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究 有效教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主动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探究性教学,经过多年的尝试,认为教师执教时应铺垫好探究基石,及时捕捉探究生成,把握好探究梯度,拓展探究空间,以促进学生品德探究学习的达成。
  关键词:品德教学;探究学习;探究生成
  品德课教学应以探究学习为主,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度,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教材只是呈现一些简单的文字,再配上有关的图片,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这给了任课教师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有效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真正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一、努力铺垫探究基石
  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功能,尤其是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形式不一、丰富多彩的导入形式,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开启学生智慧,促其自觉参与,主动探究。
  (一)以“趣”入境
  刺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他们对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身心愉悦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如六年级的第一单元“你我同行”中的“男生女生”“朋友之间”“学会和谐相处”和第四单元的“再见,我的小学生活”都跟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学“男生女生”这课时,我设计了两个盒子,一个是“我眼中的男生”,另一个是“我眼中的女生”。学生看见我拿了两个盒子,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趁势说:“我们班男生可爱,女生文静,你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可谓是朝夕相处了。男生和女生有很大的差异,你们知道吗?男生眼中的女生是怎样的?女生眼中的男生是怎样的?各自写写,把它投到盒子里吧。”这样的导入,一下就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了。整堂课学生非常活跃,不仅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眼中的男孩、女孩,还说了自己心目中好男孩、好女孩的形象,明白了怎样的人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二)以“情”入境
  品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想使学习主题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就要让学生在情感上主动接受,有了强烈的内心体验,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教学活动体验中受到教育。
  如,四年级上册的“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可以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关心老人,体贴老人。我决定以情境渲染来导入,先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于是,我用课件出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爷爷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给爷爷捶背,爷爷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基本上把图意说出来了。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他们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我们该如何做呢?是孝敬他們,让他们开心,还是不懂回报,惹他们生气?画中的小朋友就非常懂事,非常孝顺。其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清香的铭茶,一个轻轻的搀扶,都能让家人感到幸福满满。你看,这位爷爷多开心,多幸福啊!……”
  老师深情的讲述,让人为之动容,情感的涟漪阵阵激起,以情育情,学生怎么会不受到心灵的启迪呢?怎么会不主动探究学习呢?
  (三)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从疑问开始。理想的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从而进入探究学习,有效地、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这样导入:“地球母亲为人类创造了和谐美丽的生存环境,可是,这种和谐正在被打破,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是谁打破了这种和谐?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是什么原因使地球变穷了?我们每天的资源消耗会给地球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以“思”入境,能把教育主题进行得更为深刻。所以,问题的质量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及时捕捉探究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活动。几乎在每堂课中,教师都要面对预设与生成是否一致的问题,能否及时捕捉到生成,并把握好它,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布卢姆曾经说:“教师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尊重和珍视课堂生成必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应是互动平等的生态关系,教师要珍视灵动鲜活的课堂生成,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热情。用心良苦的精心预设与学生的个性思维冲撞时,教师应理智地放弃预设,适时捕捉生成,机智把握,用智慧的引导,使品德课堂充满魅力。
  教学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一课时,我是这样预设的:以童话故事《粗心的小猪》引入,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中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使得课题在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接着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说声“谢谢”,说声“谢谢”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从而体会学会感谢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绪被打开,个个踊跃发言。当我正想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下一个环节——制作贺卡表达谢意时。有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以为他是询问如何制作贺卡的,就提问了他,没想到他说:“老师,我认为懂得尊重不仅仅是说声谢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我犹豫了——如果给他时间讲故事,本节课预设的环节就有可能完不成,不给他时间,又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你说吧,我们洗耳恭听”我示意他讲。这位学生不紧不慢地说道:“有两个三年级的学生去给学校的清洁工送感谢信,却随手把吃剩的垃圾扔在刚刚清扫过的路上,然后拿着感谢信对爷爷说‘谢谢’。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他这问题一抛出,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很激烈,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   在课堂中,如果学生有个性化的想法和表达内容,教师却通过暗示“引导”他们回到老师预设的环节中来,这是对学生个性“温柔”的压抑,也是对自主学习的蔑视。
  因此,面对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教师不应拘泥于原有的预设,要独具慧眼,将“始料未及的信息、弹性灵活的成分”等生成及时捕捉,并智慧地引导,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
  三、有效提高探究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常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条框限制,教师或是提供资料,让学生照读照做;或是提供思维方向,生硬地完成所谓的预设目标。二是放任自流,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參与意识,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后,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漫无边际查阅资料。结果面对一大堆的资料,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归类,活动结束后学生仍理不清活动的思路,搞不懂此次活动的目的,长此以往,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意义,也使学生丧失了探究的兴趣。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高效地探究学习,是值得教师探讨的。
