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物缘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收藏界的泰斗张宗宪常说“收藏,物有物缘”。
  从事唐卡艺术收藏行业近二十年,我对张老前辈这句话的感触日深。大约是在2004年的春天,我忽然“着了魔”一般地爱上了有汉文化烙印的“嘎哧”画风唐卡,到处搜罗寻觅可收藏的作品。这种唐卡画风比较小众,仅存于西藏昌都和四川德格藏区,市面上的收藏体量不是很大,很难轻易获取精品。所以一般入手后,藏友们大多选择私藏、深藏,不再出手交易了。
  不是为你而来,就是擦肩而过
  或许是对“嘎哧”的这份执着并不多见,我找嘎哧唐卡的事儿在圈子里慢慢传開了。而“物有物缘”往往伴随着“不期而遇”。
  记得那年5月底的一天,天气特别的晴朗,一个藏族朋友扎西背着画筒,急匆匆地从机场直奔我家。扎西是青海人,长得很瘦很黑,我一直叫他“小扎西”。小扎西主要经营热贡唐卡,常年为成都、昆明的朋友找作品,因为我曾经在那里探寻唐卡,因此我们有了交集。如今,弘唐的收藏库里还有当年从小扎西处购进的几幅“热贡画风唐卡”极品。
  “健丰哥,我知道你想找西藏昌都的好唐卡!”小扎西进门喝了口水,第一句话就说到我心里去了,那时我已入手了几幅这类作品。小扎西算汉语说得好的,还能简单铺垫两句,我曾经接触过的几位藏人朋友几乎不会说汉语,但也没太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唐卡本身就是个沟通的桥梁。
  “辛苦了,兄弟,这次你带来什么了?”每到这时,我都尽量表现得不是那么的急切,其实心早就飘到云霄上了,收藏这事儿你要说没“瘾”还真玩不下去。看到藏品的一瞬间,往往是个决定大悲大喜的瞬间,成与不成都在这一刻了。
  小扎西带来的是一组五张套《十八罗汉》,当小扎西打开画筒的那一刻,我没想到自己会如此被震撼。后来每当跟人提起那一幕时,我总调侃自己“当时眼珠子差点没掉到桌上去,砸着这套旷世的作品”。嘎哧作品的基本功极有讲究,常说到的“上天下地”,是形如晕染,很多画师往往这关就过不去;而单单一个“开脸”,也就是在人物(佛菩萨及罗汉)的描绘上,也能分出极多的层次。而这组五张套,在每一幅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上无不是精彩绝伦的。
  每每回忆这段收藏经历,我皆会感慨张先生说的“物有物缘”:每一件艺术品也许都有它自己的缘分,天然有一位在等待它的人。我常想,收藏的人与收藏品,“不是为你而来,就是擦肩而过”。
  冲破“艺术的骄傲”
  收藏中的缘分,不仅是与作品,更是在与一个个人之间的缘分,比如藏友,比如画师——我们不妨再来说说唐卡画师昆塔才让师傅,和他的作品《文殊菩萨》。昆塔是热贡画风的画师,常年定居青海藏区,我们是在很偶然的机缘下相识的。他在传统功夫线描、晕染上是极为扎实的。2011年我们开始合作,不断收藏他的作品后,艺术交流自然也就频繁了起来。
  有一次,我记得是在青海热贡他的家里,我们聊起了嘎哧的话题。“热贡很严谨,很工整,也是很好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在结构上借鉴下嘎哧画风的大开大合、画面弹性以及层次感呢?”虽然昆塔师傅的汉语“相当的不咋地”,但他认真地听着,努力地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您有图片可以给我看看么?”
  如今,昆塔才让已经扛起了“新热贡”唐卡的大旗。有人这样评价他“深入传统而不拘泥,大开大合毫无匠气”。而《文殊菩萨》就是其在2017年艺术创作巅峰期极具代表性的精品。
  第一眼看到这幅唐卡成品的时候,是和我的合伙人、弘唐的艺术总监吕颖在一起,“确实是幅极品”,我们俩同时赞不绝口。吕颖彼时入行已经七八年了,也算是看过几千幅作品,我印象里她很久没这样兴奋过了。
  收藏唐卡这么久,我深知在某一类画风上越有成就的画师,越不大可能去接受、研习,以至深入其它画风的精髓。虽然昆塔才让师傅在热贡画风的领域已经小有成就,但在“匠气”的问题上,昆塔师傅的自我反思与觉醒是深刻的。困扰热贡唐卡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它的结构完全被束缚住,无法给绘制者、观者任何想象的空间。而这本身就有可能扼杀艺术想象力和个性表达,缺乏从容与自由。这六七年间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画得更高级,更内美”。昆塔师傅的立场也很鲜明“嘎哧就很好,我要学习”。
  以这幅《文殊菩萨》黑金唐卡来说,它结构取自嘎哧,工笔细节又来源于热贡,把这两大流派最完全地结合在了一幅画里。谁会承接这幅唐卡作品“为你而来”的缘分呢?
