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人道与德行”的指引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iegfiusbkufbakue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论语,如果能细读、通读的话,有心的读者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夫子何能,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跟随他?须知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中国人口总数(不算四夷等少数民族)据专家测算也不过一千万有余,而《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在当时是多大的一个群体啊!《孔子家语》中还专门有一篇《七十二弟子解》,列有这七十二位弟子的姓名、字号、国籍等,很多人还附有简介。这些人来自各个国家,有贵族、有平民,有少年才俊、也有沧桑老成,有兄弟同学、也有父子同门,这些“国际粉”离家别亲,追随孔子学习,甚至许多人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长途跋涉中不仅风餐露宿,甚至数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如此看来这些学生可都是实打实的“铁粉儿”啊。
  夫子用什么手段“吸粉儿”?
  孔子有特异功能之类的法术吗?非也!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对这些神怪之类的玄秘现象讲都不讲。
  孔子搞宗教性的精神控制吗?非也!夫子提倡“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强调“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甚至对于天道都谈得很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
  难道夫子是高富帅,靠财富号召了大量拥趸?夫子身材是很高,“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孔子世家》)根据吴承洛先生《中国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代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19.91厘米,那么孔子的身高就相当于今天的1.91米还要多一点。虽然个子高,但孔子的颜值并不高,《史记·孔子世家》说他“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日丘云”。所谓的“圩(yu)顶”,就是中间低而四周高,根据《索引》的解释,就是“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这样看来,孔子的头顶骨是中间低而四边高,就像“尼丘山”一样,因此才起名字叫做“丘”。因此,夫子长得不但不帅,而且有点儿丑。据孔子学生的学生,比孔子晚220多年的荀子描述他的祖师爷:“仲尼之状,面如蒙俱。”(《荀子·非相》)“蒙俱”是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是用来吓唬鬼魅的。如此说来,夫子不但有点儿丑,而且有点儿凶!当然,这样的面相也就不可能有明星效应了。
  至于财富,孔子不贫穷,但也不富裕。学生们跟随孔子学习是要交学费的,学费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因此孔子平常也没有太多的闲钱。以至他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去世,颜回之父颜路(也是孔子弟子)请求孔子把他的车卖掉来为颜回买外棺(椁),孔子也未同意。“颜渊死,颜路请子车以为之椁。子日:‘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篇》: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说,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自己的车为颜回买外棺。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也都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孔鲤死了,有内棺而没有外椁。我不能徒步行走而卖掉车给颜回买外椁。我担任过下大夫的官职,是不可以没有车的。”可见,孔子家无余财。
  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学生跟随孔子?——是人道,是德行。
  宣发人道,引导德行
  人之所以有种种的烦恼和痛苦,是因为我们虽生而为人,却并不明白为人之道,不知本分,不尽本职,如盲人骑瞎马,总是提心吊胆,不能心安,所以“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在愁中即病中”。而孔子找到了“人道”,且能引导学生把人道“得在身上、行在身上”,这就是德行。所以说“德者,得也”。人做好了,知道明人伦,尽本分,才能做好事,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梦恬心安,才能“君子无一日之忧而有终生之乐”。
  翻开论语,开篇即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乐!
  吃饱喝足再小憩一觉,“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有乐!
  如果生活困难更要乐,这是生活态度!“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论语·学而》)——要乐!
  好学生的标准必须会乐,不管生活境况如何,一如既往地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苦中作乐!
  人生如此之乐,以至夫子“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夫子乐,夫子也给予学生乐。《论语》中对乐多有记录,仅表示欢乐的“乐”字就出现了十次之多。夫子能有千百人的追随——是夫子帮学生们找到了人道这个大本,从此离苦得乐,解决了本的问题,“本立而道生”,无论从事政事、文学、外交等何种职业,都可以学有所成。所以孔子的教学内容,在所谓的“孔门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以德行为首。如果没有孔子宣发人道,人生都在黑暗中摸索,所以古人說“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务本需从心性最初处培养
  为人之本从哪里下手呢?
