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耽去职中的智慧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有大局,是作为主事者必备的素质,其层次也相当丰富,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它可以是一种品德,也可以是一种能力,还可以是一种担当。今天先来谈作为品德的大局观。
  委曲求全的气度
  蔺相如礼让廉颇的故事妇孺皆知,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绘成连环画,广为流传。蔺相如“情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京剧《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台词)的精神,正是大局观在道德层面上的最佳体现。与国家安危相比,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呢?赵国若因将相不和而被强秦所灭,又哪里有蔺相如、廉颇的容身之处呢?蔺相如令人肃然起敬的,正是这种为大局委曲求全的气度。
  蔺相如去世以后,赵国政局发生了变化。廉颇因为性格耿直而不为宵小所容,最终被迫出走。楚王听说这一消息后,赶紧派人重金聘请廉颇。廉颇来到楚国,带领着楚国军队打过一次仗,没有建立功勋,讲了一句颇令人感伤的话:“我思用赵人!”(《资治通鉴》卷六)一辈子身为赵将,廉颇非常熟悉赵国军队的特性,一旦让他指挥陌生的楚军,就再也展现不出一代名将的风范。战火依然纷飞,但战场再也没有当年叱咤风云的廉将军。数年后,廉颇在楚国黯然去世。廉颇的结局恰好证明了蔺相如当初的判断,若赵国不存,即便一身本事如廉颇,也难觅真正的用武之地。
  不计个人得失的气度
  中国历史上,能像蔺相如这样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者,不乏其人。唐代的贾耽就是其中之一。贾耽是中唐名臣,且精于地理学。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贾耽以明经科中举,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至唐德宗时期已位居宰相,直至宪宗初年去世。期间,他和当时所有人一样,经历了安史之乱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与灾难。公元763年,史朝义的死亡,在名义上宣告了安史之乱的结束。但事实上,由安史之乱遗留下的叛军与藩镇割据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以河北三镇为代表的叛军余孽虽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一直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谋求独立。
  唐德宗时期,河北叛乱又起。中央政府本来就财政窘迫,人力紧张,而朝廷派往平乱的大帅朱滔,意在玩寇,后来干脆也加入了叛乱队伍,自称冀王。这对朝廷来说当然是雪上加霜,但糟糕的还不止这些。与河北叛军遥相呼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扯起了反旗。而在随后朝廷调令径原节度使的军队赶赴淮西战场平叛时,因朝廷赏赐少,将士冻饿,径原军竟在行军途中发生哗变,不仅没去平叛,反而转身攻打帝都长安。居住在长安的旧军阀朱泚乃朱滔之兄,被攻入长安的径原叛军奉为领袖。仓促之际祸起肘腋,毫无防备的唐德宗只得狼狈出逃至奉天,史称“径原兵变”,朝廷颜面扫地。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783年,当时的贾耽,正在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属于忠于朝廷的一派。心系朝廷安危,也为打探局势,贾耽于次年派遣他的部下樊泽赶到奉天勤见唐德宗。樊泽完成任务后,回襄阳复命。樊泽回来后,贾耽安排了次宴会,重要的僚属们都参加了。正在高饮之际,忽然有朝廷紧急命令送达。贾耽取过来看了看,原来是朝廷任命了樊泽为新的节度使取代贾耽,并命贾耽至奉天待命。为不影响大家的酒兴,贾耽若无其事地将朝廷的敕令放进了怀中,继续和僚属们宴乐。
  宴会结束后,贾耽向僚属们宣布了朝廷的命令。有一位名叫張献甫的将领听完之后忿忿不平,替贾耽感到不值。张献甫质问樊泽说,贾大人命你入朝天子,你居然耍起花招,为自己谋求地位,夺取贾大人节度使的位置,真是不忠不义之人!愤怒的张献甫甚至主张杀了樊泽。张献甫不便明斥朝廷行事荒唐,只能把气都撒在樊泽身上。贾耽赶紧出面制止张献甫,说既然朝廷已经正式下达了任命状,那从现在开始樊泽就是节度使了,你们不能这样对待节度使。
  为了让樊泽安心接受朝廷任命,贾耽当天就离开了辖区,前往奉天待命。走的时候带上了张献甫。胡三省评论说,贾耽之所以当天就离开辖区,除了表明对朝廷决议的尊重外,也是向所有将士表明,自己没有任何贪恋权位的意思,那些对樊泽不满的人就没有理由借机制造混乱了。而把张献甫带走,更是体现了贾耽思虑周密。如果把张献甫留在襄阳,他和樊泽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会再度爆发并升级。无论是樊泽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而杀了张献甫,还是张献甫纠合势力驱逐樊泽,都是不好的结果。所以贾耽决定将张献甫带走,这样既保全了樊泽,也保全了张献甫。
  唐德宗有点小家子气,被后世史学家讥为好“察察为明”,喜欢在小事情上猜忌、防范大臣,并干预一些非常琐碎的事务。突然下令让樊泽替代贾耽,显然也是出于猜忌。贾耽却并不以此为意,平静地接受朝廷决议,安然上道。贾耽的忠诚与智慧,在时间的砒砺中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于公元793年被唐德宗任命为宰相。贾耽胸有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气度,完全可以和蔺相如媲美。
其他文献
传承系统中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与同辈人的关系?  其实与同辈人的关系,讲的也是和当下自己的关系。同龄人是一面镜子,照出目前的你身处何地。由于这群人的身份、成长和学习的背景都比较接近,因此参照意义更为明显。  作为接班人,不管是社会认知,还是群体中的自我关系认知,都是当下无可回避的客观存在。你自然会关心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在干什么,他们做得好的是什么,他们被人讨厌的是什么,整个社会对这个群体的误解是什么,