  (一)教给甄选方法,激发探究兴趣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中“学会拒绝”一课时,其中活动四主题为“小心网络陷阱”。教学前,教师在布置学生分组搜集“网络世界的两面性”时,引导学生分类别进行搜集:如科学领域、军事天地、人文社会等,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明确了活动的方向,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二)有度介入活动,提高探究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交流成果时,建议按类别进行,如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时,教师及时介入,帮助其排忧解难,以便顺畅地完成探究活动。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蔚蓝色的地球”一课时,在解决地球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时,有学生汇报我们现在所测得的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枯燥的数字,学生对4万千米的长度没有概念。教师及时介入设计了一个活动,打了个比方,学校操场周长为800米,学生动手计算4万千米中有多少个800米,从而对赤道周长有个初步的认识。
  四、积极拓展探究空间
  过去的品德课长期存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被抑制,对问题的探究,仅仅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从看电视说起”这堂课时,文本中提出:看电视对小孩的成长有影响吗?开始班级气氛沉默,学生不敢发言,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思考。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看电视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放松心情;有的说对眼睛不好;有的说看电视不如看书……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鼓励、表扬。我发现后面几位学生似乎想跟其他组的同学说什么,我走过去一问,明白他们想讨论,我允许他们调整座位,到自己好朋友的座位上进行讨论,这样让课堂有足够的生与生、师与生互动的时空,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无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不仅说出了看电视的利与弊,还把这个问题深入到要怎样看电视。
  除了在课堂上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时空,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地点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进行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发现,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喜悦。如,教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启明学校进行“一帮一”的助残、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学生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与老人聊天、谈心,还毫不嫌脏帮助打扫敬老院。他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特别高兴,这是在学校里体会不到的自豪感。
  探究学习是品德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活动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相信在和谐的探究氛围中,品德课堂定会呈现出扎实有效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柳素红.构建高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21).
  编辑 杨国蓉
其他文献
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人的声音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表现形式。音乐离不开歌唱。歌唱在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歌唱教学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起点引领到音乐宏伟殿堂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孤儿学生在幼年阶段多数没有经过音乐的启蒙。因此,在音乐表现面前大多数是一张白纸,需要小学阶段的老师引
期刊
一、活动目的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地位使许多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脆弱、怕吃苦、受不得挫折,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顺利时,对前途有多种美好的设计,可谓踌躇满志;稍遇挫折,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力开始衰退,变得消沉,整天被焦躁、压抑所笼罩,内心充满困惑、不安,甚至痛苦,而此时,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不利处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健康地、完善地发展自我的机会。通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的教学效果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力、創造力的个体,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尤其应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  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太过机械化,每一步都按事先规划好的程序,精确到位,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缺乏经验,加上参加教师招聘时的面试训练,已经让如何上第一课时的所谓的“模板”深入脑海。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群文对比阅读、群文拓展阅读、单元整体阅读,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单元
期刊
摘 要: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兴趣之上,兴趣会促使人们去了解甚至掌握某种感兴趣的事物。兴趣会刺激人们去深入探索某种感兴趣的事物。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假若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渴望了解这门知识的所有内容,从而激发潜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所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探讨几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技巧;培养
期刊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微课程使数学学习化繁为简》。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程序、微课程的应用这五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教材解读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新增内容之一,教材做这样的变动,是非常有深意的。以前到了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时,学生计算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很难把握,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分数后面带了单位,有些没有,那是因为之前学生接触到
期刊
《金色的脚印》一课上完了,回顾本课的教学情景,感受颇多。最深刻的体会是:切实有效的预习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  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  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
期刊
摘 要:通過实践,探索小学阶段数字化学习具有的特点。在小学阶段,数字化学习重视课前预习,将课堂延伸到课前;数字化学习呈现可“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及时进行课堂的交互反馈,使课堂即时高效。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课前预习;阅读过程;交互反馈  从多媒体的教学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再到数字化学习,坚守在教学改革最前沿,从实践中不断探索,数字化学习跨越了课堂的局限,让自主学习、个
期刊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对教学实践研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工作特点,针对教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并从中寻找、尝试和提炼了教材重构的方法。  关键词:教材重构;美术欣赏;课程改革  美术欣赏课是许多美术教师都闻之发怵的一种课型,因为这种课型往往会涉及许多内容,从历史演变到文化内涵,从材料工艺到艺术细节等包罗万象。教师一般会采用讲授法实施教学,而这样很容
期刊
摘 要: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还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作因素,挖掘单元习作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点,找准习作技巧的渗透点,注重拓展读写的延伸点,“三点一线”地实现单元习作与阅读教学“两线并轨”的目标,积累阅读素材,为习作垒土奠基。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方法;注重积累  习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作因素,引导学
期刊