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七法 教活古诗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s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所精选的都是历代名篇佳作,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和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我采取一些方法诵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记忆,对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而且对于提高文化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我采取以下七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诵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广阅读,早铺垫
  对古诗的理解诵读,一是必须要建立在对作者生平的简要了解,对所写本诗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心境的领悟。如学王昌龄《出塞》,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二是学生平时积累掌握古诗词诵读的一些基本方法,熟悉所学诗词的节奏特点,自画章节符号和重音记号,选择恰当的音调、停顿表现出鲜明的节奏和诗人的情感。平时留意多欣赏一些电台的古诗诵读,摆脱机械背诵的陈旧方式。
  二、多形式诵读
  教师的范读是很重要的,给学生的感染是多方面的,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范读,要让学生体会从声调、节奏、重音上说出为什么要那样读,让学生真正从理解的角度去模仿,力求有创造性,要有新意,鼓励超越教师。在诵读方式上可根据诗词的内容采取对读、轮读、分角色读、伴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如《寻隐者不遇》可分角色诵读,曹植的七步诗可采用对读的形式。带哲理性的警句可要全班高声齐读,如《梅花》后二句。
  三、情境式诵读
  我国古代大学问家朱熹说:“不入情,所读之文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教师利用音、像、物等教学媒体创设所教诗词的情境,加上富有情感地描述、解说,把学生引入其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在内容上要使学生入其境、感其情、撼其心。如教三年级的《春江晓景》一诗,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教师用书画作品出示“桃花”“蒌蒿芦芽”的景物;并且边播放《二泉映月》二胡名曲,边启发学生边看、边听、边吟诗、边想像,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那些美丽的画面?学生入情入境,就自然会感受到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鲜明的画面和学生自己的联想促进了对诗词的深刻记忆和有感情地诵读。
  四、表演式诵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有些古诗的内容,基本能化成明显的动作进行表演,如诵读《游园不值》一诗,组织学生进行诗意情景表演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在商量怎样展示诗意的基础上,各选一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台表演,由诵读水平高的学生诵读,表演的学生根据诵读的诗句演示相应的动作。教师和学生担任评判员评分。“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应躬身下看,高抬腿,轻放步,显示出小心翼翼的“应怜”之态。“小扣柴门”的礼貌之举,“久不开”后的失望,诗人看见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探出墙来的欣喜。学生要把诗人高兴—扫兴自宽自慰满意的内心情感一一展示出来,必然要对诗情画意以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理解必然会产生深刻的记忆。
  五、想像式诵读
  在诗词的反复诵读中,要让学生激发自己的想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引发联想,将无声的词句转化成具体生动的画面迅速进入诗词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诵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如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如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景就有很深的感受。生活在草原上的学生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对牧草丰美,牛羊肥美可爱就很熟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学生从自己获奖或爱表扬后欢快回家的感受中能够体会出诗人李白经过六个月的痛苦流放,突然获得自由的欣喜,眼前的一切景物以及声音都因诗人欢畅心情而赏心悦目。有的诗歌,诗句之间有较大的跳跃,要通过合理想象,把隐含其中的内容填补出来。如《蚕妇》,蚕妇入城市去干什么?她为什么会流泪?再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什么?童子回答“言师采药去”后,诗人又问了什么?
  六、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七、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实践证明:以上七种诵读方法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记忆,对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指导写作之前要多“扶”;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要稍“放”;在指导评改作文后还要“收”,使作文不但变成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方式,而且还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指导;“扶”;“放”;“收”  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因梦见笔头开花,后来才华横溢。南朝文学家江淹因梦见郭璞向他讨回五色彩笔,“江郎才尽”,从此写不出好文章。真正相信李白梦笔写出好诗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应用教学,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上。  【关键词】生活;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改变数学教学脱离与实际的倾向,重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以求较好地满足数学需求。我们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育者们在教学中转变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相关知识,培养中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与创新力。因此教育者们应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建新型教学课堂,合理引导中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在课堂上建立地理情景形成高效有趣的地理教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课堂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一是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三是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四是综合运用知识,拓宽思维空间。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不断改革。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素质及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主流。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育过程中不应仅强调赏识教育,惩罚也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及方法。但在小学教育中,惩罚为一般双刃剑,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新课程下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惩罚在教育中的合理实施
中国民族乐器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品种、材料多样,音色丰富,演奏形式各具特色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民族乐器,可以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培养其综合素质,又可以激发、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更能深入地认识、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让高中生在音乐鉴赏课对中国民族乐器及其演奏的民间音乐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也逐渐得到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在初中体育教育中践行德育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思维情感健康发展拓展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德育教育教学措施,旨在促进初中体育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迎合时代对于现
【摘要】“核心素养”近几年成为一个热点。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应该同样具有同样的素养,以及在英语课堂上要努力去做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于一线教师既是挑战又是契机,应对的关键词就是“不断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一线教师;不断学习  近两三年,“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点词,从政策研究领域到基础教学一线,言必称“核心素养”。然而这样一个“高大上
【摘要】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小学低年段是学习能力成的起步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课意识,合作学习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培养;听课意识;合作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无异于文盲。教师不可能教会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写作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热爱写作、提高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写作能力;语文素养;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