期刊
不久前的周末笔者应邀参加“2018王煜全创新地图大会”,王煜全提到“各个产业都面临科技的冲击,真正的风口是科技”。确实,今天的中国仿佛是一个最热衷于科技创新,但是又缺少科技创新的国家,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国家性的群体会对科技有如此高的热忱。  传统可以是智能的  信息技术是一个行业么?一个通信领域的专家曾告訴我,“其实你慢慢地会发现,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后是需要掌握更多行业性知识的,我在2008年时
期刊
14年前,28岁的史葛-哈利臣( Scott Harrison)在乌拉圭举办了一场千人派对,同时为自己带来一场改变一生的认同危机。通过千人派对,史葛发现自己虽然过着开宝马跑车、住曼哈顿豪宅的奢华生活,但其实他并不快乐,而且活得一团糟。千人派对后,史葛发誓,回到纽约他必须要改变自己。因为他的改变,后来改变了成千上万非洲人的生活。  史葛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夜店推广员,带富豪到曼哈顿不
期刊
从金融数学模型的角度我们把资产配置的方向定位在:合理的风险、匹配的标准、多元化配置、最小化税收、最大化回报。资产配置最直接明了的理念其实就是在财富管理组合中筛选和匹配资产类型和分配这些资产类型在整个财富配置过程中的权重比例。所以,资产配置其实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研究我们基于财富管理的心理喜好、风险承受能力、多元化的资产筛选眼光、税务分析筹划的能力和关键决策实现的过程。资产配置的过程其
期刊
长荣集团创办人张荣发先生辞世后,其二房独子张国炜公开张荣发遗嘱,遗嘱当中对于张荣发先生身后财产规划,以及主张张国炜是长荣集团总裁所引发的后续传承风波与争议,最后虽然顺利落幕,但这一事件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规划有相当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企业传承规划时,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主观意志、法律规范,以及股权与领导权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应努力避免因传承规划不一致引发后续企业与家族可能的纷扰与影响。  反复变化的接
期刊
健康管理,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基于个体成长的职守,更是对于家庭的承诺和传承赋予的使命。进入2018年以来,《家族企业》杂志与生命涯国际抗衰防癌医疗中心携手打造的“家族约滙”系列活动,以“一期一会”的形式相继落地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城市,旨在让更多的高净值人士及其身后的中国高净值家族,重新认知生命、感受美好医疗,以此为基础去创造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生的美满。  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经济态势,让拼
期刊
慈善信托作为一项国际通用的公益制度,源起英国,后被广泛传播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英美法系国家是先有信托,后将信义精神渗透丰富到公司和其他组织形式;而大陆法系先有财团法人作为公益慈善的载体,因此如何妥善安置信托制度成为了重要问题。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在慈善信托的移植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有完善相关立法,才能促进慈善信托更加快速发展。  信托响慈善基因  “信托”产生于英国
期刊
今天的企业家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没有实现超越以前,我们许多人会心生焦虑,会有许多烦恼,生出许多的困惑。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烦恼和困惑,就是因为我们的哲学思考不够。  老子在《道德经》里这样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就是圣贤的境界。我们今天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思考不够深刻,之所以思考不够深刻,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明朗。心之所以不够明朗,是因为它被两样东西遮住了:一个叫不明,一个
期刊
如果将健康比喻成一头大象,我们都是寓言里那些蒙上了眼睛摸象的旅人。对于健康,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疾病、医学、生命认知的大视野、大关怀、大彻悟。  在中国,在全民惜生保健的氛围里,人人都渴求健康,但没有几个人能明白“健康究竟是什么”,即使医学专家也只具备关于躯体的生物学向度、学术深井的健康知識、技术,而不曾理解和领悟健康的慧根,甚至没有兴趣叩问健康、疾病、疾苦、疾患的语词意义。其实,在中文语义中,健与
期刊
在欧美,“慈善就像呼吸一样正常”。有人做过统计,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每个家庭年均约捐款1000多美元。在美国,非营利性的慈善组织共有140多万个。与富裕人群相比,低收入人群捐款的比例更高,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出收入的5.2%,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的捐款比例仅为2.2%。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但据英国慈善救助基金会每年发布的全球慷慨指数显示,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