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效果评价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种手段相结合,并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综合治疗
  轮状病毒(rotavirusinfectious,RV)肠炎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进入我院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40例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4±1.3岁,病程5小时至26日、平均病程3.4±2.1日。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3±1.4岁,病程4小时至27日、平均病程3.5±2.4日。患者症状为每日3至10次的水样便腹泻,如蛋花汤、无脓血,常伴有39°C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在调节饮食、补液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并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调节饮食。对于严重腹泻及呕吐的患儿,应暂时停止进食5小时左右,但禁食期间应注意保持正常饮水。待症状减轻后循序渐进地由少量至多量、由稀至稠恢复进食。对于尚未断奶的婴幼儿,应继续保持哺乳喂养。②补液治疗。根据患者脱水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度以下脱水患儿应口服补液,剂量于60至100ml之间酌情而定。重度脱水患儿,则应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注意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年龄、症状、身体情况等决定输液成分、剂量。③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如嗜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需氧芽孢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制剂等以恢复正常的肠道菌落平衡。④药物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249,每支2ml:50mg),剂量2mg/kg/d,以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联合西咪替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3023540,每支2ml:0.2g),剂量10mg/kg/d,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西咪替丁注射液进行治疗。
  3、疗效判定痊愈
  治疗3至4日后,大便基本成形,每日不超过2次。轮状病毒检测呈阴性,饮食恢复正常,患者精神状态较好。好转:治疗3至4日后,大便性状有所改善,每日大便不超过5次。饮食基本正常,精神状态尚可。无效:治疗3至4日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以痊愈率+好转率为总有效率。
  4、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所取数据以百分比(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
  二、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痊愈28例(70%),好转10例(25%),总有效38例(95%);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23例(57.5%),好转8例(20.0%),总有效31例(77.5%)。经X2检验对比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尝试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并选取合适的药物的综合治疗,以期寻求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方法。本组中两组患者均采用了调节饮食、补液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综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多种治疗。治療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实验组40例患者痊愈28例(70%),好转10例(25%),总有效38例(95%);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23例(57.5%),好转8例(20.0%),总有效31例(77.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为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常发于秋、冬季,春夏可散发。该病的主要表现为泻水样便,5~10次/日,伴呕吐及发热,自然病程7~10天。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每年全世界HRV肠炎患儿多达14亿,到3岁时为止,世界上几乎每个小儿都感染过HRV。目前,轮状病毒肠炎西药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但中药对腹泻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轮状病毒肠炎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成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微生态有以下功能:①影响吞噬功能:现代人过多接触的化学物质和药物似乎改变了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益生菌细菌作用后产生的低分子量多肽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而后者能恢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②增强免疫应答:在黏膜表面的适应性免疫代表了机体的体液免疫,提供了抵抗异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屏障。③非免疫防御。
  近年报道,轮状病毒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临床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运化失常则腹泻,按摩推拿穴位,能通过刺激经脉和穴位,加强经络气血运行,调和脾胃,摄纳有权,运化正常,达到治疗目的。此项治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儿易于接受。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孟利.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
  [2]席里.注射用小儿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李静.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75例[J].中国药业,20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体会。方法:抽取在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对护理过程非常满意的有29例,满意的有8例,不满意的有3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反应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方面的作用,并比较血小板计数与血沉、C-反应蛋白在评估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调查2013年1-1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共112例,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以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将血小板计数与传统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作用进行比较,以评估血小板计数在炎症性肠病疾病过程中对病情活动判断的作用
期刊
摘要:目的:对低危的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艾易舒(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结合保守治疗的方法,研究对远期、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5例低危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5例)2组,A组给予艾易舒治疗2疗程并辅以支持、对症处理,B组仅支持、对症。结果:A组中病情稳定者20例(66.67%),B组病情稳定者1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年EFS分别为:53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2008?????—2010年选择包头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行肝部分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有肝硬化的病人30例,其中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5例,肠外营养(PN组)15例。两组约于术后24h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共7d。观察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病人的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在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国内2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R,PDR)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检测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文献追溯收集1989-2014年关于2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血浆HCY水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包括9
期刊
摘要: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代谢异常。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血管、心脏、神经、肾脏、眼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五面,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肩外展固定支架,闭合穿针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三种方式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60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闭合复位肩外展固定支架固定15例,闭合穿针固定21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2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优良率等。结果:3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2周、10周、8周。3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的疗效观察,以期寻找治疗脑瘫等经济有效方案。方法:纳入2011年8 月~ 2013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康复住院和家庭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先医院康复3个月,再家庭康复3个月),B组:(先家庭康复3个月,再医院康复3个月),进行医院康复和家庭康复的交叉对照研究,评估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有显著
期刊
摘要:先兆流产是妊娠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种临床病症,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继续妊娠,有效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可以从饮食、生活起居、医疗环境、护理治疗、卫生保健、心理调节、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  关键词:先兆流产;护理;体会  先兆流产临床上以阴道出血,腹痛,腰酸,下坠等为主要表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干预性护理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围术期的干预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月分娩的有34例(85%),对照组有29例(72.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