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中医师,汪氏特色疗法创始人,北京万家福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高科技健产委中医保健按摩行
  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健康与我同行”特聘专家组成员。2008~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
  开发协会评定为中国26位民间名中医之一。
  
  关于春季饮食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
  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是肝旺之时,要少食荤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应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葱、姜、蒜,特别是韭菜,有祛寒的功效,还可杀菌防病。水果、食用菌、鱼、白菜、大枣、蜂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是春季应该常吃的食品。
  春天干燥,容易口角生疮、大便干滞,多吃菠菜可缓解这些不适。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体质较差的人,建议使用一些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此外,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春季,万物复苏。《黄帝内经·素问》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为春季3个月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对中老年人的建议
  很多疾病在春天是多发期,在此给体弱多病者和中老年人提些建议:
  饮食方面: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先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螺蛳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祛火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
  体弱多病者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关于早春锻炼
  早春晨练,不宜太早:初春的早晨气温低,雾气重,如过早外出晨练,容易伤风感冒,或使老慢支、哮喘病等病情加重,故老年人应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为宜。
  空腹晨练,不合时宜。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且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腹中空空。所以,晨练前可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豆浆,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
  春捂秋冻,注意保暖。户外晨练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感到太热出汗时,运动强度可小些,速度减慢些或休息一下,不可马上脱衣衫,以防寒气入侵而致病。
  
  温馨提示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1.早睡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散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2.不动肝气: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眷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3.衣着宽松:注意保暖:春季着装衣裤不宜过紧,这很不利于健康。
其他文献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我们走在薄雾缭绕的乡间小路上,恍若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但随即映人眼帘的具有异域风情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的维吾尔族文字、位于清真寺南侧的维吾尔族祖先翦八士将军的合葬墓及墓碑、石匾,又让人甚感惊诧,难道这就是600多年来在仙域桃源中居住的维吾尔族人的村庄?陪同我们前往的县文化馆书记陈振坤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到达了桃源县枫树回族、维吾尔族乡回维村。  回维村
期刊
当我站在荒草凄凄的元上都遗址,夕阳正把一些盛装蒙古族姑娘的身影,斜斜地投在残垣上,那曾经是忽必烈大汗登基的殿堂。公元1252年他受成吉思汗的孙子、自己的哥哥蒙哥之命,率lO万蒙军到云南,完成了迂回包围中原、灭亡大理国和南宋的战略行动。100多年后,称雄四方的元帝国气数已尽,退回蒙古,唯云南元军由于山高水险,北归路断,没有回到出发地。  看着那些在荒草断壁间游动的影子,我不由想起云南蒙古族乡亲总爱讲
期刊
在福建省的九龙江上,长年漂泊着各种连家渔船。船上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水为田,以船为家,连家带眷随着渔汛的变化和鱼群的回游而流动,漂泊不定,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由于船在水上犹如浮蛋晃动不已,船上人又被称为“蛋民”。随着历史的演化和时代的变迁,这种连家渔船正逐年减少,濒临消逝。现有连家渔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他们所走过的足迹,则应当为历史所珍藏,为后人所追忆。    独特的
期刊
在黎族民间,一直流传着《雅丹公主》的故事……  雅丹公主因触犯家规受到惩治,被父王置于一条船上,顺水漂流到了一个孤岛。公主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上山砍来几根木桩,竖立在海滩上,然后把小船拉上岸,底朝天放到木桩上做屋顶,又割来茅草围住四周,白日外出,夜晚睡于其中,犹如一条倒扣起来的船。后来船板烂了,她割来茅草盖顶以遮风雨。这就是如今黎族船形屋的来历。  黎族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是最为环保的古老民居,
期刊
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始创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张兰、郭八夫妇经营的“张记煎饼铺”,距今已有254年的历史。张兰、郭八,天津市人,回族。大福来锅巴菜以严格的选料,世代相传的配方,精湛独到的工艺,使成品具有奇特的美味,深受消费者特别是穆斯林朋友的喜爱,成为津门锅巴菜第一品牌。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制卤料用香菜根炝锅;二是制卤料有大、小卤工艺;三是小料中有卤香干片。目前,大福来锅巴菜制作工艺
期刊
四川西部地区蕴含着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形态,华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也在继承和创新本民族的文化。在平武县,兴起并正式命名只有20多年时间的“清明歌会”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如果说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让我们知晓了文明线性的发展模式,新兴的民俗则可以让我们找到文明突变的某些规律。  农历四月四日正午,阳光稀稀落落地打在大山之上。57岁的朱天华站在家门口向山下望了望,木座寨林立的灰色板棚房与房顶乌黑的瓦
期刊
在陇中农村灶头上放着三层板子和木头架用来摆放器物,当地人叫它灶爷板。在灶爷板由下往上的第二、三层的板沿上会贴一种用纸做的帘子,用来遮丑挡尘,被称作“板帘子”。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进陇巾农村的厨房,你就会发现在陇中农村的厨房里会有一个土块或砖块砌成的搁置几个锅的墩(大多数为土块砌成),当地人把它叫做“灶头”。  一般家庭都是3眼灶,灶头左面一个灶眼搁一个大锅,为副灶,即备用灶,通常在逢年过节
期刊
兔丰四月,一白贪狼水星飞临到正北方坎宫,二黑巨门土星飞到西南方坤宫,三碧禄存木星飞到正东震宫,四绿木文昌星飞临到东南方巽宫,五黄廉贞星飞临到中宫,六白武曲金星飞到西北方乾宫,七赤破军金星飞临正西兑宫。八白左辅土星飞临东北方艮宫,九紫右土弼火星飞到正南离宫。      东南方  四月四绿文昌木星飞临东南巽方,此吉星专管智慧,学业,青龙人宅,子孙荣贵,财运亨通,家和兴旺,荣华富贵。若写字台朝此方位,结
期刊
2月15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率辽宁省经贸文化参访团访台,开展以“关东风情宝岛行”为主题的文化经贸交流活动。作为此次宝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省文化厅组织选调了3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和项目代表,以及海城市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两支表演队伍,组成近百人的展示演出队伍承担了辽宁赠台硅化木揭幕仪式和辽宁民间文化展示表演活动。  琳琅满目的实物展品、令人惊叹的传统技艺、火爆热烈的
期刊
最近我从闯君先生编著的《中国考古探索》一书(时事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读到《桃花源在哪里?》一文:“《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作)所描述的那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社会生活图景,并非作者的凭空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当时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写真。”文中同时也介绍了古海州(现在连云港市内)的宿城内某山凹处,与《桃花源记》文章的对照,很像陶渊明描写的原型,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