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NO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患儿血清中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NO(nitric oxide)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金属蛋白酶-9、NO水平和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關系。方法 选用HIE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及硝酸还原法测定其发病后1 d、3 d、7 d血清MMP-9、NO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HIE患者血清MMP-9、NO水平与对照组水平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病3 d水平升高尤著,此后呈降低趋势。重度HIE患者发病后3 d血清MMP-9水平高于中、轻度组(F=5.119,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E患者血清MMP-9、NO水平升高,提示MMP-9、NO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病机制。程度越重,血清MMP-9、NO升高越明显。血清MMP-9、NO水平变化和脑损伤程度有关,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明胶酶B;NO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既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基MMP-9、NO与HIE的关系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研究旨在对40例HIE的新生儿和20例对照新生儿的血清MMP-9、NO水平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其在HIE病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HIE组: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围生期有窒息并经临床或头颅CT证实有HIE的患儿4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其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同期产科足月新生儿20例,均无窒息史、严重感染史及神经系统疾病,该组患儿胎龄及获取血清时的日龄与HI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MMP-9、NO定量ELIS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试剂公司进口分装美国PDL公司产品。BIO-RAD680型酶标仪(美国伯乐实验技术公司)、80-2型离心沉淀机(上海香术器械厂)、冷冻冰箱、恒温水浴箱等,硝酸。
  1.3 实验方法 患儿入院后24 h内(急性期)、3 d(高峰期)、7 d(恢复期)各采取股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置-20℃保存待测。MMP-9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NO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法。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HIE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NO水平比较 HIE血清MMP-9、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发病后3 d水平升高尤著,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
  2.2 HIE病情轻重程度与患者血清MMP-9的关系
  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发病后3 d患者血清MMP-9、NO水平,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度HIE组高于中、轻度HIE组(P<0.05)。对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与发病后3 d血清MMP-9、NO水平进行Spes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s=0.532,P=0.007)。
  3 讨论
  NO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信使,NO作为脑血管舒缩主要调节因子,在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NO过量生成或在病理性刺激时能产生神经毒性。新生儿窒息是HIE的基础,缺氧影响脑组织血管的正常灌注和微循环,而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2]。NO增加则通过毒性作用,自由基的损伤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死亡。MMPs是锌、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其功能是降解和重塑EMC,维持EMC的动态平衡。近年来,有人发现脑缺血及再灌注后出现MMPs增加,尤其是MMP- 9和MMP- 2活性增加与脑血管通透性、BBB通透性、BBB崩溃、炎细胞侵入和脑水肿明显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E患者血清MMP-9、NO水平于发病后1 d、3 d、7 d均升高,其发病后3 d水平升高尤著,可能与MMP-9导致BBB通透性增强、BBB崩溃及NO合成酶升高有关,进一步证实MMP-9、NO水平与HIE严重程度有关,即缺氧时间越长,脑损伤越重,MMP-9、NO水平越高。故MMP-9、NO水平亦可作为预测HIE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MMP-9、NO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标,其在临床的意义与应用价值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2]殷宪敏,史宝海,杨晓雯,等.硫酸镁、脑复素、高压氧治疗HIE疗效观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6):678-6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
期刊
摘要:患者主因“痛风”2年,右下肢疼痛不能行走10余天,右側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下肺斑片状影,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初步诊断:“1、右下肺炎2、右大腿疼痛原因待查”,予抗炎治疗一周无效后转院到军区总院确诊为1、肺动脉栓塞,2、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肺部感染4、痛风。  关键词:痛风;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误诊  患者,男,29岁,军官,未婚。主因“痛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体酮对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自在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到2013年4月期间,确诊的先兆流产孕妇120例,对孕妇β-HCG水平、血清孕酮值进行测定,经B超检查最终确诊为孕妇黄体酮不足、缺乏孕酮所导致孕妇出现早期的先兆流产现象。将120例孕妇随机分为的孕酮组和的对比组,每组各60例。孕酮组的60例孕妇单独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组的60例孕妇在使用黄体酮进行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行尿常规检查的女性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取样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人员特殊处理后取样方法,比较两组标本中的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及红细胞含量。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0、0、41.67%,显著低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输卵管堵塞患者90例,在知情自愿基础上,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组内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和腹部理疗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分析小儿输液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小儿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强调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制订风险防范预案,加强与病人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加强输液巡视,加强输液高峰期的管理等。  关键词:风险管理;小儿输液室;护理  小儿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病人流动性大、年龄小、沟通困难,导致护理工作量增大,护士劳动强度增加,工作压力加大,是护患矛盾和纠纷的多发区。静脉输液是护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诊刮术、宫腔镜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包括:单纯性和复杂性)患者共90例,在进行诊刮术结果出来后,在患者体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患者需在诊刮术前、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相关数据检查。检查记录9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在治疗前、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于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70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在护理方法的选择上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为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上述患者入院后即进行SDS评分,对照组SDS评分(64.75±4.25)与观察组(65.55±4.35)相比并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治疗与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骨科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骨科损伤控制应用,18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治愈率为90.0%,死亡2例,占总数的10.0%,进行术后随访10个月,经影像学X线检查,骨折处均得到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