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社会上需要大量综合素质高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职业人才,职校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努力培养能说、会写、善于沟通、踏实肯干的职场新人。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却总是与生活脱节,与社会脱节。为此,本人分析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主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的高低。因而语文教学既要强调工具性,文化素养性,又要强调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目前中职语文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呢?
  1.教育观念走向极端
  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響,加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的狭隘,体现在教学中,就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特点;另一种是紧抓语文的人文性作不必要的架空分析,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2.教材内容毫无新意
  当前,职中语文教材有许多问题:一是与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二是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不强,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从高中语文课本摘录,缺乏个性特点;三是重阅读,轻说写。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要求不高,教师也不作重点施教。
  3.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职业高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进入职高后,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职高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近年来,中职校的学生来源大多是“分流生”(即提前一学期未参加升学考试就进入中职校),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放弃”,对学习早已丧失信心。
  4.教学模式难以创新。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中职语文教学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从上述四个方面不难看出,中职语文教育已走进了一个危险之境。语文教学倘若还不另寻“生存”之道,必将“四面楚歌”。那要如何大胆改革呢?我认为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一、教学内容接近生活。
  首先要突出实用性、工具性、开放性,关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合理地拓宽教学资源。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靠近日常生活,提升学习兴趣。把语文学习生活化,是最能提升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引进生活中的例子,谈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会提高兴趣,增大热情。布置作业,也尽可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觉得生活中确实需要。
  (2)突出实用内容,体现专业特色。书写、听说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很实用的。字是打门锤、敲门砖,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把它纳入文化层次评价的标准。所以,书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
  (3)重视课外阅读,发展自主学习。广泛地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说:“课外阅读像一艘船,带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中职生的课外阅读不容乐观。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很有必要。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我们可以突破时间限制,使课前课后与课堂结合起来;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使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突破老师单一的讲解,让学生主动探究,去发现未知的精彩。
  (1)实践活动式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
  (2)合作探究式教学:例如,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依轮次一周承担一个话题的探究。小组成员围绕这个话题去找名言、美诗文、歌曲,还要完成一篇此话题的作文。根据所找内容在班上组织学习,一天一句名言,一周一首诗,也可一周一首歌。这样,班上的语文学习氛围自然就浓厚多了。
  (3)丰富课外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总之,中职学校的每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哲学中强调: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变的可能,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慢慢积累,以适应就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探索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其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而今,我们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经历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以特殊的神圣使命,面对培养造就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面对需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生活、如何健体、如何创造、如何审
期刊
【摘 要】声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柏拉图指出,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的高尚优美”。中国古代的《乐记》中也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关键词】声乐教学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与社会有着较密切的接触,对于最终的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他们成长在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中,生活状况的变动性也较大。因此,思想教育存在一定困难。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职学生思想教学现状以及成因,并提出了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稳步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之一同发展的还有精神文化的需求。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
期刊
【摘 要】“将教学置于无痕的状态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痕的教学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无痕是师生处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中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长,不是刻意而为之的,而是顺应原有的基础,自然地成长。本文就根据当前在科学教学中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形式主义教学条框、为教而学等问题,谈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关注意外,创设情景,捕捉细节,赏
期刊
【摘 要】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最后建成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建构过程,在这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到愉快,发展动作及其他能力。在结构游戏中没有即时目标,只有长远的幼儿发展目标,我们教师承担的不是“教”的任务,而是注重幼儿的自主表现,要以赞赏的目光看待幼儿的建构作品。在幼儿园各年级尤其是小班推进结构游戏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班;结构游戏;形式  幼儿园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
期刊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识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美术教学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以创造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幼儿的特点,采取启发诱导的形式,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幼儿勇于独创的个性品质。本文材料来源于实践,是多年教学工作的切
期刊
“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样对待小狗呢?”  “我要狠狠地踹它一脚。”  “我会给它一个白眼。”  “我将它痛打一顿。”  ……  这是一堂小班化语文教学公开课。教师正和学生们一起品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童话《七颗钻石》。童话写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  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评价:“不错。”  果真“不错”吗?  只要稍微细心地看一看文章,我们就会发现——大错特
期刊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困扰小学起始教学的典型问题,儿童从学前教育迈入义务教育门槛,从非约束型教育过渡到相对约束型教育,形成一道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沟坎。小学起始年级面临“从无到有”的特殊教育情境,即从无目的的教育过渡到有目的的教育。因此,两阶段 “无”与“有” 的教育衔接需要探索,以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  一、“无”与“有”教育思想教育的衔接  教育一直面临一元目的论和二元目
期刊
【摘 要】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而如今的家长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习惯的培养。等到孩子长大了,行为模式已经固定,追悔莫及。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