  孔子讲仁,“仁者爱人”,人是感情动物,必先发乎情,有真情才有真善,懂得感恩,懂得亲爱,才能是人。父母恩最重,兄弟情最亲,知恩图报,即是孝悌,所以孔子之教,以孝惮为首。
  故《论语》第一篇《学而》重在立本。有子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同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找到了“本”我们才有着力处,才能梦恬心安。明朝冯梦龙解释此章最有味道,他说,“仁”虽是人心人性,连“孝悌”亦从仁生,然而却是浑沦名目(意为不易捉摸)。至于萌为情,发为才,自然有个最真切处。若胡乱下手,便有齐王易牛、墨子兼爱之病,故不日“务仁”而欲人务“孝悌”。孝悌是本,则“务本”便须从心性最初流露处培养扩充。
  所以孔子要求弟子首先要学孝悌,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意思是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言行谨慎信实,博爱大众,亲近仁人。这样躬行实践如还有余力,可以去学习文化。
  “自古圣贤仁人莫不由弟子出,弟子之事尽,而圣贤不外此”,冯梦龙说:人之一身,非入即出,非行则言,非待人接物则燕居独处,今无一时一事不在范围中,放心(放逸之心)安得不收,德行安得不纯?——所以做好弟子是圣贤的根基,修心养德皆从此开始。
  然而,真的想践行这些就需要竭力行之,念兹在兹,不是巧言令色,不是嘴上功夫,是需要花大力气的,所以孔子才会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学文固然包合了学六艺等,但须注意,所谓“泛爱众,而亲仁”,爱和亲有程度的不同,亲仁是亲近仁人君子,如不是仁人则不与之亲,只泛爱而已,如此,亲仁又何尝不是学?普通人闲散惯了,并不觉得“有余力”,体会到“有余力”,一定是个身体力行的人。
其他文献
从金融数学模型的角度我们把资产配置的方向定位在:合理的风险、匹配的标准、多元化配置、最小化税收、最大化回报。资产配置最直接明了的理念其实就是在财富管理组合中筛选和匹配资产类型和分配这些资产类型在整个财富配置过程中的权重比例。所以,资产配置其实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研究我们基于财富管理的心理喜好、风险承受能力、多元化的资产筛选眼光、税务分析筹划的能力和关键决策实现的过程。资产配置的过程其
期刊
长荣集团创办人张荣发先生辞世后,其二房独子张国炜公开张荣发遗嘱,遗嘱当中对于张荣发先生身后财产规划,以及主张张国炜是长荣集团总裁所引发的后续传承风波与争议,最后虽然顺利落幕,但这一事件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规划有相当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企业传承规划时,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主观意志、法律规范,以及股权与领导权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应努力避免因传承规划不一致引发后续企业与家族可能的纷扰与影响。  反复变化的接
期刊
健康管理,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基于个体成长的职守,更是对于家庭的承诺和传承赋予的使命。进入2018年以来,《家族企业》杂志与生命涯国际抗衰防癌医疗中心携手打造的“家族约滙”系列活动,以“一期一会”的形式相继落地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城市,旨在让更多的高净值人士及其身后的中国高净值家族,重新认知生命、感受美好医疗,以此为基础去创造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生的美满。  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经济态势,让拼
期刊
慈善信托作为一项国际通用的公益制度,源起英国,后被广泛传播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英美法系国家是先有信托,后将信义精神渗透丰富到公司和其他组织形式;而大陆法系先有财团法人作为公益慈善的载体,因此如何妥善安置信托制度成为了重要问题。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在慈善信托的移植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有完善相关立法,才能促进慈善信托更加快速发展。  信托响慈善基因  “信托”产生于英国
期刊
今天的企业家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没有实现超越以前,我们许多人会心生焦虑,会有许多烦恼,生出许多的困惑。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烦恼和困惑,就是因为我们的哲学思考不够。  老子在《道德经》里这样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就是圣贤的境界。我们今天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思考不够深刻,之所以思考不够深刻,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明朗。心之所以不够明朗,是因为它被两样东西遮住了:一个叫不明,一个
期刊
如果将健康比喻成一头大象,我们都是寓言里那些蒙上了眼睛摸象的旅人。对于健康,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疾病、医学、生命认知的大视野、大关怀、大彻悟。  在中国,在全民惜生保健的氛围里,人人都渴求健康,但没有几个人能明白“健康究竟是什么”,即使医学专家也只具备关于躯体的生物学向度、学术深井的健康知識、技术,而不曾理解和领悟健康的慧根,甚至没有兴趣叩问健康、疾病、疾苦、疾患的语词意义。其实,在中文语义中,健与
期刊
在欧美,“慈善就像呼吸一样正常”。有人做过统计,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每个家庭年均约捐款1000多美元。在美国,非营利性的慈善组织共有140多万个。与富裕人群相比,低收入人群捐款的比例更高,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出收入的5.2%,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的捐款比例仅为2.2%。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但据英国慈善救助基金会每年发布的全球慷慨指数显示,201
期刊
胸有大局,是作为主事者必备的素质,其层次也相当丰富,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它可以是一种品德,也可以是一种能力,还可以是一种担当。今天先来谈作为品德的大局观。  委曲求全的气度  蔺相如礼让廉颇的故事妇孺皆知,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绘成连环画,广为流传。蔺相如“情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京剧《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台词)的精神,正是大局观在道德层面上的最佳体现。与国家安危相比,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呢?赵国若因
期刊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们最关切的问题,之所以如此,理由很充分,因为人才问题既昂贵又普遍。  凯洛格商学院(Kellogg School)管理和组织学兼职讲师、猎头公司Strong Suit Executive Search首席人才官杰夫·海曼(Jeff Hyman)谈到,优秀员工的生产率可能是普通员工的好几倍。他说:“通过招募适当的人才,你会获得不可估量的价值,并打造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组织。”  对
期刊
华人收藏界的泰斗张宗宪常说“收藏,物有物缘”。  从事唐卡艺术收藏行业近二十年,我对张老前辈这句话的感触日深。大约是在2004年的春天,我忽然“着了魔”一般地爱上了有汉文化烙印的“嘎哧”画风唐卡,到处搜罗寻觅可收藏的作品。这种唐卡画风比较小众,仅存于西藏昌都和四川德格藏区,市面上的收藏体量不是很大,很难轻易获取精品。所以一般入手后,藏友们大多选择私藏、深藏,不再出手交易了。  不是为你而来,就是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