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并发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肺动脉栓塞误诊一例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患者主因“痛风”2年,右下肢疼痛不能行走10余天,右側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下肺斑片状影,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初步诊断:“1、右下肺炎2、右大腿疼痛原因待查”,予抗炎治疗一周无效后转院到军区总院确诊为1、肺动脉栓塞,2、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肺部感染4、痛风。
  关键词:痛风;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误诊
  患者,男,29岁,军官,未婚。主因“痛风”2年,右下肢疼痛不能行走10余天,右侧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1天到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确诊患“痛风”,入院10余天前因喝啤酒出现双足拇趾关节疼痛,认为“痛风”发作,未就诊在家卧床休息了4天,双足拇趾关节疼痛稍缓解,后来又出现右小腿酸胀痛,仍未就诊,在家继续卧床休息了5天疼痛逐渐上移至右大腿。1天前突然出现右侧胸部疼痛、轻度轻度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痰,有少量咯血,遂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吸烟史5年,平均30支/天。查体:体型略胖,精神差,痛苦面容,听诊呼吸音稍粗,右下肢轻度肿胀,可及指凹性水肿。胸部CT示:右下肺斑片状影,血常规:白细胞12.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初步诊断:“1、右下肺炎2、右大腿疼痛原因待查”,给予抗感染、祛痰等对症治疗一周,仍有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病情无明显好转,且右下肢肿痛加重,转到北京军区总院进一步诊治。到军区总医院后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右侧深静脉血栓形成。化验D-二聚体定量测定3.677mg/L,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3.5s,凝血酶原活动度68%,纤维蛋白原定量4.35g/L,均增高。明确诊断:1、肺动脉栓塞,2、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肺部感染4、痛风。后在局麻下行肺动脉碎栓、溶栓+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予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住院20天后出院。
  讨论:据文献报道,国外肺栓塞和肺梗死的发病率很高,美国每年发病率约60万,三分之一死亡,占死因第三位[1],我国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阜外医院报告的900余例心肺血管疾病尸检资料中,肺段以上大血栓堵塞者达占心肺血管病的11%,由于肺栓塞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致误诊漏诊,据报道国外肺栓塞误诊率为67%,国内有报道80%左右[2]。本例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为肺栓塞。其特点有:1.患者为青年男性,体型略胖。有大量吸烟及“痛风”病史。2.患者有痛风发作致卧床史。3.查体有右下肢血栓形成的体征,但肺栓塞体征不明显,化验D-二聚体定量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定量均增高支持诊断。误诊原因:1、认为青年人肺栓塞少见,近期无骨折、手术及恶性肿瘤等,因此鉴别诊断未考虑肺栓塞;2、患者有咳嗽咳痰及咯血,且化验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胸部CT示右下肺斑片状影支持肺部感染,鉴别诊断时考虑常见病而忽略了相对少见病肺栓塞。3、患者原有痛风,以为右下肢疼痛为痛风所致,没有考虑到静脉血栓形成。4、肺栓塞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基层医生警惕性不高思路不宽广,且查体不细致,影响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患者此次发病因“痛风”发作而起。痛风即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有促进氧化、炎症及损伤内皮细胞作用,可以引发多种心血管事件,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3];而患者因“痛风”卧床长达10天必然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加上患者偏胖,这些都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若活动可导致栓子脱落,最终导致肺栓塞[4]。医生对多部位出现的多种病症应该整体考虑、尽可能用一元化病因去诊断,可能会减少误诊误治。因此,基层医生对有肺部疾病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以免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
  [1]彭燕.肺血栓栓塞症22例分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4;3.51
  [2]程显声.主编 肺血管疾病学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79-195
  [3] 修岩. 高尿酸血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医学信息 2010年05月第23卷第5期1470-1472
  [4]2010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0年1月 第49卷第1期 74-75
  作者简介:
  吴世友,1972.01出生,1992.12入伍,1995.09入白求恩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专业,1998.07到66028部队医院工作至今。2005年3月晋为主治医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反应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方面的作用,并比较血小板计数与血沉、C-反应蛋白在评估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调查2013年1-1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共112例,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以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将血小板计数与传统的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作用进行比较,以评估血小板计数在炎症性肠病疾病过程中对病情活动判断的作用
期刊
摘要:目的:对低危的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艾易舒(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结合保守治疗的方法,研究对远期、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5例低危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35例)2组,A组给予艾易舒治疗2疗程并辅以支持、对症处理,B组仅支持、对症。结果:A组中病情稳定者20例(66.67%),B组病情稳定者1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年EFS分别为:53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2008?????—2010年选择包头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行肝部分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有肝硬化的病人30例,其中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5例,肠外营养(PN组)15例。两组约于术后24h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共7d。观察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病人的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在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国内2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R,PDR)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检测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文献追溯收集1989-2014年关于2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血浆HCY水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包括9
期刊
摘要: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代谢异常。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血管、心脏、神经、肾脏、眼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五面,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肩外展固定支架,闭合穿针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三种方式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60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闭合复位肩外展固定支架固定15例,闭合穿针固定21例,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2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优良率等。结果:3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2周、10周、8周。3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的疗效观察,以期寻找治疗脑瘫等经济有效方案。方法:纳入2011年8 月~ 2013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康复住院和家庭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先医院康复3个月,再家庭康复3个月),B组:(先家庭康复3个月,再医院康复3个月),进行医院康复和家庭康复的交叉对照研究,评估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有显著
期刊
摘要:先兆流产是妊娠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种临床病症,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继续妊娠,有效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可以从饮食、生活起居、医疗环境、护理治疗、卫生保健、心理调节、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  关键词:先兆流产;护理;体会  先兆流产临床上以阴道出血,腹痛,腰酸,下坠等为主要表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干预性护理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围术期的干预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月分娩的有34例(85%),对照组有29例(72.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