总之,语文教育既学习语言,又传承文化。所以
学生作文的常见现象是内容干瘪,言之无物。探其原因,好像因为学生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单调乏味,缺乏阅历,所以写起作文来只好萝卜白菜清水煮,缺少血肉,淡而无味。实际上,“对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毛荣富《说“体验”》)。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不缺乏“行千里路”,也不缺乏才情,缺乏的是对
散文阅读一直是高中考试的“重灾区”,怎样才能做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历年的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思路,找线索,按线索把握主旨。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在这“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如果把握了文章的来龙去脉——线索,也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就可以
语文味教学虽然有浓郁的文化性,但是这种文化性与一般的文化教学还不同,语文味教学中的文化味儿是有前提和依托的,那就是生命体验。从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的课例来看,无论是“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还是“从《荷花淀》看中西文化”,都有执教者鲜明的独特的生命的印迹,这种生命的印迹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教学的文化味儿。因此,是丰富的生命体验产生了课堂教学的文化味儿,而不是相反。要说语文味儿教学流派与其他流派的不同,最核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一节中对写作的目标与内容进行了新的描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内容的变化势必引起作文教学的新一轮改革。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中,作文已成为全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中学生作文状态的异化现象也成为全社会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