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灵动高效的五个关键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历史、地理、环境教育等有机结合。由于课程有不少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教师驾轻就熟的教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点面结合”“面上选点”来组织教育内容。“点”就是一课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是组织和突破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些内容不仅仅局限文本中提供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相关的内容,包括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等。那么怎样找准这些“点”,使品德课堂灵动高效呢?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要读懂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通览整个教材体系及其呈现方式,把握单元主题及同一单元主题在不同年级的递进目标,从而确立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由面到点,目标定位就比较准确。
  如浙教版(下同)《品德与社会》四下《节日大观》的关键词是:传统节日。《节日大观》一课与《多彩服饰》是平行并列的,对于前一课《世界之窗》来说是学生看世界的一个延伸。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地球村、节日风采、知识窗。笔者综观整个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主题,在面上确定一个点:感受教材所列举的传统节日作为重点(例如春节、圣诞节),因为这两个是参与国家人数最多的节日,是世界上的重大节日,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两个重大节日来感受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并知道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教材第二板块“节日风采”所列举的是节日中的一些独特的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笔者让学生重点学习两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了解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理解、尊重、欣赏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态度。因为学生的探索欲望较强,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因为开斋节、狂欢节等话题离学生较远,学生虽有所了解但体验不深,所以了解这两个节日成了本课的难点。如何找准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选取合适的学习话题和学习方法,拉近异国节日和学生的距离,丰富并加深生活因节日而美好的体验,成为本课教学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二、精选学习话题,切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要使课堂上任何学习话题与学生的认知相吻合,就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只有找对起点,课堂起跑线确定正确,前进的方向才不会偏离。每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参与课堂教学,这就是起跑线。在互动中,只有把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出来,通过碰撞、交流,展现思考,生成智慧,课堂增量就能够尽显。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仔细寻找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行为的水平和教材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形成差距的原因,思考解决的对策。教师要把握共性,正视差异,挖掘学生中可以利用的优秀资源,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同伴教育的潜力,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在《节日大观》一课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春节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些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在课堂中,笔者通过“分享春节中的开心事”这一环节引出各种各样的习俗。因为学生对自己在春节中所做的“拿红包、拜年、放鞭炮”这些事特别感兴趣,自然而然引出了春节的各种习俗,并交流了这些习俗的由来。学生从春节活动和习俗由来两个维度切实感受春节的节日文化,然后从自己国家过新年过渡到西方国家过新年。
  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初步领悟到了世界上的节日数不胜数,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庆祝新年”这个点,让学生感受到“同样是庆祝新年的节日,各国各个地方的时间和节日的起源不同,庆祝的方式也不同,而同样是圣诞节,西方各个国家的庆祝方式也五花八门,如:伯利恒放飞许愿灯,墨西哥打民亚塔、萝卜之夜活动(展示民俗),英国冬泳,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由点到面,挖掘点的深度,拓展面的广度,丰富了学生“节日有不同的文化,节日是世界的”情感体验。通过交流,学生对节日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认知起点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的尝试,我们教师从孩子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需要等多方面着手设计。
  三、展开教学活动,抓准教学的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一课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是组织和突破教学的关键环节。切入点的选择非常关键,好的“切入点”的选择可以带动学生理解文本,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叩开情感和体验的大门,生成有意义的学习主题、对话的资源等。
  1.从“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与重点词句作用相似,教学时以此为切入点,就能提起全文,带动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如《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中,有这么几句话: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尊重。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满足大家的需要,同时,也分享着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些中心句正好为设计教学目标提供参考,同时也符合教学设计的“层次感”,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作为教师的评价语,可谓一语值千金。
  2.从“学习提示”切入
  每个单元、每个文本前面都有一个“学习提示”,这个提示往往提示的是本单元、本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学习方法。抓住“提示”,就是抓住了教与学的要点,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二课《节日大观》中,提示: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起源,各个民族过节的活动也各不相同。这句话提示学生在研究节日时可以从节日的起源、习俗、庆祝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究。
  3.从“关键词”切入
  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是文本的内容浓缩,是内容情感的起始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点。所以,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就等于直接叩击教学的主题。如《品德与社会》四下《节日大观》的关键词是:传统节日、现代节日。教师在设计教案和实施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个关键词,第一课时以传统节日为重点,第二课时以现代节日为重点,课时划分清晰可见。教学伊始,教师先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节日,然后出示音乐、关键词、图片,让学生猜猜哪些是传统节日,并交流在研究传统节日时,我们应抓住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学生在课前调查节日的时候,已经发现节日起源、习俗、庆祝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本节课的研究方向通过板书已很清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得后面的教学紧紧围绕重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起源,即使是同一个节日也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而这些就形成了我们的节日文化。   4.从“编者思路”切入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若能抓住编者思路,使教路、学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即可达成“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高境界了。如《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中,有一首“明日歌”。教师理解编者选用这样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的意图:诗歌内容比较容易懂,适合三年级同学的认知水平,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时间易逝,从而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5.从“插图留白”切入
  教材中还有大量的插图、留白部分,形式多为句子省略或是要求学生说说写写画画,它是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道德践行的重要载体。这些图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分析教材,这些“留白”可以分为“对话性留白”“评价性留白”“探究性留白”等内容,为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全面利用教学资源提供依据。教学时若能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比展开对话,促使想象力的发挥,将更贴近学生的认识经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仍以《节日大观》一课为例,教材第73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欢乐的海洋!世界上还有哪些快乐的节日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然后在右下角有一个小标题:各种各样的节日。这个文本留白让我们的课堂在对几个节日重点研究以后,又可以向面进行拓展,学生们搜集了各种各样的节日,如:啤酒节、跨婴儿节、女孩节……节日数不胜数,正顺应了那句话,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因为节日而美好,世界因为节日而精彩。
  四、引领参与体验,丰富教学的生长点
  《品德与社会》融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因此,要深刻领悟品德课程性质,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在学生生活、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找准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生长点”,把握目标,深入开展教学,引领学生形成参与社会的愿望。
  在《节日大观》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请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介绍狂欢节的相关信息。
  生:人们会化装成别人不认识的样子。
  师:发挥你的想象,你猜他们会打扮成什么样子呢?
