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司马迁撰著《游侠列传》的原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首次为“游侠”立传,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司马迁选择为游侠立传与“侠”的历史渊源、当时社会状况、其个人命运遭际等密不可分。
  【关键词】:司马迁;《游侠列传》;游侠
  在历代正史中,《史记》首设《游侠列传》,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司马迁选择为游侠作传,除了因为游侠在西汉已成为一种现象外,也与他的人生遭际及对游侠的理解等有关。
  一、司马迁对“游侠”的阐述
  韩非子最早对“侠”进行了论述,但未作具体说明。直到司马迁作《游侠列传》,才对游侠做出了详细阐述。
  首先,司马迁将“游侠”与“刺客”分开设传,且不把“刺客”算入“游侠”,把道义层面的“游侠”与其他侠的形象加以区分,体现出其对游侠的独到理解。可见,司马迁认为游侠是侠的一个典型代表,比起刺客重“恩”,游侠更重“义”,有更大的自主权,其行侠也多为自觉行为。其次,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同样将儒侠对举,以儒反衬侠,认为“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盖亦有足多者焉。”此外,他还说(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可见,司马迁对游侠总体持赞赏态度。
  最后,司马迁将游侠分为“布衣之侠”、“卿相之侠”和“豪暴之侠”。布衣之侠多是实力强大的普通百姓,行侠仗义、以德报怨,代表有季次、原宪等。在布衣之侠中,司马迁又根据他们的活动范围细分为“乡曲之侠”和“闾巷之侠”,对于这类侠客,司马迁最为推崇,并重点描述。“卿相之侠”则多为贵族或官员,身居高位,招揽并礼遇贤士,使他们能为国所用,代表有延陵等。“豪暴之侠”则是司马迁批判的一类,他们已经变质,代表有北道姚氏,西道诸杜等。
  综上,司马迁认为游侠不仅是一類具体的人,还象征人的可贵品质。侠也分好坏,但不能一概而论,应肯定有美好品质的“布衣之侠”和“卿相之侠”。
  二、《游侠列传》产生背景
  游侠在西汉时逐渐达到鼎盛,甚至能对朝廷产生威胁,引发强烈关注。司马迁讲求“实录”,自然会对这一群体及相关社会现象有所关注。因此,他撰著《游侠列传》与游侠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一)历史背景
  “游侠之风,倡自春秋、盛于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私田增多,一些平民和底层的士失去了田地和职业,客观上获得迁徙的自由,加之当时社会尚武之风弥漫,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凭借武力或打抱不平,或寻求生存之道,为游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外,私人养士为游侠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促进了游侠的产生和发展。战国时,上层社会养士成为一种风气,以四公子为例,他们收留大量门客为己所用,其中就包括游侠。可以说,游侠在尚武之人中产生,而战国四公子因其侠义行为被司马迁称为“卿相之侠”。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游侠得以快速发展,身份也变得复杂,影响力也逐渐加大。他们重义轻利、行为具有侠性,为后世行侠树立了典范。秦国统一后,国家加强对游侠的控制,如颁布《游士律》,强制游侠迁徙等,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游侠的发展,客观上却促进了游侠风气的扩散。
  秦汉之际,战争频繁,游侠们又开始活跃。这一时期游侠数量极多,且颇具实力,既有各地崇尚暴力与游侠的“少年”作为后备力量,又出现布衣之侠、闾里之侠等新兴的游侠群体,如刘邦及其手下的陈平、萧何等人。
  纵观游侠在春秋到秦汉之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游侠在逐渐壮大,成分日趋复杂,其中也会有诸如“豪暴之侠”的存在,这也是后世对其有争议的原因之一。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游侠往往活跃于局势不稳定的乱世,其兴衰也与统治者控制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二)社会背景
  西汉时游侠虽已逐渐衰落,但仍颇具影响,这也可能是促成司马迁撰著《游侠列传》的原因之一。
  1.汉初游侠的兴盛
  汉初的游侠十分兴盛。一方面由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采用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等政策,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客观上促进了游侠的兴盛。此外,汉初以武人统治为主,统治者刘邦等本身就属于侠,尚武风气明显,任侠之风也随之兴起。
  在当时,游侠群体庞大,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任侠风尚,影响力可见一斑。史学家们自然会对其有所关注。在《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中,“游侠”出现39次,“任侠”出现37次。而从《晋书》到《清史稿》“游侠”出现17次,“任侠”出现9次。①司马迁为游侠单独设传即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也生动再现了汉初游侠势力的强大,如写周亚夫很高兴能得到剧孟,“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2.汉代游侠政策
  由于游俠不受管制,威胁到了政府的统治和治安管理,侠与政府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从产生起,游侠就受到诸多抨击,甚至被镇压。随着汉代政府权力进一步集中,加之游侠的成分变得更复杂,使得游侠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为巩固统治,文帝、景帝和武帝等都对游侠进行打压,且力度越来越大。如强制游侠迁出原有的势力范围;限制大臣养士;任用酷吏整治游侠;借儒家思想打击社会的“任侠之风”等。政府的打压使游侠势力大为削弱,并对后世的游侠产生较大影响。两汉之际游侠虽又有了短暂复兴,但已与西汉的盛况难以相比。
  泷川龟太郎曾说:“周末游侠极盛,至秦、汉不衰,修史者不可没其事也。”作为太史令,司马迁自然会对游侠群体有所关注,而且他的经历也使其对游侠有更深的理解。在评论郭解时他曾提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司马迁应该见过郭解,后得知其悲惨结局,更是有所感慨。因此,司马迁作《游侠列传》也是为抒发作为经历者的感慨。
  三、司马迁的命运遭际
  司马迁虽对北道姚氏、南道仇景等侠中败类进行批评,也不隐瞒郭解的缺点,但整体上对游侠持赞扬和同情的态度,这一点也引起了班固等的批评。司马迁对游侠做出正面评价应与其命运遭际有关。
  天汉三年,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惹得武帝大怒,将其定为死罪。由于家贫,司马迁只能受“腐刑”,为著书苟活。因此,司马迁选择创作《游侠列传》也有借游侠感慨自己悲惨经历之意。明清时就有很多人关注到了这一点,如茅坤说“太史公下腐时,更无一人出死力救之,所以传游侠,独蕴义结胎在此。”
  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确实突出了游侠的诚和义。司马迁大量记述了郭解的行为,如默默调解洛阳地区仇家之间的恩怨等,突出其公正等品质。或许由于司马迁在被判死罪时的无助,使他希望有这样的大侠伸出援手,从而认识到游侠品质的可贵。