  “这样的作品我们会很珍惜,也许会在弘唐待上数年也未可知。”在遇到友人季总夫妇之前我曾这样想。
  “物缘”里透射着精神,承载着寄托
  记得那天季总夫妻俩兴致盎然地来会馆请《黄财神》唐卡,“新职场新气象,生意一直发展很顺利,也需要财神加持一下。”几杯清茶过后,我拿出几幅作品品鉴。季总收藏很资深,也很有眼力。夫妇俩看了两幅唐卡,频频点头;最后欣赏的,就是昆塔师傅的这幅《文殊菩萨》。季夫人的眼神在一刹那间突然定住了,看着这幅画,她被三尊里左下方的金刚手菩萨吸引住了。“颜色真好,真好看。”她对着画赞不绝口。夫妇俩询了价,一如既往,当场拍板收藏了这幅作品。
  一幅作品能够得到一位欣赏它的收藏者就是“物有物缘”,每一幅高水平的艺术品,在某一个阶段,必然有一个和它最有缘分的人。一旦条件成熟,就会缘分落地。作品能否有好的归宿也是我们这些老一点的收藏人的心结,多少钱是其次,您爱它,就是给我们最好的一份回馈,也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期待。
  收藏之路遥遥,一代又一代。写下这篇文字的同时,远在纽约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洛克菲勒家族的藏品正在不断地落糙成交。六代人的收藏,艺术品囊括亚欧古、近现代最优秀的艺术家,几十件作品又有了新的主人,结下了新的“因缘”。
  这样的信息让我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传承。传递往复的“物缘”里透射着精神,承载着寄托和对后辈的期待,它远比现金或者枯燥的数字要来得更厚重,也更理性。甚至,这里面蕴藏着家族祖辈对生命深层次意义的思考与梳理。
其他文献
14年前,28岁的史葛-哈利臣( Scott Harrison)在乌拉圭举办了一场千人派对,同时为自己带来一场改变一生的认同危机。通过千人派对,史葛发现自己虽然过着开宝马跑车、住曼哈顿豪宅的奢华生活,但其实他并不快乐,而且活得一团糟。千人派对后,史葛发誓,回到纽约他必须要改变自己。因为他的改变,后来改变了成千上万非洲人的生活。  史葛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夜店推广员,带富豪到曼哈顿不
期刊
从金融数学模型的角度我们把资产配置的方向定位在:合理的风险、匹配的标准、多元化配置、最小化税收、最大化回报。资产配置最直接明了的理念其实就是在财富管理组合中筛选和匹配资产类型和分配这些资产类型在整个财富配置过程中的权重比例。所以,资产配置其实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研究我们基于财富管理的心理喜好、风险承受能力、多元化的资产筛选眼光、税务分析筹划的能力和关键决策实现的过程。资产配置的过程其
期刊
长荣集团创办人张荣发先生辞世后,其二房独子张国炜公开张荣发遗嘱,遗嘱当中对于张荣发先生身后财产规划,以及主张张国炜是长荣集团总裁所引发的后续传承风波与争议,最后虽然顺利落幕,但这一事件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规划有相当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企业传承规划时,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主观意志、法律规范,以及股权与领导权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应努力避免因传承规划不一致引发后续企业与家族可能的纷扰与影响。  反复变化的接
期刊
健康管理,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基于个体成长的职守,更是对于家庭的承诺和传承赋予的使命。进入2018年以来,《家族企业》杂志与生命涯国际抗衰防癌医疗中心携手打造的“家族约滙”系列活动,以“一期一会”的形式相继落地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城市,旨在让更多的高净值人士及其身后的中国高净值家族,重新认知生命、感受美好医疗,以此为基础去创造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生的美满。  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经济态势,让拼
期刊
慈善信托作为一项国际通用的公益制度,源起英国,后被广泛传播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英美法系国家是先有信托,后将信义精神渗透丰富到公司和其他组织形式;而大陆法系先有财团法人作为公益慈善的载体,因此如何妥善安置信托制度成为了重要问题。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在慈善信托的移植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有完善相关立法,才能促进慈善信托更加快速发展。  信托响慈善基因  “信托”产生于英国
期刊
今天的企业家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没有实现超越以前,我们许多人会心生焦虑,会有许多烦恼,生出许多的困惑。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烦恼和困惑,就是因为我们的哲学思考不够。  老子在《道德经》里这样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就是圣贤的境界。我们今天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思考不够深刻,之所以思考不够深刻,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明朗。心之所以不够明朗,是因为它被两样东西遮住了:一个叫不明,一个
期刊
如果将健康比喻成一头大象,我们都是寓言里那些蒙上了眼睛摸象的旅人。对于健康,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疾病、医学、生命认知的大视野、大关怀、大彻悟。  在中国,在全民惜生保健的氛围里,人人都渴求健康,但没有几个人能明白“健康究竟是什么”,即使医学专家也只具备关于躯体的生物学向度、学术深井的健康知識、技术,而不曾理解和领悟健康的慧根,甚至没有兴趣叩问健康、疾病、疾苦、疾患的语词意义。其实,在中文语义中,健与
期刊
在欧美,“慈善就像呼吸一样正常”。有人做过统计,75%的美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每个家庭年均约捐款1000多美元。在美国,非营利性的慈善组织共有140多万个。与富裕人群相比,低收入人群捐款的比例更高,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出收入的5.2%,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的捐款比例仅为2.2%。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但据英国慈善救助基金会每年发布的全球慷慨指数显示,201
期刊
胸有大局,是作为主事者必备的素质,其层次也相当丰富,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它可以是一种品德,也可以是一种能力,还可以是一种担当。今天先来谈作为品德的大局观。  委曲求全的气度  蔺相如礼让廉颇的故事妇孺皆知,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绘成连环画,广为流传。蔺相如“情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京剧《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台词)的精神,正是大局观在道德层面上的最佳体现。与国家安危相比,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呢?赵国若因
期刊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们最关切的问题,之所以如此,理由很充分,因为人才问题既昂贵又普遍。  凯洛格商学院(Kellogg School)管理和组织学兼职讲师、猎头公司Strong Suit Executive Search首席人才官杰夫·海曼(Jeff Hyman)谈到,优秀员工的生产率可能是普通员工的好几倍。他说:“通过招募适当的人才,你会获得不可估量的价值,并打造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组织。”  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