  生:把自己打扮成奥特曼的样子。(并做出奥特曼的动作)
  生:把自己打扮成超人。
  ……
  当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时,教师打开收集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在学生张大嘴巴露出惊奇的眼神时,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想像自己到了狂欢节的队伍中,会打扮成什么样子、做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随着音乐在教室内舞动起来。虽然是短短的一分钟的体验,但是这个节日好像离学生们很近,学生在谈感受时说道:狂欢能忘却烦恼,好像什么压力都没有了。
  虽然狂欢节陌生而难以理解,但是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了直观的课件,参与了体验,最终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个节日的起源和独特的形式,而且在了解的基础上达到了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节日文化传统、分享快乐的目标。
  五、促进社会实践,拓展教学的延伸点
  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注重学生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丰富自己的情感,是学生感悟提高深化的催化剂。
  《为什么是母亲河》是五年级下册《让我们寻根》这一单元的第四课,要求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缘由,感受长江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歌颂对母亲河的赞美、热爱之情,并将保护母亲河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在教学中安排了解母亲河、歌颂母亲河和保护母亲河三个环节,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设计教学。首先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概况,通过小组活动知道母亲河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初步知道为什么称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通过了解长江流域繁荣的经济和黄河流域渊源的历史,进一步感受到长江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吟诗、唱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在看到长江、黄河以及苕溪河被污染后,渗透环保理念,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情感。
  虽然课是上完了,但保护母亲河的行为并没有结束,课后,应引导学生亲身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如引导学生对家乡西苕溪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或进行环保宣传等。有形的活动可以结束,但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学生的探究还在继续。这个探究性活动,拓展教学的延伸点,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料,促进了生命成长,也有助于让学生明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最终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不是纸上谈兵。
  (浙江省安吉县天子湖镇南北湖小学 313309)
其他文献
按WHO(1999)标准确诊的T2DM;年龄35—75岁;体重指数(BMI)19—28kg/m^2;单纯饮食控制2个月以上,或曾用胰岛素促分泌剂但已停药≥2个月或使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剂量稳定≥2个月;空腹血糖7.8
【正】Q:为什么碰伤的皮肤会有瘀青?(上海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三(4)班朱媛媛)A:最近老猫我总是昏昏沉沉的,整天处于睡不醒的状态。这不,在办公室竟然滑倒摔了一跤,胳膊撞到桌角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超过6h,即可伴有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处理上较6h以内的溃疡穿孔有一定困难。对于此类病人采用穿孔修补术还是1期胃次全切除术目前还有分歧。我们复习本院1979-
一、活动背景小班幼儿年龄小,但模仿能力强,音乐游戏是他们热衷的活动之一。在其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以获得情感的体验,更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接受音乐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评价方式上讲,课程标准尤其强调本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活动的过程。因此,必须体现品德评价过程化,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品德与生活课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望”——力求观察信息的真实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教师
对话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想,它的主要特点是意义的通融、平等的沟通、生态的互动,这些正是目前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所需要改进的。对话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点,即从对话
目的:比较涡轮钻法与在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134颗下颌近中阻生智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高速涡轮钻法(试验组67例),另一组采用传统凿骨劈冠
文本内容:Su Yang: Gao Shan, what's that over there? Gao Shan: It's a purse. Su Yang: Is that your purse? Nancy: No, it isn't. Perhaps it's Yang Ling's Su Yang: Where is Yang
目的通过应用阿托品、解磷定,苯克磷及苯克磷与阿托品、解磷定三组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观察比较其疗效.方法将急性有机磷中毒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24例应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为
笔者于1987—1992年行人流术5000余例,术中子宫穿孔3例。经治疗、护理、无后遗症。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