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讨素质教育评价新举措的一点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实施中,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构建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通过科学的教育评价能够引导与督促教育活动,不断地向更加完满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要成为一流名校,那他的个性研究一般都已取得丰硕成果,学生的智力潜能都得能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都得能得到充分尊重。诚然那些已经成为名校的学校,成功的背后除了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致力于少年儿童个性的课题研究、因材施教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和老师都非常注重教育评价的技巧及作用。他们对教育评价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较高层次的认识。老师们深知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懂得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要有利于少年儿童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利于少年儿童求知、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这都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21世纪的评价理念是:评价应为少年儿童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评价应促使少年儿童在自己最优的领域充分自由地发展。我们区也一直注重多元评价,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交互式评价和即时即兴评价,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差异性评价和开放式评价。新的课堂评价,带出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唯一的权威,评价不再是压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恰当的评价使每位学生身上都有了闪光点,真正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前我区有些学校运用带有社会化理念的评价方式(如洪楼二小的德育银行)来评价学生,我想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是一种创新。
  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把金融知识以及金融经营的过程等社会理念引入学校学生异步发展的学业管理和教学过程之中,本身就是与时俱进,是一种创新。它可以激励少年儿童充分自主地发展,帮助少年儿童树立信誉意识、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少年儿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既然有的学校已开始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积极的效果,我们也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进行科学地、灵活地、多种多样地评价尝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甚至是在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中,凡是能起到催化学生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作用,把学生的潜能来尽可能挖掘的评价方式方法,都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融入到我们的学业管理中来,使它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利条件。
  给我的启示:
  启示一: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实际,给予科学、恰当的评判,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少年儿童个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以上案例,使我想到:也就是说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和有特长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活他们身上的动力源泉,使亮点更亮、长处更长,人人都能出“彩”。
  美国的桃乐斯诺特说过: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所以现代教育评价应该给少年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想象、提问的发散性思维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要使学生善于反思、归纳整理,只有做到了这一些,才能真正发挥出评价的导向、激励与调控等改进性功能,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价值观。
  启示二:任何评价方式方法也不会消除学生间的差异,但是使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完美的显示出来的确是最恰当的评价。
  任何评价方式只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带有社会化理念的评价方式,只不过是众多评价方式方法中的一种,只适用于广大中小学生中的一部分,我认为我们学习了解它不是让老师们照搬这种评价模式,而是学习这种创新意识,构思出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方法。区教育局郭局长说过:不要把个性不一致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式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评价方法及标准,尽可能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轨迹。分数在素质教育中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权威。但现在考试结果一般仍用分数来表示,许多人还患有分数过敏症。如何恰当地运用分数,而又不完全依赖分数,是素质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形成性功能的综合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分数、等级、评语进行有机的结合,单一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等等。而且采用多种评价的同时,加强自我评价,让学生既成为评价的对象,又成为评价的主体。
  启示三:做伯乐式领导。作为校长,既要懂得如何评价学生,更要懂得如何评价教师,学校以人为本首先要以教师为本,因为教师是学校整个工作的支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洪楼二小的德育银行就是学校领导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上下密切协作地成果。它对我们如何评价教师、如何创新教师的激励机制也有很大地启示与借鉴作用。善用人者事必兴,校长要做伯乐式领导,校长要有识才之眼,招才之术和用才之道。真正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才、学校依靠教师出名的良性循环机制。
  总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要不断完善,从而使评价真正起到对学生发展、对学校特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创新是我们赶超先进、赢得主动最有利的手段。“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学生“登不上东山上西山。”为所有学生打好发展的基础应当是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entive c-reacti
摘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论述了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成为研究型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型;其次紧紧围绕一个教师应同时具备的四种身份即专业的决策者、反思性实践者、应变性专家、和育人育德使者的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论证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合理性;最后谈到了笔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  关键词:关注情感发展个性  对于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
在公共场所轻声讲话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早几年,在我还带着毕业班的时候,幼儿园请了一位小学里的优秀教师做幼小衔接的活动,这位小学语文老师动用的开场白竟然是“老师喜欢安静的学生,我待会儿会把我手里的五角星奖励给安静听讲,不乱讲空话的小朋友”……我愕然于那一刻。毕竟这是老师和小朋友的第一次见面,而我们的孩子面对的又是相当陌生的小学课堂,这一番开场白未免来的让人感觉到有点茫然和不知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和目的。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基础,对于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这次全面性、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冲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可喜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发展,使语文教学走出新路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出现了甩开课本,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
英语阅读,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检验。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阅读材料的目的是理解材料的内容。因此,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实际教学中,初一、初二学生阅读的英语文章相对较易,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较浓。但到了初三年级,由于增加了理化等科目,课堂上学英语的时间少了,而英语知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