  由于游侠下场大多悲惨,司马迁也在《游侠列传》中对他们表示了同情和愤慨。可能正因为遭遇“李陵之祸”,使司马迁“发愤之为作”,除对游侠表示同情,也抒发了自己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总之,由于多重原因,司马迁设立《游侠列传》,而《游侠列传》也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和游侠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随着游侠的衰落,之后的正史中除《汉书》外,再无对游侠单独列传,但《后汉书·独行列传》等也受到了《游侠列传》的影响,后世的文学也对其有所继承。这一群体一直在文学作品中大放光彩。
  注释:
  ①郭建静.汉时期士与游侠的演变及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田蔚.《史记·游侠列传》的侠情特质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其他文献
张丽,《五月天》,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學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期刊
【摘要】: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演上的程式性、综合化、虚拟性的舞台呈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而这种集生活与艺术为一体的表演程式也向观众展示着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由此,本文主要从戏曲程式与生活的关系出发,探讨表演程式在传统戏与现代戏中的应用。  【关键词】:程式;生活;人物;传统戏;现代戏  戏曲表演艺术的舞台语言经过艺术家们的漫长艺术实践,通过不断提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其进
期刊
【摘要】: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特洛伊妇女》和柏辽兹的歌剧《特洛伊人》兩者的创作背景都是基于“特洛伊战争”这一大事件,剧作以不相同的艺术创作手法“抒情”,与此同时,它们在叙事上存在着互文性,文章将从剧本本身出发,探讨两剧作在作品中体现的互文特点。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柏辽兹《特洛伊人》;互文性  欧里庇得斯和柏辽兹的剧作内容都是基于对特洛伊战争的反映,单从剧名上看,欧里庇得斯偏向写
期刊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京兆的书艺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启蒙期(1466-1493)。“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来,绝其令学近时人书,且所接皆晋唐帖也······”祝京兆早年是以学习晋唐人帖为主, 并深受祖父祝颢, 外祖父徐有贞的启蒙与教导。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于祝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刘、关、张、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刻画让大家对他留下了奸诈的印象。事实上,曹操具有多重性格,阴险多疑只是其性格的一面,他也有优秀的一面,“宰相肚里能撑船”最开始就是用来形容他的。笔者看来对于曹操应该基于史实对
期刊
【摘要】: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以巴学园独特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带给教育者许多教学启示。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在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教学理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书中主人公小豆豆拥有一个美好童年,她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来源于两处,一是来自于妈妈的家庭教育,二是来自于小林宗作先生所创的巴学园的学校教育,二者共同诠释了什
期刊
【摘要】:《急就章》由西汉元帝时期的史游所编,从汉至唐,一直是在社会流传的重要识字教材,对于汉语发展和书法艺术具有重大影响,今世现存的《急就章》以章草本最多。本文以汉字字体学理论为指导,选取汉代流传下的《急就章》为主要材料,对《章草急就章》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就章;发展;字体  《急就章》为西汉元帝黄门令史游編纂,从汉魏至唐朝都是学童启蒙学习通用的字书。涉及的內容非常丰富。本文主要依据传世
期刊
【摘要】:菲茨杰拉德作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人物象征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幻,对人们灵魂的腐蚀。主要人物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继承者,黛西、汤姆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贵族的象征。揭示了从个人到国家,对欲望的放肆追求终究是一场幻境。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象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它
期刊
【摘要】: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著作《谈美》论述了与美相关的许多问题。阅读后,我对于移情作用和科学与美这两点有些许想法, 结合这两点谈谈我对美和美学的理解。  【关键词】:《谈美》;移情作用;科学与美  “为什么灵魂寻求美?这是不可问也不可答的。”愛默生这句话道出了我心中对美这个字最直接的想法。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后,我对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法,也依然有很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地方,心中有些许想法
期刊
关于文学、艺术类型的划分,历史上便有很多的见解。有的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来界定,有的又用再现性、表现型来分类。哲学家黑格尔曾对与艺术分了三个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而黑格尔的这种分类法应用在后来的文学类型划分之中就出现了文学的三种类型,其中“现实型”这一类别便是对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古典型的改造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缅甸作家玛珊达的现实型文学作品《刨冰爱冰》的译文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与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